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传承非遗项目的路径研究

2019-08-21张欢

戏剧之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高职

张欢

【摘 要】非遗在当今的社会越来越被重视,传播方面也得到了有效成果,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但如今的“非遗”仅仅注重传播过程而不是我们所说的传承。而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有了多方面的支持,其中包括国家政策、产业资金、人力物力和信息技术等,在这些资源支撑下, 我们要把“活、学、新”三方面的实践运用到非遗的传承之中,以此为非遗的传承开辟新的路径。

【关键词】非遗;高职;传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191-01

一、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促使非遗“活”起来

如今,校企联合,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了能展现出朝气的蓬勃,就要积极的让非遗有效运作。第一, 扩资源。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拥有很多专业教师,教学方面对资源利用十分便捷。可是,非遗传承团队中的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网上出现的虚假宣传、恶性言语等等都没有办法处理。更何况,团队中也不乏对于网络不了解的人,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五年制高职院校就要利用校园文化保护支持。第二, 勤管理。如今互联网普及,可一些关于非遗的网站、公众号很少有人管理,导致信息更新滞后,所以就没有很高的人气。久而久之,这样的网站就会废弃。但有了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参与,在老师同学的带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互联网用户的点击率得到提升,这便让非遗的网上宣传有了动力。频繁的更新消息,系统的管理模式,使得最终积攒了许多的人气。第三, 增项目。现如今我国有很多非遗项目,可在互联网上被人注意到的并且被网络运营,是需要大量资源的。可是很多非遗文化中,也有一些不被人关注的比较偏冷调的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是本身能力较弱的,因此更加需要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帮助。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帮助更多非遗项目进行“触网”以及“撒网”。因此為了让这些非遗项目在网络时代获得地位,就必须要依靠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

二、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促使非遗“学”起来

非遗生命的延续在于传承。当下存在很多非遗重“传播”轻“传承”的问题。很多网站平台为吸引大众目光,许多项目只是在炫耀技术。他们甚至会花费大量的金钱去宣传,用浮夸华丽的网站页面博取眼球,一心去追求时尚的潮流,这样就无法避开表面浮夸和内容空洞,严重的偏离了传承非遗文化的核心思想。我们要怎样在网络上进行有效的传承呢?[1]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系统中,它有效地将非遗文化的传承融入了教育体系中。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与非遗的其他行业进行对比,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体系、人员培训和知识专业的角度来说都是很大的优势。如微课的教学抖音播放, 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 课堂中的现场直播教学, 师生互动等案例, 这些都将非遗的信息进行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整理,在非遗传承的课堂上,让非遗传承教学做到真实的“学”。现阶段,为了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学习方式,我们更要充分的利用网络学习的零碎的时间空隙。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借助自身的优点,也就是非遗教育系统的信息网络化,为日后促进非遗的有效发展奠定基础。

三、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促使非遗“新”起来

非遗的发展之本是创新发展。首先“新”在于人员。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是由学生和年轻专业的老师组成,对于非遗团队的建设及传播过程来说,青年一代的人才对于网络等科技更容易接受,因此更能提现创新观点与活力。其次“新”在于产品。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传承教学中的创新产品,不论是动是静,都要融入当今社会。创新不单要有取舍,也不单要除旧立新,还要继承文化传统。如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与以前大不相同,但无论多年轻的群体都需要创新传统文明来滋润如今的社会,创新出新一代的非遗产品。如带有“乱针绣”的服饰、玩偶、书包等,让他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时再次发挥真正的价值。再次“新”在于技术。如今的科技发生了质的飞跃,很多非遗文化中也会出现人工代替,在如今的商品化时代中,这样的技术能够带来丰富利益。尤其是物化商品,不仅需要科学技术,还需要时间进行创作。机械化代替人工,既保证效率又保证质量。如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利用电脑绘图进行几何设计, 再用自动化机械将“留青竹刻”与“乱针绣”相结合,最终完成新的金属艺术品,从而实现量产化制作。

此外,还可以设立网站、借助微博发布“留青竹刻”与“乱针绣”的图文消息、开通“留青竹刻”与“乱针绣”的微信公号、建立“留青竹刻”与“乱针绣”的非传承APP。还可以利用网络直播播放“留青竹刻”与“乱针绣”的非遗传承过程,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丰富用户体验。在“留青竹刻”与“乱针绣”非遗传承技艺表演的同时,还可以设置展览、开通非遗衍生品销售平台等都可以促进非遗产品销量。[2]当今时代刷新了非遗的传播方式, 但这并没有摆脱非遗传承的困难,非遗传承需要合理的资源配置,要全方位的协调考量以及继承社会多元。高职校要积极配合,让非遗文化发展在校园和网络上更加专业规范,为非遗传承开辟新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刍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微电影传播策略[J].电影文学,2017(05).

[2]李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的传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1).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