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胰腺炎CT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2019-08-21李坤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7期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

李坤华

摘要目的:研究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给予CT和病理检查,分析比较不同方法诊断的结果。结果:CT诊断准确率为94.0%,病理诊断准确率为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thazar分级为B级19例(38.0%),C级25例(50.0%),D级4例(8.0%),E级2例(4.0%)。结论:利用CT能够对急性胰腺炎进行有效检出,并能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重要指导。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CT;病理检查

目前,急性胰腺炎在我国临床内科中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为急腹症之一,通常由暴饮暴食、酗酒以及胆道疾病等所引发,并以腹痛与恶心呕吐等为主症"。因本病发病较为突然,且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除了会给患者造成身心方面的创伤外,还会影响其日常生活,故早期的正确诊断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来说尤为重要。此研究,将着重分析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4~78岁,平均(52.69±7.84)岁。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能配合接受检查,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人院就诊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肌紧张、腹胀、恶心呕吐与发热等症状,腹部有明显包块。研究在获得医院批准的情况下开展。

排除标准网:①严重出血性疾病。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③依从性较差。④慢性代谢性疾病。⑤未签署知情同意书。⑥中途退出研究者。

方法:50例患者均施以CT检查,嘱患者禁食5~6h(患者人院后即遵医嘱禁食禁水),摘掉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取仰卧位,平扫设置扫描范围从膈顶至双肾上级,电压为120kV,电流为300mA,扫描准直64mmx0.625mm,重建层厚层距均为5mm,设置矩阵为512x512。增强扫描参数同平扫,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用药剂量为80~100mL,控制注人速率为3mL/s,于注药后分25、50、70s三期扫描。对胰腺区的强化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并设置窗宽350Hu、窗位40Hu,以充分显示胰腺附近的脂肪、筋膜组织和韧带等。同时对50例患者施以病理检查。

评价指标:分析2种方法诊断的结果,并做好Balthazar分级进行数据统计工作。

统计学处理: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1用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种诊断结果分析:50例患者CT诊断准确率为94.0%,病理诊断准确率为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Balthazar分级情况:50例患者Balthazar分级结果提示,B级19例(38.0%),C级25例(50.0%),D级4例(8.0%),E级2例(4.0%)。

讨论

当人体罹患急性胰腺炎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与发热等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胰酶水平显著增高。对于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来说,其病情通常比較轻,经及时对症治疗后可获得显著疗效。但对于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病情则相对较为严重,且可引发诸多的严重并发症,比如腹膜炎、感染以及休克等,若病情较为危重,亦可导致患者死亡,危害性非常大。利用CT技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检查,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炎症范围以及感染程度等。CT可见:①胰腺改变。胰腺体积增大,边缘模糊,胰头和胰尾等有可能存在局部肿大征象甲,胰腺密度不均,若存在出血的症状,可使胰腺密度显著增高,若胰腺坏死则出现点片状、节段状密度减低,以增强扫描显示无强化的坏死胰腺组织较为敏感,可较大程度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能对坏死型胰腺炎进行有效的鉴别。②胰腺周围的改变。胰腺发炎后导致的渗液可导致胰腺周围组织轮廓较不清楚、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胰腺周围积液,若周围脂肪组织发生坏死,CT检查可见液体中游离的脂肪块,肾前筋膜受累增厚,尤以左肾前筋膜受累较常见。对于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经CT检查胰腺的大小、形态和密度无明显改变,此时,为能进一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需对患者的左肾筋膜进行仔细观察气。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肾周间隙、肝肾间隙、网膜囊亦可见受累积液及假性囊肿形成。③远处扩散,这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常常出现的情况,双侧结肠旁沟、膈下间隙,双侧胸膜腔、双下肺受累,可见渗出、胸腹膜增厚、双下肺感染等。

本研究中,50例患者CT诊断准确率和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thazar分级为B级19例,C级25例,D级4例,E级2例,其中B、C级以水肿型急性胰腺炎居多,D、E级则多为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提示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施以CT检查诊断,可显著提高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并能为病变类型与范围的评估提供重要指导。

综上所述,采取CT检查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能够获得较为准确且可靠的影像学信息,让临床医生能够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使患者能及早接受对症治疗,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炜,闫军,王剑,等.CT平扫对急性胰腺炎及并发症诊断和预测预后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8):1205-1208.

[2]彭卫军.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及病情分级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2):17-19.

[3]夏雨.腹部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J].安徽医药,2016(2):328-331.

[4]王斌,纪仁浩,贺启龙,等.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8):1441-1442.

[5]叶本功.73例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4):101-103.

猜你喜欢

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