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玲:老兵永远年轻
2019-08-20赵欣孙展
赵欣 孙展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女兵,是洋溢着金属般阳刚气质的军营里的一抹亮色。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战争没有让女人却步;风和日丽的和平年代,女军人保持着飒爽的英姿。银发闪闪的暮年中,女兵的勇敢气概让84岁的车玲阿姨笑对人生。
不怕苦与累,互抓“革命的虱子”
1950年初,四川解放了。14歲的车玲怀揣着革命理想,积极报名参军。由于年纪小,她被分到第一野战军18兵团文工团的“小鬼组”。此时的文工团既是工作队又是宣传队,除了演出任务外还要参加剿匪、土改等工作。
那时的演出条件非常艰苦,文工团员们推着小板车驮着一些基础道具,背个小背包,一天要走十几公里,到农村搭上台子就开演。正值春节,老同志来帮助小鬼们包饺子,演秧歌剧。车玲在《白毛女》中饰演张二婶,在《刘胡兰》中饰演刘胡兰B角,在《抓壮丁》中饰演三嫂子。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大家的热情十分高涨。由于经常去偏远山区,小团员们身上头上都染上了虱子,没有演出的时候,他们就互相抓虱子,大家戏称这是“革命的虱子”。
在部队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给了当年的小车玲非常多珍贵的经验,对她后来的事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战友变亲人,相濡以沫半生缘
车玲的老伴高蓝是南下干部,与她同一个部队。车玲刚入伍,两人就认识了。当时高蓝20岁,车玲15岁,均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高蓝担任团支部书记,还多才多艺,会摄影、拉琴,不少女兵对他芳心暗许,高蓝却对活泼美丽的车玲情有独钟。1955年元旦,高蓝、车玲等4对新人举行了集体婚礼。
车玲一生没离开过舞台。她所在的文工团在1953年转入重庆市工人文工团。1956年,高蓝、车玲调入全国总工会工人文工团。他们为基层、工厂服务送戏上门,演出的剧目短小精干。车玲演出的代表剧目有《激战无名川》《同志,你走错了路》《比翼齐飞》《于无声处》等。
高蓝在全国总工会工人文工团时为人热情,是单位出了名的“大好人”,工作起来更是忘我,医生给开的病假条攒了一打又一打,却从未休息过。
1989年,车玲正在外地演出,突然接到高蓝突发脑梗的电话通知。当她风风火火地赶回来,高蓝已经偏瘫了,自此高蓝缠绵病榻13年。
面对不幸,车玲没有向命运低头,她用军人的坚毅勇敢地承担起了妻子的责任,母亲的担当。13年如一日,用耐心化解着丈夫身体和心灵的痛苦,并无微不至地照顾家人。
高蓝生病第二年,车玲办理了退休手续。每天天不亮,车玲就要起来收拾屋子,给丈夫翻身、擦身,洗丈夫的衣服、尿布,还要兼顾家人的伙食。晚上临睡前,车玲就给丈夫的床上铺上一层层特制的垫子,等丈夫入睡之后,她才能躺下。每天晚上至少还要起来两三次,帮丈夫翻身,检查是否大小便。十多年来,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也许因为个性中的勇敢决断,也许因为军旅生涯的革命乐观主义影响,车玲和老高之间没有久卧病榻的愁云惨雾。平日里,车玲常常跟高蓝开玩笑,互相逗乐。生病后的高蓝也十分依赖车玲,她让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每次车玲离家去买菜,就把高蓝的轮椅推到宿舍大院门口,回来时,老高总是先伸手掏车玲的衣兜,找“香香”,车玲就把路上买的小零嘴放到老高手里,看着老高手舞足蹈,高兴得像个孩子,车玲也笑个不停。
邻居同事们都说她不容易,常对车玲竖大拇指。车玲也常给自己打气,无论身心多么疲惫,从未想过要放弃。
严格自律,做健康快乐的老人
如今,车玲生活非常丰富多彩,一有时间,她就外出旅游,跑遍了大江南北,还去了欧洲和东南亚。她参加了唱歌、跳舞、画画、打球、打牌等各种兴趣小组,把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交谈中,记者发现车玲阿姨虽然已经84岁了,但还那么精神焕发,神采奕奕。无论是酷暑难耐的夏季,还是三九严寒的冬天,只要有演出需要,车玲阿姨拎起行囊,说走就走,永远保持军人的雷厉风行作风。
车玲阿姨这样形容自己:我就是一棵无名的小草,虽然平凡,但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军人、文艺工作者,我一直有坚定的信念和人生坐标,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做到不给国家、社会、亲人增添负担,无怨无悔奉献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