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梯训练对田径专项大学生身体协调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9-08-21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软梯协调性田径

武 旭

协调性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运动能力。在传统训练学理论中属于一般身体训练五大素质中的一种基本能力(多与灵敏性素质归为一类),并与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等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形成和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也是提高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1]。

田径是一项对协调性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对自身肌肉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从而使协调能力在时间、空间、节奏等方面得到充分运用,使整个技术结构既实效又经济,从而获得最大的运动效果。近年来,随着运动科学的不断发展及田径项目整体水平的提升,对动作的协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基层田径训练中重视技术训练,轻视体能训练,而体能训练中协调性训练长期得不到重视,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并且大部分教练仍采用传统的原地和行进间协调训练方法,效果欠佳[2]。软梯训练是国家体育总局从美国引进的一项体能训练方法,在提高运动员协调性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当前,基层田径训练中软梯训练的应用较少。通过软梯训练来改善田径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值得关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高校运动训练专业2016级志愿参加本次实验的40名男子田径专项大学生为对象,进行身体基本素质的测试(包括立定跳远、50m快速跑、50m×10次折返跑、背抛实心球)。选择身体素质无明显差异的16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其中8名大学生为实验组;另外8名大学生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将软梯训练融入到实验组田径专项大学生的日常训练中。实验组进行软梯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协调性训练。通过实验前后两组田径专项大学生身体协调性的测试,比较软梯训练与传统协调性训练在改善田径专项大学生身体协调性方面的效果。

1.2.1 实验器材训练用器材:秒表、软梯(20级);测试用器材:秒表、米尺、跳绳(20级)、体重计和体操垫。

1.2.2 实验指标参照我国运动训练专家田麦久先生在《运动训练学》[3]中的观点,选取灵敏性、节奏感、平衡性、连贯性及变换能力等五项指标来测试田径专项大学生在实验前后的身体协调能力变化。

选取十字跳测试田径专项大学生的灵敏性;选取30m节奏跑测试节奏感;选取闭目鹤立计时测试平衡性;选取1分钟跳绳测试连贯性;选取软梯分合脚跳测试交换能力。测试流程、方法及控制主要参照《体育测量与评价》[4]。

1.2.3 训练方案

训练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地点相同;训练12周,每周3次,每次15—20分钟;生理负荷基本保持一致(强度在中等或中等偏上,心率控制在150—180次/分钟),训练时间相同。

对照组采用传统协调性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实验组进行软梯训练。

训练内容:

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协调性素质训练,主要内容包括:(1)头部运动;(2)双肩运动;(3)单臂转动;(4)两臂侧平举左右摆动;(5)体前屈双臂绕环转动;(6)体前屈两臂左右摆动;(7)双臂绕环(双臂绕环分为向前、后、左、右绕环练习);(8)体转运动;(9)单臂振动;(10)交叉步跑。

实验组:进行本研究遴选的软梯训练。根据北京体育大学孙文新教授编著的《现代体能训练 软梯训练方法》[5],结合田径专项特点,遴选软梯训练方法及内容作为训练手段进行训练。训练内容皆在软梯上进行,包括:(1)小步跑;(2)高抬腿跑;(3)刹车小步跑;(4)左右碎步往前跑;(5)左右碎步往后跑;(6)交叉分腿平移;(7)单腿前蹬跳;(8)两腿换单腿跳向前;(9)两腿前伸直跳;(10)转髋前跳。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训练方法皆为每次2—3组,每组2次。实验前进行3分钟热身。训练过程中严格控制训练负荷、间歇时间。

1.2.4 数据统计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检验,其中组间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而组内的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干预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5项身体协调性指标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软梯训练对田径专项大学生身体协调性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表示<0.05,△△表示<0.01;与实验前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由表1可以看出,干预前反映身体协调性5项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分组合理,具备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干预后,与实验前相比,对照组5项指标除闭目鹤立计时外,其余4项指标虽均有向好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传统协调性训练模式对改善田径专项大学生身体协调性作用不大。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30 m节奏跑、闭目鹤立计时、软梯分合脚跳成绩均有较大幅度提高(P<0.01),1分钟跳绳、十字跳成绩也出现显著的向好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30 m节奏跑、闭目鹤立计时、软梯分合脚跳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分钟跳绳、十字跳成绩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说明12周软梯训练对田径专项大学生身体协调性具有显著作用,且显著好于传统协调性训练。

3 讨论

软梯训练是20世纪末美国竞技游泳训练中经常采用的体能训练方法,也是当前体能训练中最前沿、最科学的方法,具有显著提高运动员协调性和灵敏性的作用,如Terrapin游泳俱乐部的TSC系统、Irvine Novaquatics俱乐部的软梯训练系统等均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国家体育总局在21世纪初曾陆续选派各项目优秀教练员赴欧学习,积极探索先进训练经验在国内开展的可行性及实践工作,软梯训练方法在这种大环境下被引入我国。目前,国家队及部分高水平运动队已开始将软梯训练应用于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基层训练中软梯训练还未引起重视[6]。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遴选了30m节奏跑、闭目鹤立计时、1分钟跳绳、软梯分合脚跳、十字跳五项指标测试田径专项大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这五项指标分别测试其完成技术动作时的节奏感、平衡性、连贯性(机体运动的连结能力)、变换能力(身体姿势的变换能力)、灵敏性。实验前指标测试说明分组合理,研究具备了开展的可能。12周协调性训练结束后,无论是采用软梯训练的实验组还是采用传统协调性训练的对照组,其身体协调性的五项测试指标皆有一定幅度的变化,但对照组的身体协调性指标的提升幅度不明显,而实验组运动员在接受软梯训练后期身体协调性的变化非常明显,说明软梯训练对改善田径专项大学生身体协调性有明显作用。分析其原因和机制,笔者认为软梯训练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身体感知能力和脚步位移速度,训练中涉及小腿、大腿肌前侧、大腿肌后侧及臀部四个部位的肌肉群。软梯训练中,能使上述肌群的力量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表现为平衡能力、节奏感、交换能力及连结等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机体的各肌群在用力协调、动作协调及空间协调方面表现得更加完美。同时,人体感受器接受外部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能力也显著提高,并能有效降低能量损失,使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得到优化,从而显著改善了运动员完成各项简单或复杂技术动作的能力,并使人体的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完善。

4 结论与建议

(1) 无论是传统协调性训练方法还是软梯训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田径专项大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但软梯训练对于田径专项大学生身体协调性的提高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协调性训练。

(2) 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进一步加强对软梯训练推广可行性的探讨,把软梯训练法纳入日常训练内容,结合田径不同项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软梯训练方案,以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

猜你喜欢

软梯协调性田径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协调性练习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作用
引航员软梯ISO 799欧盟认证试验分析
软梯训练法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
引航员软梯的技术要求和常见缺陷
小学足球教学的协调性训练对策分析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