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大学教学评价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19-08-21马露露赵翠兰
马露露,赵翠兰
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展,带来的另一后果是教学水平的下滑。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大学教学质量将仍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对此,笔者就近二十年大学教学评价的文献数量进行研究,并对其中的高频关键词、热点词词频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大学教学评价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某一领域知识的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具有“图”和“谱”的双重特性: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显示了知识单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等复杂关系,为探究知识单元或知识群之间结构、互动、演化等诸多内部关系提供了平台[1]。本研究运用Cite space对大学教学评价研究进行分析,整理出相关的共现知识图谱和关键词词频表,探索其发展脉络,以期对未来大学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有所把握。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以“主题=教学评价并含大学”“主题=教学评价并含高等教育”或者“主题=教学评价并含高校”进行精确检索,年限设定为“1998-2019年”,期刊类别不指定,来源类别为CSSCI。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分析效度,剔除活动介绍、会议通知、会议综述、短评等非学术性文章,共获得有效文献568篇。
据图1可知,在1998-2006年间,国内大学教学评价的相关文献数量在逐年增长,表明该期间大学教学评价研究的热度和受重视程度在不断上升,关注度逐渐提高。在2006年-2010年间,大学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出现较大的波动。尤其2006年(44篇)和2008年(53篇)出现了双峰值,说明在这两年,大学教学评价研究受到人们关注,达到最高热度。在2010年-2018年,大学教学评价研究文献数量有两次小突起,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幅度不大。
图1 1998-2019年大学教学评价研究文献数量
二、研究热点与领域分析
(一)共现关键词分析
本文采用Cite spaceⅢ进行数据处理,如图2。
图2 1998-2019年大学教学评价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2 显示的是共现的关键词节点,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越高,中心性越高则节点外围圆圈色度越深[2]。“教学评价”和“教学评估”是最大的关键词节点,说明在大学教学评价研究中,学者们都非常关注大学教学评价情况。从个人层面来看,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总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从宏观来看,评价的目的更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3]。
表1 大学教学评价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及中心性
据表1可知,在大学教学评价的研究中,“教学评估”和“教学评价”两个关键词的频次最高,分别为162次和166次。此外,“学校”“学生评教”“评价体系”等高频关键词也是在整个教学评价中被学者关注的热词。此外,为了更方便地理解大学教学评价的内容,笔者把关键词大致分为四类:评价内容类(包括“教学评价”“教学评估”等);学校内容类(包括“学校”“高等教育”等);大学教学内容类(包括“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等);教学改革内容类(包括“教学改革”等)。
从时间上来看,在1998-1999年间,大学教学评价研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初步形成“教学评价”“教学评估”“学校”“学堂”等基本理念,而“教学评价”和“教学评估”在二十多年研究中被提及的频次最多,也因此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热点词。1999年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要求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在落实。《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4]。”1999年的高校扩招是导致“教学评价”“教学评估”成为当时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
在2000到2009年间,关于大学教学的相关研究呈现出多分支、多领域的状态,开始由最初的“教学评价”“学校”转向“高校教师”“大学英语”等领域,尤其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等领域,均有较高的中心度,分别为0.2和0.18。这说明大学教学评价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评价,开始逐渐关注教学模式的使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等方面。
从2010年往后,关键词的数量较少且中心度较低,仅有“教学模式”一个高频词,且中心度为0.07。2012年4月20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此期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依照《意见》,今后要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5]。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生招生相对稳定,能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重要渠道,而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以理解探究型教学模式为中心,注重教学模式的变革,在大学教学评价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分析
时区图谱以时间为横轴,节点表示热点词,节点大小代表热点词词频,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热点词在时间上的演进趋势(见图3)。
图3 大学教学评价研究热点演进
由图3可知,大学教学评价研究热点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98-2008年,本阶段产生两个最大的热点词,分别是“教学评价”和“教学评估”,其他的热点词有“教学质量”“高校”“学生评教”等,在这段时间热点词多集中于中国国内大学教学状况;二是2009-2019年间,出现的热点词有“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教学理念”等词,在这段时间,对于大学教学评价的研究开始考虑教育理念层次,从理念方面进行评价改革。教育理念是一种观念性的精神实体,引导着大学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为大学教学评价提供理念支撑,是树立现代性教育价值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梦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可视化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对1998-2019年国内CSSCI中大学教学评价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网络图谱,分析高频关键词及演进历程,主要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大学教学评价研究呈现出多分支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大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始注重“教学模式”,还形成了“高校信息化教学”的聚类。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教学或学习文化。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总是蕴涵一定的价值取向[6]。我国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入“情景教学”“多元性教学”“建构主义”等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为教学模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里,绝大部分指标都指向教师,缺失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及行为考察的指标。因此在评价标准上,应当积极响应学者们强调的“以学评教”的观点,加大学生方面评价指标的构建,不断完善我国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7]。
第二,大学教学评价研究初步形成了客观网络结构。大学教学评价开始由关注“教学评估”“教学评价”转向关注“教学质量”“学生”等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高校教学评价呼唤从“教”到“学”的范式转型[8]。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促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杜威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到过“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第三,研究出现的低频关键词较多,且关键词的中心性较低,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从2000年往后,出现“高校”“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等关键词,但在这些关键词中缺乏绝对中心关键点,多数的研究关键词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思考。因此,这就需要学者们深化研究主题,不断加强合作,完善研究内容,加强的大学教学研究评估机制以及资源配置机制等相关配套保障机制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促进研究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