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直径钢绞线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2019-08-21岳章胜蒋海军王利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钢束梁端中心线

岳章胜 蒋海军 王利伟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66071,青岛//第一作者,高级工程师)

1 工程概述

青岛地铁8号线工程作为青岛市青岛北站、红岛站、胶东国际机场三大综合交通枢纽的集散线,全长60.8 km,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其高架段长约6.5 km,与济青高铁并行,间距约25 m。济青高铁采用长32.7 m的标准简支箱梁,青岛地铁8号线高架段与济青高铁对孔布置,采用长32.7 m的标准U形梁。

预应力混凝土U形梁是一种下承式桥梁结构形式,与箱梁、T梁、板梁相比,U形梁具有有效建筑高度低、外形美观,以及能阻止车辆出轨及倾覆下落等优点[1]。青岛地铁8号线工程高架段标准梁采用混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U形梁,标准梁长32.7 m,线间距5.0 m。U形梁腹板为弧形设计,支座中心线距梁端0.6 m。梁端1.2 m为U形梁底板加厚区;梁高由1.90 m增至2.04 m,渐变段长0.42 m;跨中内外腹板厚均为0.28 m,支点处内外腹板厚均为0.30 m,底板厚0.26 m,梁端底板加厚至0.40 m;梁的上口宽5.42 m,下宽3.98 m(梁端底板加厚区底宽4.52 m),外腹板顶宽1.00 m,内腹板顶宽0.72 m;线路中心线偏向内腹板侧,与底板中心线偏心0.14 m。梁端横截面见图1。跨中横截面见图2。

图1 梁端横断面图

本文通过对U形梁横截面采用φ15.2 mm钢绞线和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进行布置对比,并对长32.7 m U形梁进行平面杆系计算和空间实体模型分析,最终采用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混张法的施工工艺。

2 U形梁钢绞线结构构造对比

国内钢绞线的规格按结构分主要有1×2、1×3、1×7、1×19四种[2],即2根、3根、7根、19根钢丝捻制的钢绞线。目前国内基本上采用φ15.2 mm(1×7)钢绞线,大直径钢绞线仅在采矿行业少量采用[3]。GB/T 5224—201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中虽然加入了φ17.8 mm的钢绞线,但目前国内工程中通常应用的钢绞线直径仍较小。φ15.2 mm和φ17.8 mm钢绞线结构参数和力学性能对比分别见表1和表2。

图2 跨中横断面图

表1 1×7钢绞线结构参数

表2 1×7钢绞线结构力学性能

从表2可以看出,φ15.2 mm钢绞线与φ17.8 mm钢绞线技术指标要求基本相同。由于U形梁截面宽度较窄,先张钢绞线需避让泄水孔、吊装孔、抗震挡块锚栓,因此钢绞线布置宽度十分有限。U形梁纵向按照全预应力体系进行计算[4]。32.7 m长U形梁采用混张法施工工艺。由于后张钢束张拉会引起先张钢束的预应力损失,因此先张钢束的有效应力需扣除此部分预应力损失。若采用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共需88根;其中U形梁腹板采用2束4股后张钢绞线,底板采用80根先张钢绞线,底板跨中钢束最小间距85 mm。若采用φ15.2 mm钢绞线,其中U形梁腹板需采用2束6股后张钢绞线,底板需采用110根先张钢绞线,底板跨中钢束最小间距55 mm。考虑到采用φ15.2 mm钢绞线时钢束间距太小,施工操作不便,青岛地铁8号线U形梁全部采用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底板及腹板布设3层预应力筋。底板底至第1层预应力筋中心线的距离为82 mm,第一层预应力筋中心线至第二层预应力筋中心线距离为75 mm,第二层预应力筋中心线至第三层预应力筋中心线的距离为75 mm。后张腹板钢束采用2束4股φ17.8 mm钢绞线。其中28束为通长束,28束两侧梁端失效长度为2.4 m,26束两侧梁端失效长度为5.0 m。预应力钢束布置如图3、图4所示。

尺寸单位:mm

图3φ17.8 mm钢绞线跨中横断面布置图

尺寸单位:mm

图4φ17.8 mm钢绞线端部横断面布置图

采用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预制的U形梁端部钢束间距较大,便于钢筋绑扎和钢束施工,端部开槽处施工质量容易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U 形梁的受力为薄壁开口构件,抗扭刚度小,结构受力复杂,易在底板上出现“剪力滞”现象[5]。由于剪力滞效应的存在,使得主梁的挠度和纵向正应力在同一截面上分布不均匀,平面杆系模型无法反映力在横向的具体分布,需要建立实体单元模型来分析其空间受力情况。通过采用BSAS和MIDAS桥梁分析软件分别进行杆系和实体建模分析。三维实体模型及跨中截面纵向应力云图如图5~8所示。

单位:MPa

单位:MPa

单位:MPa

单位:MPa

平面杆系和空间实体单元模型应力计算结果对比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平面杆系结构已无法反映结构应力分布情况。平面杆系模型计算的主力作用下截面下缘最小压应力为2.34 MPa,而实体单元模型计算的下缘最小压应力为 2.0 MPa,实体单元应力安全储备值要小于平面杆系模型计算结果,但均满足TB 10092—2017《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表3 U形梁纵向应力计算结果

3 φ 17.8 mm钢绞线工程参数

由于目前国内无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应用先例,因此在青岛地铁8号线U形梁施工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试验工作,积累了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的第一手资料。φ17.8 mm钢绞线力学性能实测参数见表4[6]。

表4 φ 17.8 mm钢绞线力学性能实测参数

检测结果表明,φ17.8 mm钢绞线的力学性能与常规φ15.2 mm钢绞线基本相似,其力学性能满足GB/T5224—201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的各项指标要求。

腹板束采用4股φ17.8 mm后张钢绞线,施工前对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进行了摩阻系数试验。钢绞线孔道偏差系数及摩阻系数检测报告见表5[7]。

检测结果表明,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孔道偏差系数以及锚口、喇叭口的损失率与φ15.2 mm直径钢绞线相差不大,均在规定的范围内。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孔道摩阻系数比常规钢绞线大,与波纹管间的孔道摩阻系数大于TB10092—2017《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限值,可能是由于直径大的钢绞线周长较长以及与管道接触面积大的原因。

表5 φ 17.8 mm钢绞线钢束与波纹管间孔道摩阻系数参数表

由于钢绞线需要分级张拉,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初张力无实际工程经验借鉴,施工前对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进行了初张力试验。钢绞线初张力检测结果为20%σcon[技术指标为(10%~25%)σcon][8]。常规φ15.2 mm钢绞线初张力一般为(10%~15%)σcon[9]。试验结果表明,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初张力合理值为20%σcon,较φ15.2 mm钢绞线略大。

4 U形梁静载试验结果

4.1 梁体刚度评定

U形梁架设前需进行设计活载作用下的静载试验。32.7 m长U形梁计算跨径为31.4 m,跨中挠度计算值为9.8 mm。经静载试验,其实测跨中挠度最大值为9.5 mm(测点1)和9.2 mm(测点2)[10],与计算值吻合良好;其挠跨比为1/3 305<1/2 000,满足GB 5015—2013《地铁设计规范》[11]中的要求。

4.2 梁体抗裂性能评定

主梁纵向为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底板下缘、倒角及圆弧过渡段,均未发现因纵向弯曲而形成的横向裂缝和道床板横向弯曲而形成的纵向裂缝。主梁的纵向弯曲抗裂性能合格,道床板的横向弯曲抗裂性合格。

5 结语

青岛地铁8号线是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在国内市政工程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首次应用。它在不增大结构尺寸的前提下,能提高预应力筋的使用效率,增大钢绞线间距,拓宽了U形梁的应用范围。φ17.8 mm大直径钢绞线在大跨度先张法U形梁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价值,也可为其它市政工程所借鉴。

猜你喜欢

钢束梁端中心线
立式水轮发电机组“三条线”浅析
预应力钢束调整对混凝土曲线梁桥的扭转影响
市域铁路无砟轨道梁端转角限值研究
连续刚构桥底板钢束布置不同时的径向力比较
后张法预应力T梁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方法的优化
预应力筋张拉与锚固分析的接触-预紧单元模型
X线摄影中中心线对DR摄影质量的重要性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一种新的斜拉桥梁端预埋管填充防腐方法
大跨度钢桥梁端无砟轨道结构受力计算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