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戈美拉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2019-08-20何金泉
何金泉
摘要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首发抑郁症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阿戈美拉汀治疗,参考组采用氟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治疗首发抑郁症可缓解抑郁症状,提高认知能力,安全性高,可作为有效药物推广使用。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首发抑郁症;安全性
流行病学统计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1.6%,其中3.3%患者可终身患病",抑郁症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抑郁症具有高复发性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疾病迁延反复,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因此尽早明确诊断并治疗为成人首发抑郁症诊治的关键。阿戈美拉汀为新兴抗抑郁药物,近年来我院在首发抑郁症的治疗中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抑郁癥状、认知功能等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首发抑郁症患者56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展,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ICD-10)中抑郁症相关诊断标准凹,首次发作,意识清楚。排除标准:①服用过抗抑郁药物或者其他精神类疾病。②精神发育迟缓及器质性精神病患者。③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④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⑤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18~66岁,平均(40.29±3.33)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65±2.01)岁。参考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18~67岁,平均(40.18±3.39)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71±1.9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观察组口服阿戈美拉汀片治疗,初始剂量为25mg/d,观察无不良反应后,于2周后依照症状增加至25~50mg/d。②参考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初始剂量20mg/d,可根据症状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60mg/d。
观察指标: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凹:量表共包含17个项目,大部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由“无”到“极重度”;少部分采用0~2分的3级评分法,代表“无”到重度”,分值0~54分,分数越高则抑郁症状越强烈。②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D)4:包含19个自我评定问题及5个睡眠同伴评定的问题,其中0分表明无困难,3分表明非常困难,所有分子分数相加即为总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③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此评分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基础上改良制定,包含视空间与执行、记忆、命名、语言、注意、延迟记忆、抽象及定向8项,量表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明认知能力越强。④记录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学分析: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HAMD-17评分、PSQI评分及MoCA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HAMD-17评分、PSQI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用药期间头痛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参考组用药期间头痛头晕3例,嗜睡3例,失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487,P<0.05)。
讨论
以往临床治疗抑郁症药物主要以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为靶点,此类抗抑郁药物虽然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其同时具有破坏睡眠结构、起效较慢、性功能异常、扰乱生物节律、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差,因此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有积极意义。氟西汀为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型抗抑郁药物,能够抑制神经突触细胞对神经递质血清素的再吸收,从而影响细胞外能够与突触后受体结合的血清水平,然而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如心跳加速、呕吐、性功能障碍、疲乏等不良反应,且美国一项实验发现药物虽然能够减少成年人自杀可能性,对儿童则可能增加自杀倾向,且药物可能增加患者的暴力倾向、药物性孤独症等,因此临床关于其应用价值存在较大争议。
随着研究深人,人们发现中枢系统的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能、多巴胺能神经元递质在认知功能的调节中亦有参与,因此可通过药物调控突触间隙递质浓度来缓解抑郁,改善认知。阿戈美拉汀为首个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通过对褪黑激素MT2激动、受体(MT)1及5-HT2C受体拮抗剂产生协同作用,实现紊乱的生物节律同步化,达到抗抑郁效果,且药物通过大脑海马、杏仁核以及前额叶皮质部位结合5-HT2C受体,阻断5-HT2C受体的激活途径,恢复前额叶皮质NE以及DA的表达,促进认知功能的改善。药物独特的作用机制保证了其在快速发挥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及依从性,保证了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AMD-17、PSQI及MoCA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用药期间患者出现轻微头痛头晕症状仅1例,表明药物安全性良好,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睡眠及认知功能方面有积极意义。
总之,阿戈美拉汀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认知程度。然而在未成年人的治疗中,药物安全性大规模研究相对较少,无法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医护人员在用药时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首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冯倩,汤臻,周华,等.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浆microRNA-16、microRNA-195表达水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10):758-760.
[2]赵文莉,格鹏飞,蒋霞,等.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6):765-769.
[3]任艳萍,姜玮,李艳茹,等.不同刺激电量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8):713-717.
[4]宋慧敏,尤艳利,钱小路,等.某医学院校学生自评睡眠质量调查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3):388-391.
[5]龚建兵,吴传东,周俊.情绪对焦虑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8):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