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教学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优势

2019-08-20周伯平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势

周伯平

关键词:微电影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   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活力、更好立德树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微电影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分析及策划,由大学生制作成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微电影,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有益结合,增强课程感染力、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获得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教学方法。微电影表达的主题(所学的内容)可见、可视、可感、可知,篇幅短小精悍、形式鲜活快捷、语言亲切自然、吸引力极强,使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言简意赅,即赏心悦目,又深刻精准。微电影教学法兼具知识性和艺术性,即满足大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精神需求,还能深入挖掘学生巨大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一技之长,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一、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微电影兼具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很好的契合了大学生多元化需求和接受习惯,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内在“兴奋点”,微电影的创意创作、演出、拍摄、剪辑、展示等过程,真正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满足其强烈的表现欲望,从而激发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大学生的满足感、参与度;同时,将自拍影片再运用到课堂教学,加强了正面教育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继承改革创新,实现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的有益结合,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认知,变灌输式教育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微电影丰富了实践教学形式,充实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学实效性明显提高。

二、增强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微电影这一鲜活的形式,把思政课抽象的内容和深刻的道理通过创新的语言表达和新媒体手段生动呈现,让大学生即乐于接受也易于理解,在加深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的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喜好和提高理论素养的双重需求。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创作微电影的同时学会了客观地、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和辩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形成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

三、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团队的高效率运转。高校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自身的集体意识相对淡薄。微电影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必须紧密协作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才能保证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分工,共同配合、同心同德才能完成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体驗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培育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微电影是集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综合的艺术门类,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学习、制作、感知、领悟、赏析、深度分析和解读异彩纷呈、内涵深刻的电影作品,用电影艺术的语言来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既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理论,深刻理解和把握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还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并以其为指引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既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也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电影文化的精髓,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充分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

微电影设计、制作、展示等过程,实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以微电影为载体的教学活动,是用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展示当代大学生学习思政课成果的重要平台和展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也是对大学生锐意进取、善作善成的肯定和鼓励,是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举措。

六、潜移默化地传递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微电影营造的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情境,能触动人的心灵、使人深受感动,引起人的共鸣,使思政课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亲和力,为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奠定了本体性的基础。在确定微电影主题时,其价值取向包括政治意识形态已不着痕迹地隐藏在故事之中,当故事中生动、活泼的细节自然而然地流露、展示和呈现时,就很好的实现了在感化中予以教化的渗透式“软宣传”,潜移默化地传递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学生则从艺术审美中获得心情愉悦和精神洗礼,感受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和内涵,并将微电影倡导的价值和信念的内在精神感动他人,影响社会。

参考文献:

[1]鲍繁.微电影的社会教育功能探析-基于微电影的叙事特性[J].当代电视,2016,(02).

[2]沙占华,柴素芳.微电影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9).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2016-12-9.

[4]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06).

[5]黄楚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需坚持导向为魂、创新为要[DB/OL].求是网,2019-3-26.

[6]思力.怎样用好全媒体[DB/OL].求是网,2019-03-28.

(作者单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