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股份制的早期探索

2019-08-20徐家树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股份制课题组试点

徐家树

上海股份制试点起步较早,探索较先。早在1980年9月,上棉十七厂就率先在厂内发行股金券30万元,集资兴办了集体性质的第三产业。1984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企业自主权明显扩大,特别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使用后,不少企业为了安排富余劳动力,纷纷采取内部集资的办法,兴办了一批第三产业。截至1985年底,全市有1240户企业内部发行了股金券。此时的股金券实际属于债券性质,即要还本付息,有少数虽带有股票性质,即不能抽回本金,只能分红或取股息,但不面向社会发行,更不能流通,严格意义上说也不能算是股票。但是这些探索为股份制改革做了铺垫,造了气氛。1984年7月,市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集体企业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因此,1984年12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原属飞乐电声总厂的三产)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50万元,每股50元,成为上海改革开放后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

一石激起千层浪。解放后已经绝迹30多年的股票重新诞生,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和震惊。不少人认为股份制试点是企业改革的重大突破,但理论界和经济界也有不少人认为,股份制不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有的甚至认为,股份制就是私有制,相当多的人心存疑虑。市领导非常关心这一改革,1985年2月,汪道涵市长责成市体改办对股份经济问题要专门研究。

市体改办是主管经济体制改革的职能部门,股份经济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探索,我们给予了高度关注,一面着手调研,掌握试点情况,一面和有关部门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市领导布置后,市体改办主任贺镐圣带领我们加大了对股份经济的研究力度,多次组织课题组,规模较大的研讨会就举行过三次。

第一次是1985年7月,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金山石化总厂召开了《两权分离与股份经济研讨会》,市经委、市计委、市财政、市人民银行、市社科院、上海财大等实际部门和理论界的同志近5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主要交流了股份制改革的初步实践,探讨了股份制与两权分离的关系。此后,我们专门成立了“股份经济研究”课题组,贺镐圣主任担任顾问,我当课题组长;邀请了市社科院、经济学会、高等院校及财政金融部门30多位同志参加课题组。课题组从调查研究入手,对本市股份制试点的情况,部分省市实行股份制的经验做了系统调查。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和专题研讨,共搜集论文和材料40余篇。在此基础上,由我执笔撰写了《关于社会主义股份经济研究》的综合报告。这一研究成果对社会主义股份经济产生的必然性、基本特征、功能与作用、形式与性质、试行股份制的具体政策和外部条件都做了系统回答。课题组的综合报告和专题论文,以体改研究会的名义汇编成《股份经济研究专辑》。国家体改委知晓后,大为赞赏,要我们送30份供他们参阅。

第二次是1986年10月,市体改办在锦江小礼堂召开了《股份制试点方案论证会》。这一年的下半年,中央领导对上海提出了加快股份制试点的要求,上海市领导非常重视,决定在国营企业中开展试点,并责成市体改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商量确定试点单位。为了研究试点方案的可行性,市体改办报经市领导同意召开了专题论证会。有关委、办、局负责人和准备试点企业的厂长、经理,以及理论界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副市长黄菊到会讲话。通过这次会议,大家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股份制试点的一些基本做法和要求,为国营大中型企业股份制试点做了准备。会后,市体改办向市政府打了报告,为了慎重起见,准确把握股份制试点的政策和做法,市委于12月8日下午在康平路小礼堂召开了扩大会议,专题讨论了股份制试点问题。我受贺镐圣主任的委托,代表市体改办作了汇报。市委领导对股份制试点的指导思想、试点企业的条件、试点的有关政策、红利的分配、股份制企业内部领导体制等等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经讨论,市委原则同意了市体改办的意见,要求稍作修改以市政府名义颁发试行,并呈報国务院备案。不久,12月27日,市体改办再次向市政府正式上报了《关于国营企业试行股份制若干问题的报告》。正在上海准备扩大股份制试点的时候,有权威人士发表文章,对全民企业实行股份制提出异议,认为国营企业实行股份制就是国有资产私有化;认为股份制改革不能改变国营企业经营机制等等。在此背景下,国家体改委关照我市放慢股份制试点步伐,我们把8家试点单位缩减为1家。1986年底,市体改办只批准了上海电真空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成立了上海电真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国营企业改制的股份公司。

第三次是1988年6月召开的《上海股份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从1987年初到1988年上半年,股份制试点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全市只有11家股份制企业。对于股份制这一新生事物人们缺少思想准备,姓“社”姓“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思想。同时,经过前几年的试点,股份制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为了研究和说明这一社会经济现象,1987年底,市体改办和体改研究会再次组织了股份制课题组,着重对上海股份制试点企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1988年6月21日至23日,以市体改研究会和股份制企业联合会的名义,在兴国宾馆联合召开了《上海股份制理论和实践研讨会》。会议主要总结前几年股份制企业试点经验,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上海理论界、经济界和企业界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北京大学肖灼基教授等4人也应邀出席。上海市副市长顾传训到会讲话,表示支持。贺镐圣主任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海股份制试点取得的初步成效,指出股份制试点在弱化行政干预、促进两权分离、转变经营机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会后,我拟定了《上海股份制研讨会纪要》,市体改办将《纪要》报送了国家体改委,安志文主任又呈送中央领导同志参阅。10月8日,中央领导同志阅后批示:“同意上海股份制可以搞快些,抓紧些。上海可以先制定一个试行办法,报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财经小组。一边上报,一边可以扩大试点。”市委书记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亲自带领市体改办、人民银行、财政局的有关领导,对实行股份制试点的11家企业,逐个进行了调研,之后还形成了调研报告,肯定了股份制试点的成绩,明确提出要加快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特别是1989年受政治风波的影响,股份制试点又陷入了僵局。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股份制试点一直处在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争论中度过的,直到90年代初才有根本的转折。1990年以后,在开发开放浦东新形势的鼓舞下,股份制试点的气候开始回暖。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11月30日,上海电真空B股发行,中国第一只供境外投资者用美元买卖的人民币特种股票诞生。1991年底,上海股份制试点再次启动,特别是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小平同志指出:“证券、股票,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小平同志的讲话结束了姓“社”姓“资”的争论,给股份制试点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上海股份制试点进入了快车道。1992年,批准试点的企业达70多家,截至年底股份制试点企业超过100家。

(作者为上海市发展改革委退休老干部,原上海市物价局巡视员)

猜你喜欢

股份制课题组试点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南京大学研发光学探针
员工持股计划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