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蝮蛇咬伤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2019-08-21肖天卫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7期
关键词:蝮蛇凝血功能临床意义

肖天卫

摘要目的:分析蝮蛇咬伤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蝮蛇咬伤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检查者24例作为健康组。观察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浆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和不同时间段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PT、DD及APTT值均显著高于健康组,而FIB及PLT值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蝮蛇咬伤后24h内患者即可发生凝血系统异常,FIB变化最为显著,受伤后24~72h出现PT、APPT及DD升高持续2~7d左右,PLT及FIB在伤后72h内出现下降。结论:蝮蛇咬伤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LT及FIB明显下降,而PT、DD及APTT明显升高,临床中可通过对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检测掌握凝血状况,对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蝮蛇;咬伤;凝血功能;临床意义

蝮蛇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蛇,有剧毒,被咬伤后会引起患者心律失常、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及时发现凝血功能障碍并给予有效治疗对于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对24例蝮蛇咬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浆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D)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I月-2018年10月收治蝮蛇咬伤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23.5)岁;咬伤至就诊时间0.5~33.3h,平均(16.9±16.4)h。選取同期健康检查者24例作为健康组,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8~66岁,平均(42.0+24.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明确为蝮蛇咬伤;②咬伤后48h内入院;③发病前6个月内未服用过抗凝类药物或接受过活化蛋白C或抗凝血酶治疗;④年龄≥18岁。

方法:①观察组患者均采集10mL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将其分成2份,其中1份保存于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血液与抗凝剂比例9:1,充分混匀后,采用转速为35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将血浆分离,待检。将另1份标本中注人EDTA-K2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并颠倒混匀后检测PLT。②健康组受检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方法与观察组相同。PT、APTT、TT、FIB、DD测定采用SYSMEXCA7000型检测仪,使用配套试剂及质控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PLT测定采用SYSMEX2100型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及全血质控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本研究将就诊时记为第0天,之后第1~2天记为早期、第3~4天采血记为中期,第5~7天记为后期,分别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进行观察。

观察指标:观察不同时间段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1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与健康组对比,观察组PLT及FIB值显著降低,而PT、DD、APTT值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蝮蛇咬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蝮蛇咬伤后24h内患者即可发生凝血系统异常,其中FIG常显著降低,表现为去纤维蛋白血症,多数患者受伤后24~72h内出现PT、APPT及DD升高,持续2~7d左右;PLT在伤后72h内出现下降,持续2~7d左右,见表2。

讨论

我国常见蝮蛇均为剧毒类毒蛇,每年发生10万余次毒蛇咬伤事件,致残率高达30%,致死率可达10%。蝮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素,蛇毒中含有的纤维蛋白溶解酶、类凝血酶以及磷脂酶A2等均是引起人体凝血功能异常的主要成分,临床中被蝮蛇咬伤后多为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中多表现为紫癜、瘀斑、局部肿胀、局部软组织坏死以及皮下出血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蒋飞霞在研究中对蝮蛇咬伤患者心肌酶谱改变情况进行了分析凹,发现患者心肌酶谱指标均显著升高,对心肌造成的损害程度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陈宇在研究中对1例蝮蛇咬伤引起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进行了报告4,发现患者PLT、PT、APPT、TT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FIB甚至检测不到。FIB和PLT在止血、炎性反应、伤口愈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PLT可在表面第II因子的作用下,使FIB变为凝血酶,后者又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的纤维蛋白,与血细胞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血小板颗粒物质的释放,则进一步促进止血和凝血。PT、APPT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外源性、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过活化因子交联后,经纤溶酶水解后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的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主要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是纤溶活性监测的重要指标。蛇毒进入人体后,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凝血因子和PLT被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最终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危及生命安全。本研究中对蝮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蝮蛇咬伤后24h内患者即可发生凝血系统异常,其中FIG常显著降低,多数患者24~72h内出现PT、APPT及DD升高,PLT在咬伤后72h内出现下降。蝮蛇咬伤后,蛇毒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治疗中需及早应用抗毒血清中和蛇毒,同时还要重视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时观察APTT、PT、TT、FIB及PLT的变化,必要时可行成分输血,以防止DIC的发生,同时对并发其他脏器功能损害,还应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

综上所述,蝮蛇咬伤后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会在不同时间段出现变化,临床中可通过对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综合检测对凝血状况进行掌握,从而对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治疗作出判断。

参考文献

[1]付尧,李艳华,李红岩,等.尖吻蝮蛇血凝酶诱发严重凝血功能异常伴咯血加重1例[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7):743-744.

[2]曾仲意,李成宾,吴鑫钟,等.蛇伤凉血合剂对尖吻蝮蛇咬伤患者凝血四项的影响[J].蛇志,2016,28(4):403-404.

[3]蒋飞霞,夏永祥,张军芳蝮蛇咬伤患者心肌酶谱改变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30-2030.

[4]陈宇,周冬林,陈庚生,等.蝮蛇咬伤引起严重凝血功能障碍1例报告[J].蛇志,2007,19(1):42-43.

猜你喜欢

蝮蛇凝血功能临床意义
40年坚守只为2万条蝮蛇有个家
快乐的发现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