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探索
2019-08-20赵甲苓
赵甲苓
摘要 目的:探析中医疗法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102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入西医组(西药常规治疗)和中医组(中医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78.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治疗中疗效确切,可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中医疗法;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VAS评分
慢性盆腔疼痛症(CPP)是妇科的常见疑难病症,是由盆腔器质性、功能性病变等引起的骨盆及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症状、时间>6个月的一种综合征[1,2]。患者主要表现为痛经、性交痛、盆骨痛等,同时还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心理症状等[3]。西医常采用抗生素治疗,长期应用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102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组,西医组51例,年龄24 - 69歲,平均(43.8±9.1)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3.4±1.2)年。中医组51例,年龄22 - 71岁,平均(44.2±9.3)岁;病程1-9年,平均(3.6±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西医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选择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治疗,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2g/次,2次ld;口服替硝唑片0.5g,次,2次/d。服药10 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治疗3个疗程。中医组患者给予中医综合疗法:①中药口服治疗。对患者使用四妙散加味口服,基本方:薏苡仁30g,土茯苓、败酱草、红藤、蒲公英各20g,延胡索、赤芍各15g,黄柏、苍术、牛膝、香附各10g。对于伴有盆腔包块的患者加三棱、莪术、水蛭、炙鳖甲活血化瘀散结药物;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加乳香、没药;对于气虚乏力者加党参、黄芪,1剂/d,煎汁300 mL分成早晚2次,饭后温服。②中药灌肠治疗。灌肠方:夏枯草15g,丹皮、白术、乳香、茯苓、没药、三棱、玄胡、天魁各10g,甘草和桂枝各6g,煎汁100 mL,在药汁温度38 - 40℃时进行灌肠治疗,并保留30 min,1次ld。③中药外敷治疗。基本方:艾叶、透骨草各25g,千年健、追地风各12g,当归、红花各10g,血竭、川椒、川柏、细辛、赤芍、制乳没、羌独活各6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后装入棉布袋中,蒸透后热敷于患者下腹部,1次/d,待药包冷却取下,每袋可连用10 d,然后更换药物。在经期停药。lO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B超检查显示盆腔恢复正常,无包块、积液等。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B超检查显示盆腔包块、积液明显减少。③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B超检查显示盆腔包块、积液等无明显改变。
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后使用VAS法让患者自述疼痛感,得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数据/计量数据对比采用X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VAS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是发生在女性盆腔、腹部、腰骶部、臀部的非周期性疼痛综合征,持续6个月以上,是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病因主要有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盆腔粘连、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炎等。多数患者伴有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长期遭受身体和精神折磨,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4]。在西医治疗中多采用抗生素、抗抑郁药物治疗,长期用药治疗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多,许多患者无法坚持治疗。
祖国医学中无慢性盆腔疼痛证的病名,但根据本病的症状可以将其归属到妇人腹痛、不孕、痛经等范畴中,认为慢性盆腔疼痛证多因气血失调引起,肝藏血,主疏泄,女性肝为先天,肝经绕阴器,行于少腹。当气血瘀结,则流行失司,痛则不通也,而疼痛加重抑郁情绪,使肝失疏泄加重,瘀血加重,因此气滞血瘀是导致妇科慢性盆腔疼痛证的主要病机。笔者给患者使用的四妙散加味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5]。中药保留灌肠方中的三棱具有散结、破血消瘀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其能提高血浆胶原酶、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生物活性,提高单核细胞吞噬能力,促进腹腔淋巴管吸收血浆蛋白和消散包块;白术、丹皮等具有活血化瘀之效;乳香、没药具有活血止痛之效;诸药合用起到理气止痛、活血散结之效。通过保留灌肠的方法使得药物更好地被吸收,直肠与盆腔相邻,彼此的静脉丛交互吻合,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利用肠壁的渗透作用使得药物渗透到相邻的子宫、附件区域,提高盆腔的局部药物浓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效缓解疼痛,起到散结、化瘀祛湿之效,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中药腹部热敷疗法则是药物经皮渗透到深层组织,借助药力和热力作用于病灶,产生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腹部热敷疗法还能刺激神经末梢反射,扩张局部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况,起到一定镇痛效果[6]。将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和腹部热敷疗法结合起来应用,发挥三者的优势,从不同的途径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消除病因,提高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且VAS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疗法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证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且应用方法简单,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宇凤,付金荣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7,48(5):72-75.
[2]徐海冰,冯伟桦,黄海燕,等.从湿热瘀结论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J].医学综述,2014,20(3):501-503.
[3]邱权英,刘葵,孙晓雪,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6,3 8(2):44-45.
[4] 马永,王祖龙,孙自学,等.穴位埋线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4):351-354.
[5]颜小玲,王家娟四妙散加味等方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11-12.
[6]陈琰,王赛莉,赵燕宁.中药外治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52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