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在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2019-08-21吕文静宋佳
吕文静 宋佳
摘要: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高专重要的教学任务。文章讨论了学科竞赛作为教学目标时,对学生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正面影响,并以公共雕塑课程为例,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检查、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学科竞赛对课程质量监管的实际作用,并比较了实施前后的效果变化,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学科竞赛;公共雕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133-02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目前关于学科竞赛和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以教育部《关于鼓勵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2007年1号“质量工程”中积极开展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指导性文件为依据,将学科竞赛融入课程目标中,并以公共雕塑这门实践课程为例,结合其教学特点,对高职高专学科竞赛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结构与学科竞赛
目前各大院校出台了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创新能力的相关文件,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次数仍然不如预期,存在着一定差距。分析其原因除了有教育资源的匮乏、软件及硬件资源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还存在对学生意识上引导不足的情况,很多学生对比赛结果看得很重,将没有取得成绩的比赛看作失败,这种现象与教育部鼓励学生参与竞赛的初衷是相背离的,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1.学科竞赛。学科竞赛由赛事组织者给出竞赛题目,学生单一或组队,在一定时间内以竞赛的方式,用课内外知识解决问题,完成赛程目标任务的活动[2]。大学生学科竞赛侧重于实践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技术创新,作为课程分目标可以将学生放在接近真实职业项目的环境中,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2.课程结构。课程目标是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优化结合部,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直接目标[3]。各门任课教师了解自己所任课程在课程总体系中的具体位置,从整体优化的观点出发来安排本课程,将课程体系内的单项目标达成一致才能使整体目标最优化。国家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好的专业人才。但传统的艺术设计课程目标过于强调学科,使学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知识,无法融会贯通各门课程所学,课程目标比较模糊,难以适应社会需要。课程结构与PDCA管理模式相似。PDCA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步骤的循环来保证质量的现代管理方法。学科竞赛机制应用在课程改革中,具体可分为计划、实施改进、考核、四个阶段步骤。
二、学科竞赛机制在高职高专公共雕塑课程PDCA中的运用
1.学科竞赛为课程项目构建计划。在制订课程计划时,将项目课程中管理、研发、培训的具体机制与学科竞赛内容、要求、赛程相结合。课程中,学科竞赛作为课程项目,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一个完整的学科竞赛。这种授课计划,改变了课程实践内容固化、缺乏实际创新及设计能力培养的现状,增加了互助学习、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内容。课程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四化长效机制”中的平台化、体系化机制,如学校、院系的竞赛保障制度及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对此门课程的热情。在课程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学科竞赛,在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科竞赛融入课程设计中去。
2.学科竞赛运用于课程实施和检查。学科竞赛运用于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学科竞赛的执行过程进行两方面的检查,首先是检查学生的执行情况,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纠正、解答。其次,保证学科竞赛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与竞赛组织方经常沟通。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坚持完成项目内容,同时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在同类院校之间对同类课程进行交流和切磋,交换经验。加强学科比赛的宣传,让学生了解竞赛对职业能力及就业的好处,激励学生进行个人或组成参赛团队参加比赛。
3.学科竞赛运用于课程考核。学科竞赛运用在课程中,在课程进入到最后阶段时,教师需要严格执行“四化长效机制”中的“学分化机制”,根据学分化要求、奖励学分化、过程学分化机制的具体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学分上的激励。同时与相关竞赛组织规则,按照预定标准和竞赛规则对课程结果进行考核,公布竞赛结果,并针对考核结果以奖金或证书、公开表彰、学分等方式进行奖励。另一方面将考核结果与课程分数与评价挂钩,同时,表现优秀、参赛积极的学生即使没有取得名次,也应给予相应的考核分数,提供物质奖励。课程结束时,让较好的学生有信心进一步参与竞赛,表现不佳的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激励他们更好地参与今后的竞赛项目。对于课程计划,也应在课程结束时做好数据管理。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便于数据的技术分析、比较、总结。
4.实施应用效果。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公共雕塑课程为例,将学科竞赛运用到课程前后,如表1学生参与比赛的次数及人数迅速扩大,学生艺术设计创新的参与度得以提升。在实施竞赛与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课堂发生了翻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学生自己尝试分析资料,总结专业技能经验,提出针对目标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总结并灵活运用在竞赛项目中。竞赛结果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竞赛过程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5.课程设计方法。学科竞赛与课程结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注意时间的把控、课程内容与精彩内容的匹配、竞赛难度与学生学情水平相适应。专业课程教学时常与学科竞赛持续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教师应关注有固定周期的比赛,在选择竞赛时以课程开展的时间为准,选择与开课日期接近的比赛,提前做好教学与竞赛结合的课程计划。比赛应与课程教学目标一致,每个工艺美术、设计比赛侧重的专业知识与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程计划中要选择有针对性、竞赛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比赛,竞赛应作为课程实践结合的项目驱动,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竞赛难度与学生学情相匹配。目前专业竞赛可分为以下几类:政府和下属部门、协会举办的比赛规模大,竞争激烈,水平高;国内外知名企业举办的比赛应用性较强;教育部门、院校举办的比赛规模较小,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为主。教师在选择比赛规模时,应以学生的学情为参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要目标。
三、总结
经过实际验证,竞赛与课程体系相互结合的教学改革方式可以应用在公共雕塑这门课程中,通过市场及竞赛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有助于使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比改革前后的教学成果,可以看出,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激发了综合思维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交流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经过实践,在今后的教改中,我们将根据不同的学情,考虑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将学科基础竞赛机制引入课程改革中。
参考文献:
[1]王凤莲,王邦伦.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7:101-104.
[2]李国锋,张世英.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理,2013,(03):24-26.
[3]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三种形态及其设计[J].大学教育科学,2007: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