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晚粳稻新组合2018年诸暨试点联品试验结果初报
2019-08-21陈龙春浙江省诸暨市阮市镇农技站311826
陈龙春 (浙江省诸暨市阮市镇农技站 311826)
寿建尧* 方 冰 (浙江省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11800)
根据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特性鉴定与栽培技术组的统一安排,2018年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浙江省粮食新品种选育专项——杂交晚粳稻新组合联品试验,旨在通过单季杂交晚粳稻多点联品试验,明确参试新组合的生育特性和产量水平,从而为推荐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参加下一年浙江省区试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诸暨市江藻镇银江村粮食功能区内进行,参试的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共21 个,均由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特性鉴定与栽培组统一编号后分发至各试点。另以“甬优1540”为主对照(CK1)、“嘉优5号”为辅助对照(CK2),见表1。试验设1 个组合为1 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 次,小区面积13.33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间留40 cm 操作道,各小区之间间隔为25 cm。试验区四周设保护区,其中两侧保护区种植相对应小区的组合,一侧为单本插,以考查各组合的单本分蘖数和成穗率。
1.2 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1.2.1 播种育秧
参试组合均于5 月28 日播种,种子均先用浸种灵进行消毒处理,每667 m2播种量为10 kg,单位面积秧田播种相同发芽谷粒数,采用稀播一段育秧管理。
1.2.2 移 栽
参试组合均于6 月19 日移栽,秧龄为23 d,小区用划格线定距栽插,行株距为30 cm×16 cm,每667 m2栽1.39 万丛,每丛栽2 本。
1.2.3 施 肥
合计大田每667 m2施纯氮16.6 kg、P2O57.8 kg、K2O 13.8 kg,氮肥施用遵循前促、中控、后保的施肥原则。
1.2.4 水浆管理
浅水插种,寸水护苗,返青后浅水勤灌促早发,中期足苗后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倒伏。
1.2.5 防病治虫
除了做好种子处理和秧田期的病虫防治外,大田期只治虫不防病,以观察各组合的抗病性。
1.3 试验记载考查项目
观察记载各组合的生育期、单株分蘖消长情况、群体发展情况、穗部性状、小区实产等。测产时,先测定各小区稻谷含水量,再统一以14.5%的标准含水量折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 量
由表1可知,21个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的每667 m2产量在505~850 kg,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99.5 kg,比“甬优1540”(CK1)减产9.15%,比“嘉优5 号”(CK2)增产21.66%。其中,“春优888”“春优33”“浙优801”3个新组合分别比“甬优1540”(CK1)增产10.39%、4.55%、1.95%,且“春优888”“春优33”较“甬优1540”(CK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浙优801”较“甬优1540”(CK1)增产达显著水平;“春优888”“春优33”“浙优801”“江浙优607”“浙优807”“春优301”“甬优60”“甬优62”“嘉优中科18-1”“嘉禾优10”“嘉禾优11号”“甬优63”“嘉禾优56”“中粳优151”“秀优24241”“秀优49241”“甬优61”“浙辐粳优66”“嘉优中科17-2”19 个新组合分别比“嘉优5号”(CK2)增产47.83%、40.00%、36.52%、33.04%、31.30%、31.30%、29.57%、29.57%、28.70%、23.48%、23.48%、21.74%、18.26%、17.39%、15.65%、14.78%、13.04%、11.30%、3.48%,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表1 各参试组合间的产量及差异显著性分析
2.2 日产量
由表2 可知,21 个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的小区平均日产量为4.584 kg,其中,“春优888”“春优33”“浙优801” 3 个新组合分别比“甬优1540”(CK1)增产8.98%、6.61%、0.65%,且“春优888”“春优33”较“甬优1540”(CK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浙优801”较“甬优1540”(CK1)增产不显著;有20个杂交晚粳稻新组合较“嘉优5号”(CK2)增产,“春优888”“春优33”“浙优801”“江浙优607”“春优301”“甬优62”“浙优807”“嘉优中科18-1”“嘉禾优11 号”“中粳优151”“嘉禾优56”“嘉禾优10”“甬优63”“浙辐粳优66”“甬优60”“秀优24241”“秀优49241”“甬优61”“嘉优中科17-2”“嘉优中科18-2”分别比“嘉优5 号”(CK2)增产46.88%、43.68%、35.65%、34.77%、31.31%、31.24%、29.63%、28.70%、28.41%、28.05%、25.50%、25.07%、21.73%、20.57%、20.31%、17.91%、15.26%、14.79%、12.10%、7.5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2.3 生育期
由表3 可知,21 个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的平均播齐历期为93.4 d、平均全生育期为152.4 d,分别比“甬优1540”(CK1)短1.6 d、2.6 d,分别比“嘉优5 号”(CK2)短10.6 d、3.6 d。其中,“春优888”“春优33”“浙优801”的播齐历期分别为94 d、101 d、93 d,分别比“甬优1540”(CK1)短1 d、长6 d、短2 d,全生育期分别为157 d、152 d、157 d,分别比“甬优1540”(CK1)长2 d、短3 d、长2 d。
2.4 产量性状
由表4可知,在基本苗数与田间管理水平一致的情况下,21个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的平均每667 m2最高在田苗数为20.59 万苗、平均每667 m2有效穗数为11.22 万穗,分别比“甬优1540”(CK1)少5.13%、4.07%,分别比“嘉优5号”(CK2)少13.87%、8.00%;21 个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的平均单株分蘖数为15.77个、平均单株穗数为8.56 穗,分别比“甬优1540”(CK1)少3.83%、4.87%,分别比“嘉优5 号”(CK2)多5.85%、少21.45%;21 个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的平均每穗总粒数为291.7 粒,比“甬优1540”(CK1)少 3.19%、比“嘉优 5 号”(CK2)多 61.52%;21 个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的平均每穗实粒数为258.8粒,比“甬优1540”(CK1)少10.19%、比“嘉优5 号”(CK2)多57.73% ;21 个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的平均结实率为88.7%,比“甬优1540”(CK1)低7.00%、比“嘉优5 号”(CK2)低2.20%;各组合间的千粒重差异较大,“嘉优5 号”(CK2)的千粒重最重,达30.1 g,“嘉禾优11 号”的千粒重最轻,为20.6 g。
表2 各参试组合的小区日产量及差异显著性分析
表3 各参试组合的生育期分析 (单位:d)
表4 各参试组合间群体综合性状的比较
2.5 长势长相
21 个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的株型及长势长相中,密穗型、半矮生型、中间类型及籼粳亚种各种类型均有,且组合间的株高和集散程度也不一致,平均株高为119.6 cm,比“甬优1540”(CK1)高0.6 cm、比“嘉优5 号”(CK2)高11.6 cm。在各生育期间,大部分组合表现为生长旺盛、整齐清秀,也有部分组合的田间出现了杂株,其中,“中粳优151”“嘉优中科17-2”“嘉禾优11 号”“嘉禾优10”“长两优2 号”“嘉优中科18-2”的杂株率分别为3.8%、3.2%、2.3%、1.5%、1.6%、0.8%。见表4。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产量和小区平均日产量均超过2个对照的有“春优888”“春优33”“浙优801”3 个组合,“春优 888”“春优 33”“浙优 801”“江浙优607”“浙优807”“春优301”“甬优60”“甬优62”“嘉优中科18-1”“嘉禾优10”“嘉禾优11号”“甬优63”“嘉禾优56”“中粳优151”“秀优24241”“秀优49241”“甬优61”“浙辐粳优66”“嘉优中科17-2”19 个新组合比“嘉优5 号”(CK2)增产,且在增产的杂交晚粳稻新组合中,各新组合的长相均较为清秀。
因此,可根据耐肥抗倒性、抗病性、熟色长相、米质等特征特性综合考虑,择优推荐相关杂交晚粳粳稻新组合参加下一年的浙江省区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