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经辨证取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2019-08-21陈文娟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

陈文娟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分经辨证取穴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80例于我院接受针灸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方式,实验组行分经辨证取穴针灸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临床治疗成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及疼痛感差异性较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状积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参照组(72.5%),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分经辨证取穴针灸方式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颈椎神经根受累症状,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分经辨证取穴;针灸;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患者颈椎位置脊神经根受到刺激及压迫,一般多因髓核外突所致,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可见颈部疼痛、肌力障碍等症状表现。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采用保守型疗法,也就是非手术方式。根据中医理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归属于项痹范畴,其病因在于颈部肩部经络瘀血滞留不畅。因此,必须疏通患者的颈肩部经络气血,方可有效地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中医针灸疗法在中医疗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通过专用的针灸针刺入穴位,从而打通穴位的关口,以促进经络气血运行。同时,中医针灸在颈椎疾病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应用分经辨证取穴针灸方式予以治疗,效果良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分析。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接受针灸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与参照组(n=40)。其中,男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最小年龄35周岁,最大年龄76周岁,中位年龄(58.46±12.07)周岁。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程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1年,中位病程时间(7.62±3.08)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程时间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经可比性检验合格。

纳入标准:

(1)全体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相关标准:

(2)经MRI检查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3)患者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

(1)意识障碍;

(2)语言表达不清;

(3)针灸治疗依从性不足。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方式,取患者俯卧位,暴露其颈肩部,选穴:天柱、肩井、颈夹脊、合谷、外关、风池、后溪等穴位,皮肤行常规消毒后,应用直径0.30mm,、长度40mm的毫针行针刺治疗,通过平补平泻方式,得气后留针约30min,拔针后应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实验组行分经辨证取穴针灸治疗,取患者端坐位,应用指压方式对患者颈部静脉予以循按,找出患者压痛或发紧位置,判断其经络不通情况,具体经络及其对症针刺穴位如下:小肠经:对侧通里穴,同侧六合穴、支正穴、天窗穴膀胱经对侧大钟穴,同侧六合穴、飞扬穴、天柱穴;胆经:对侧穴蠡沟穴,同侧六合穴、光明穴、风池穴;大肠经:对侧列缺穴,同侧六合穴、偏历穴、扶突穴;三焦经:对侧内关穴,同侧六合穴、外关穴、天牖穴。根据患者经络实际情况予以辨证施治,针刺过程及方法同参照组。全部患者均持續治疗1疗程,每疗程4星期,每星期针刺3次。

1.3观察指标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症状积分应用日本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予以评估,总分20分,分数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态分布;疼痛感应用VAS疼痛评估法测量,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成效:显效:患者症状积分低于6分,且临床颈部不适、僵直、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患者症状积分低于12分,或积分下降幅度超过4分,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以上效果未达到,甚至发生症状加剧问题。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成效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组间对比差异以P<0.05为准,对统计学意义是否存在予以辨别。

2结果

2.1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数据(见表1),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及疼痛感差异性较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状积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2.2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成效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成效情况(见表2),实验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参照组(72.5%),两者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临床中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多采用非手术方式予以治疗,其中针灸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此,本研究对比常规针灸与分经辨证取穴针灸之间的差异性。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项痹范畴,以患者肩颈部经络不畅为主要发病原因,因此,临床中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需通过改善患者肩颈位置经络、血气畅通为主。

本研究显示,分经辨证取穴针灸症状积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针灸方式,分经辨证取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常规针灸方式(72.5%),两者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分经辨证取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更具疗效。在分经辨证取穴中,应用指压方式对患者颈部静脉予以循按,找出患者压痛或发紧位置,判断其经络不通情况,具体经络及其对症针刺穴位包括小肠经对侧通里穴,同侧六合穴、支正穴、天窗穴;膀胱经:对侧大钟穴,同侧六合穴、飞扬穴、天柱穴;胆经:对侧穴蠡沟穴,同侧六合穴、光明穴、风池穴;大肠经:对侧列缺穴,同侧六合穴、偏历穴、扶突穴三焦经对侧内关穴,同侧六合穴、外关穴、天牖穴。根据患者经络实际情况予以辨证施治。所谓分经辨证取穴针灸是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重要体现,因患者不同情况而选择相应的治疗穴位,人体肩颈部经络主要包括小肠经、膀胱经、胆经、大肠经、三焦经等,按压患者六合穴后,通过循序方式辨别患者瘀滞经络,对症予以针刺治疗,其疗效显著。另外,在临床治疗期间,可见部分患者并非1条经络不畅,而是多条经络不畅共同造成神经根型颈椎病,此时应针对患者全部经络对应穴位予以针刺,扩大治疗范围,提升针刺对经络调节及气血畅通的作用和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分经辨证取穴予以针灸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因此分经辨证取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优势。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健身气功八段锦结合针刺和火罐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