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专业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
2019-08-21冯凌
摘要: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融合是现代科教发展的一大趋势。旅游学尤其是旅游规划专业方向以其多学科基础、应用导向型的人才培养需求,需要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本文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规划专业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为例,从师资队伍组建、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科教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考查回顾和经验总结,提出应用导向型专业的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应组建多科学背景的师资队伍,设置跨领域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进科教联动、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等建议。
关键词:旅游规划;跨学科;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018-02
一、导言
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融合既是现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萌发点,也是高等教育的新兴发展趋势[1,2]。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对创新型、应用型高端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中的学科交叉融合主要体现在具体的专业建设中,关键是跨学科教学团队的构建,核心是利用多学科知识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掌握综合性知识、实践性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
我国现代旅游学来源于地理学、经济学等传统学科对旅游领域的关注,其发展主要受实践应用的需求驱动,多学科融合、实践与理论互动的特征明显[3]。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壮大和“全域旅游”等融合性发展模式普及,旅游规划人才普遍需要地理资源、经济管理、园林景观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本文根据笔者所主持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规划专业跨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旨在探析跨学科专业教学团队构建模式,为实践应用型专业的跨学科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旅游规划专业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
(一)构建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
团队以旅游管理学院新旅游规划系师资为主体,整合系内外相关教学力量,由10位专职教师和规划设计专家组成,其中系内教师7名,系外3名。从专业背景看,地理资源学科背景5名,其中4名为旅游地理学或旅游资源学背景,1名为地理信息系统背景;经济学2名,管理学1名,城市规划1名,园林景观设计1名。这样的团队师资构成既符合旅游规划以地理资源学科为主,同时又兼顾其他相关领域教学需求。从职称看,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校外旅游规划专家1名,整体形成了一支以教学名师为指导、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知名旅游规划师为有效补充,具有多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学团队。
(二)设置跨学科领域的课程体系
团队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参考国内外相关院校课程设置,形成了跨地理学、城鄉规划、旅游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突出三个特点:一是突出旅游规划方向。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建设基础,发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语和旅游管理传统学科优势,设置以外语、地理学、城乡规划等课程为基础,重点开设旅游规划、规划设计、旅游设计等方面的系列课程,充分突出旅游规划方向,推动旅游规划教学体系的构建。二是突出就业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坚持以学生就业为课程设置导向,通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宽基础,不断拓展以旅游规划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创新、技能方法、规划实训等方面的实践类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三是突出与院校经管类课程的结合。尤其是基础课程,主要依托于学院和学校的经济学、管理学等通开课程安排。
(三)设计应用导向型的培养模式
除了设置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图与测量学、规划设计制图、实习实践等较多实操类课程,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较多探索。一是建立校内的旅游规划“双创”实践基地。依托旅游管理学院已有的旅游规划实验室建立旅游规划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主要面向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以规划设计制图和地理资源信息数据分析处理等培训为主,培养学生多学科领域的基础技能。二是校企合作建立旅游规划实训基地。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共建旅游规划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主要面向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以寒暑假、周末和毕业实习为契机,引导学生到旅游规划机构进行专业性实习,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规划和相关工作的综合素养。三是建立“双导师制”。从三年级开始,除了校内教学团队教师作为学生的学术型导师,还联系校外旅游规划学者和相关企业知名规划师作为外聘产业导师参加教学团队。学生在三四年级的学习中可随时请教,使得学术研究与行业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培养旅游规划专业学生的综合性知识基础和多项应用性的从业技能。
(四)开展多样化的科教研学活动
团队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开展丰富的校内外研学活动。在教学团队策划和指导下,联系业内知名企业和规划届精英,先后组织了“旅游规划学术沙龙”“中国旅游规划大讲堂”等系列相关方向的学术研讨活动。每学年组织1次高年级学生赴外地开展课外研学旅游,目前已赴上海、河北承德、山东泰山、山西晋中等地研学实习。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安排了实践活动周,至少安排1次赴市内或京郊的研学实习。二是指导学生申报和开展科研项目。在教学团队教师指导下,成功申报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学校“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多项,培养了学生在旅游规划和相关领域系统思考、统筹推进、实际操作的研学能力,为就业和考研奠定了基础。三是团队鼓励科教融合师生互动。旅游规划专业跨学科教学团队成员整体较为年轻,科研动力和能力较强,2/3以上有相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主持的高级别科研项目,形成师生互动、科教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切实提高学生的研学能力。
三、对实践应用型专业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的建议
一是组建针对专业培养需求、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近年来一大批教学团队产生,应借此重新组合和引进师资,充分利用专业外相近学科师资、产业内知名专家资源和引进新教师的契机,构建一支满足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需求的跨学科教学团队。
二是设置跨领域、系统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的重要任务是研究和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应用导向型专业的课程设计除了设置基础理论课程外,还应较多设置实训类、工具类课程,实现对学生基础理论—应用知识—实操技能的全方位培养,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同时提高动脑和动手能力。
三是注重科教联动、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一方面要解决基本的课堂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构建科教联动和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整合学术和产业资源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社会服务项目和专业机构的常态工作,通过定期开展的学术活动和丰富充实的课外实习提高学生研学修学能力,甚至能够独立申报和实施专业项目,形成学生良好的自我培养习惯,实现从课堂知识教育到综合素质教育、从大学阶段教育到自我终身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邦权,李玉芹,蔡文伯.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5,(6):51-55.
[2]Bybee,R.W.What is STEM education?[J].Science,2010,32 (9):995-996.
[3]冯凌,石培华,刘佳峰.基于期刊论文时序特征的中国旅游研究30年历程与规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2):23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