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9-08-21刘畅
刘畅
摘要:从我国第一所牙科学校成立以来,人们就在不断摸索口腔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的和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口腔医学专业对学术型研究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参考近年来国外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模式,结合我国口腔医学高等教育的现状,针对原有的教学课程和教育方式,提出对导师和研究生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以培养优秀的具备创新能力的口腔科研人才,为口腔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储备。
关键词:口腔;科研型;研究生培养;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055-04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口腔研究生教育直接关系到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因此必须予以重视[1]。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分为专业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两种。由于口腔医生对临床实践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研究生教育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培养专业型研究生上,对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由于研究生自身的特点,研究生教育不能简单地采用与本科生相同的管理模式。并且,随着近几年高校研究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和老师的比例逐渐增大,传统的研究生指导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教育需求。因此,必须探索有效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本文就学术型研究生的现状和培养改革展开讨论。
一、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
1.课程安排不紧凑。口腔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第一年一般都安排理论课的学习,但理论课的学习安排往往很不紧凑,而且教学模式基本遵循本科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被动接受,实验相关的理论讲得十分枯燥乏味,而实验课又被统一安排在一起,没有及时与相应的实验理论课衔接,学生无法通过实验课自己动手操作强化所学的理论,即便是研究生的学习,也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后又将大部分的知识归还给了老师。这种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和低效率的授课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科研的兴趣,而且浪费了研究生学习的宝贵时间。很多学校都是第二年才安排学生进实验室开展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这就会导致学生很晚才能真正进入实验室学习。由于口腔临床工作需要较好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适应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学术型研究生基本上都要求在毕业之前进入临床,训练至少半年。因此,学术型研究生的时间就显得更加宝贵。众所周知,科学研究需要充分的时间,否则某些学术型研究生由于不能正常完成相应的科学研究内容,但为了能够毕业而学术造假,使研究生培养失去意义。
2.学生对自己研究的课题缺乏主观能动性。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学生一般都是通过网络浏览导师的主页,关注导师所领导的课题组发表的文章,以及通过导师的学生介绍做出决定,对导师及其领导的团队课题项目并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许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仍然按照本科时期学习的方法,学业上完全依靠导师,很少独立动脑思考。有的学生被动接受导师或小导师分配的课题,自己本身对此并没有兴趣,对课题研究也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这样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下开始了实验研究。有的导师不给课题,让刚刚上完理论课的学生自己找课题,而学生在缺乏有效指导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课题简单乏味、无新意,重复他人的劳动较多,缺乏创新精神,对于引用的参考文献,也不看原文原著,实验中遇到问题,就采取回避等消极态度对待,使研究生阶段结束时,一个完整的实验也做不出来的情况比比皆是。学生论文写作水平较差,论文逻辑结构混乱,文中词不达意、错别字现象很多,心理上完全依靠导师的指导,这样不仅论文质量低,而且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得不到专业的培养。因此,许多学术型研究生最终在浪费了时间和经费之后,不得已又得换课题,甚至换导师。
3.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缺乏有效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课题能否顺利如期完成,很大程度上与导师的指导有关系。在每年研究生考试中,面对数量众多的报考者,导师只能通过简历来做个大概了解,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地深入接触认识,对于学生适不适合做科研并不清楚。在教学性医院,许多导师都身兼数职,真正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这就势必导致研究生在研究阶段很难得到导师在学业和做人等方面的悉心指导。因为科研工作与临床不同,没有规定上下班时间,科研工作的时间是自己安排的,也没有像本科时期的期中、期末考核,这就使很多不自觉的学生觉得没有人管,也没有压力,完全按照自己的生活模式混日子,到快毕业的时候才后悔由于没有科研成果而不得不延期毕业。因此,在科研阶段,导师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导师急功近利,为了获得科研的成绩和申请课题的机会,要求学生高强度工作,加班加点,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导致学生因害怕没有成绩汇报而弄虚作假,欺骗导师。
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通过比较国外牙科学院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我们发现很多方面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学习和研究他们的先进管理方法,有助于尽快培养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世界接轨的高级口腔医学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与学校研究生管理机构、导师和研究生三方面息息相关。
1.明确培养目的,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与口腔专业型研究生不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面向口腔专业需求,秉承学术创新的原则,培养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对于口腔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硕士期间的培养以独立完成一项相对简单的科学研究为目标,重在培养一定的科学思维模式,研究内容不一定很深入,而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更高,要能独立完成一项有深度的研究,发表至少一篇SCI文章作为考核指标,而对于高质量的科学研究,通常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其他国家通常将博士的学制定为5年左右。所以鼓励学术型硕士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样才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一项科学研究,对于以后的工作也更具有竞争力。
有效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研究生的培养及今后是否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避免因理论课与实验课相隔时间太长导致的理论淡忘而需要占用实验课的宝贵时间来重复理论知识,在实验理论课的学习后,应该及时安排与之相关的实验操作课,使学生及时消化理论课的内容并加深印象。目前,这一阶段的理论课安排并不紧凑,研究生完全有时间在这个阶段进入課题组的实验室,并由导师安排专人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触平台,使学生尽快熟悉实验环境并了解操作流程。
这些理论课程与本科课程有很大不同,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因为在研究生教育中,理论知识是为了下阶段的应用服务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大量举例,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前课后大量阅读、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国内外许多课程都是网上教学,学生很容易接受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而且和教师的交流反馈更加方便[2]。通过对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研究生才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充分利用与依托大学或院校的弹性关系。作为附属院校或部系,口腔医学的高等教育应有效利用其依托单位整体的研究平台和教学平台,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整体水平,与其他院所建立合作关系[3],相互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开放实验室的资源非常丰富,只需要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他们不能只是负责管理,关键是有能力指导每一项新技术的落实应用,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此外,实验室应安排专门的技术服务人员负责做些简单重复的操作,减少学术型研究生的工作量。比如配制DNA或蛋白电泳的凝胶作为公用,不用每个研究生都去配制,这样,不仅节约了资源,也节约了时间。因为学术型研究生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对课题项目的思考上,而不是浪费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以免毕业后成为缺乏科研思维的科研技工。
3.强化导师的责任心。科研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工作,所以报考学术型研究生的同学一定要对将来从事的课题感兴趣[4]。建议导师在学生报考研究生之前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做一个细致而全面的报告,以便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导师和研究方向(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更好更早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导师应该详细阅读学生的开题报告,仔细分析其可行性,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给予真正有效的指导,学生也应该就导师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加强课题进展的中期检查,从而把握实验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按期完成。学校或医院也应该建立合理完善的考核制度,督促导师履行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合格的导师,需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关注国内外课题相关的前沿动态,加强科研、教学等业务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申请高质量的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等,同时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修养。导师组要定期组织科室会议,集体讨论硕士生的研究工作及培养计划。进行导师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研究生,建立指导教师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4.学术型研究生应注重科学知识的全面性。由于口腔医学的专业性太强和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很多学术型研究生总是把眼光局限在本学科课题上,没有发散性思维,遇到问题,往往爱钻牛角尖,而不能够全面地看待问题,使很多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好像以前学的知识都用不上。因此,科研型知识需要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美国,学校和教师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切磋、相互帮助,尤其是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要互相交流科研信息,拓宽彼此的知识面,弥补口腔专业基础知识不够全面、相对比较薄弱的地方,并沟通思想情感,增强协作互助的集体意识[5]。因此,导师应该起到桥梁作用,组织学生与不同院系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座谈,积极主动地与基础专业的学生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提高学术型研究生的危机意识。学校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成绩评分制度,定期考核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并建立奖励机制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励学生刻苦钻研。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NIH就是鼓励优秀的研究生申请各类基金,并给予中标的研究生奖励[6];导师应定期组织研究生汇报课题进展等工作,并讨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学术型研究生也应该有时间紧迫感,由于科研工作总是会不时地遇到些预期不到的问题,给予其充足的时间,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科研工作如期完成。
6.注重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任何研究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原始创新程度。研究生阶段标志着学生的学习之路已经踏上了科研阶段,因此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重要内容。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课题都不同,即便是要证明同一个结论,采取的实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生要全面衡量,考虑利弊,采用最佳方案来达到目的。一个实验往往有很多步骤,而且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这些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多思考,勤动手,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养成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习惯,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由于研究生科研经验较少,提出有突破性的想法有一定难度,但培养善于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使他们以后的科研工作受益匪浅。鼓励其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最后的解决办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为下一阶段进入课题研究奠定良好基础。目前,各大高校都在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定期开展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会和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
(1)强调文献阅读能力。学术型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必须以文献为基础。通过阅读文献,研究生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了解国内外专家的科研思路,阐述问题的方式和文章的条理结构,也能够把握本课题的学术前沿进展情况和各个作者的不同观点。对文献的大量阅读和综述是每个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技能。美国牙科学院的每个专业几乎都安排文献阅读时间(journal club)。近年来,我国的文献阅读也越来越受到研究生的重视,也经常进行文献专题讨论。研究生们也从开始的导师给文献,到现在的自己找文献阅读。会前,由指导教师指定一个专题,研究生将检索到的与之相关的文献提前发给组里的每一个成员,将学习资料整理后制作成幻灯片,使用英文报告该文献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讨论,并穿插自己的观点,在讲的过程中或之后由大家提问并讨论,最后导师予以点评,并随机提问,学生必须说出各个文献的作者姓名、基本观点、文章的优缺点等。这样一来,组里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该文献的精要,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导师对每个研究生的表现每次都要打分、写评语,促使每个学生认真细致地准备,不敢懈怠。(2)参加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学校和指导教师鼓励研究生参加当地的学术交流,包括学术报告会、博士论坛,以及参加全国口腔界各种重要的学术会议,会议主办方也常常会以降低费用或者免费的方式鼓励研究生参加。很多会议还专设多种奖项用于奖励对口腔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出贡献的研究生。学生们通过学习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精英的报告,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学术进展及展望,培养了对学科发展的洞察与把握能力;对于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口腔专业会议,组织学生负责接待、翻译工作,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与学科前沿优秀专家学者接触,从而直接了解、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思想方法。鼓励每个学术型研究生向国外SCI杂志投稿,发表学术论文,和国际接轨,和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以完善自己的研究工作。
7.加强英语能力的训练。研究生英语不能再像本科学习专业英语那样,仅仅满足于几个专业词汇的记忆了。这个阶段是英语应用的时候,通过前期十几年英语学习的积累,要求学术型研究生能够在听说读写方面应用自如。也就是说,在会议等各种场合,学生都能够和同行流利交流,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多给研究生提供这方面的机会锻炼自己,其语言和心理素质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术型研究生要有意识地培养精读和泛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并能够独立撰写专业的英文论文,与同行能够顺利地进行书信往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口腔专业学术型研究生。
8.本科生课程的带教。学术型研究生的一个重要培养目的是将来从事教学工作,但是很多研究生每天都在实验室做实验,不愿意去关心周围的事物,因此,在培养阶段对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的锻炼不容忽视。事实上,研究生助教助管制度在国外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在国内也逐渐被应用。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是一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队伍,利用研究生指导本科生的这种教学相长的模式,有助于研究生綜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将来多角色工作的需要。
总之,在口腔医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上,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导师和学术型研究生都应该积极配合,努力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思路,培养出口腔医学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Smith AN,Boyd LD,Rogers CM,Le Jeune RC.Self-Perceptions of Value,Barriers,and Motivations for Graduate Education Among Dental Hygienists.J Dent Educ.2016 Sep;80(9):1033-40.
[2]El Tantawi MM.Blogging in a biostatistics and research design graduate dental course:for learning or interaction?J Dent Educ 2010,74(4):410-6.
[3]Haden NK,Hendricson W,Ranney RR,Vargas A,Cardenas L,Rose W,Ross R,Funk E.The quality of dental faculty work-life:report on the 2007 dental school faculty work environment survey.J Dent Educ 2008:72(5).
[4]Klein KP,Hannum WH,Fields HW,Proffit WR.Interactive distance learning in orthodontic residency programs:problem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J Dent Educ.2012,76(3):322-9.
[5]Ballweg R,Berg J,DeRouen T,Fiset L,Mouradian W,Somerman MJ.Expanding dental education partnerships beyond the four walls.J Dent Educ,2011,75(3):300-9.
[6]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academic dental institutions:reactions to Dominick P.DePaola's "The Revitalization of U.S.Dental Education".J Dent Educ 2008:72(2 Su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