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满意”的底色与时光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重庆市永川区民政局李科定

2019-08-20

中国民政 2019年14期
关键词:罗家永川敬老院

6月26日,重庆永川区板桥镇花房子村民樊华云看到一条新闻:习近平会见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受表彰代表,一个名字让他兴奋起来:李科定,永川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科科长。

樊华云翻出几年前存下的手机号码打过去,彼时李科定正在北京,前一天受到表彰接见,正要乘飞机返回重庆。

此后几天,樊华云在村里逢人便说:“受灾时来板桥送物资的李科长,去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了!”

一天组织了6000多份盒饭

一个电话,寥寥数语,结缘于数年前一次洪灾。2015年8月16日晚上8点多,一场暴雨突袭重庆,永川11个镇街受灾严重。

洪灾发生后,李科定第一时间争取救灾资金700万元拨付受灾镇街,组织科室人员分赴各镇,查灾核灾,组织运送救灾物资,指导紧急转移安置工作。他要去的是板桥镇,板桥镇地势低洼,数条河流交汇于此,大雨加上河水暴涨,受灾最重。

此时的板桥镇,已是一片泽国,涨水高度百年一遇,场镇低洼的地方都有2米深的水。混黄水中,人们正在抢救财物,救援人员牵着小船帮助老人孩子……镇上常住3000多人,全部受灾,加之停水停电停气,基本生活无法保障。

要让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地方住:水好解决,有瓶装水可以应急;住的地方也不难,时值暑假,可以在学校建立安置点;但3000多人吃饭怎么办,这是李科定急需解决的问题。“灾民也在看着我们,怎么有序安置下来。要组织救灾物资,解决吃住,心里也会发慌。”他迅速联系附近乡镇,调动餐馆、小吃店等力量,组织了6000多份盒饭,边做边送,分3个地点发放,解决了吃饭问题……直到晚上10点多,李科定终于有时间歇口气了。

洪灾来得快去得也快,群众返家了,李科定的工作还在继续。在板桥镇龙门滩村花房子村民小组核灾时,他们看到一座土坯房因暴雨摇摇欲坠,里面住着樊云华一家。暴雨后,他们在自家院坝上用薄膜搭了一个棚子,棚子虽说可以避雨,但是热起来,人根本没法待,有时依旧会回到老屋住着。

“太危险了,不能再住了!”李科定立马到灾民安置点腾了两顶帐篷,帮着他们搭起来,这家人终于不用在危险和难受之间纠结了。帐篷也只能暂住。但樊家困难,无钱建房,李科定前前后后为他争取到3.5万元建房补助,还经常到他家看看建房进度,有什么困难都会帮着解决。樊华云年已六旬,有时候因为不懂政策,说话起急,可李科定总是笑脸以对。当年10月,樊华云一家搬进新建砖房。

樊华云并不是仅有的受惠者。那次洪灾,李科定和同事们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50余人,紧急救助受灾群众986人。他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科永川工作期间,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个,近3年实施灾民倒房重建维修394户955间,冬春生活救助11682户26017人。

硬件要“硬”,软件不能“软”

2015年“5·25”鲁山养老院特大火灾事故,给养老机构敲响了安全警钟,重庆永川马上行动起来。那时,李科定刚到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科担任科长。1 个多月时间,他带着同事们走遍全镇23个镇街37所养老机构和特困供养机构、3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115个农村幸福院,完成了全区养老机构和特困供养机构安全大清查、大排查。

大清查大排查,为一些长期悬而未决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全区27所敬老院,不少是在闲置学校、办公楼基础上简单改造而成的,问题多多。“这些建筑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还没有消防意识,比如没有双向通道、只有一个楼梯间,自动喷淋和烟感报警装置根本没有,肯定是不符合现在的消防规范的。消防全面整改的话,牵扯到用地性质的确定,规划部门、建设部门还得重新进行认定。土地性质不同、用地审批手续不全、建设手续不全,非常复杂。”忆起当时,李科定说,“这些都是历史欠账。”

李科定(右三)在困难群众家走访

2016年1月,永川区敬老院消防设施整改工作全面启动。李科定带领科室人员,会同消防、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沉到镇街,白天现场调查,晚上整理摸底情况、梳理问题;同时协调各部门开会,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各自角度提出解决的建议;区政府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出了会议纪要,各个部门以此为指导开展工作。最终,在民政主导、各部门协调下,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得以简化程序办理。

“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非常重要,”李科定说,“很多问题仅靠一个部门是无法解决的,区委、区政府召开各部门协调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

在李科定和同事的努力下,永川区27所敬老院“一院一策”消防工程改造方案一致通过。改造时,他跑遍每一个施工现场,哪个地方遇到困难和问题了,他把相关部门找到一起,现场解决,确保了全区敬老院消防改造工程高标准通过验收。

数月的“连轴转”让妻子有些不高兴:儿子正是高三冲刺关键期,李科定却不着家。曾经的歉意变成了现在的自豪,“儿子考上了大学,今年该上大四了。”

消防整改后,敬老院的硬件是“硬”了,但软件还是“软”。“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请销假制度不健全,分级护理概念也不健全。院内安全检查该检查什么?瘫痪的人应该谁来护理?上级检查、部门检查相关记录该怎么记?一概不知道。”李科定说。

2017年,李科定再下敬老院,一家一家座谈,征求意见。一方面,限于人手、素质,敬老院依旧是粗放型管理,对政策规范理解不透、执行不够,随意性非常大。另一方面,民政、消防、食药监、安监、卫生检查的内容都不一样,所以为了应付各级各类检查,养老院通常有很多本资料。最终问题聚焦于一点:能否用一个本子把散见于各种规范、检查的要求集中起来?

对照要求,李科定和同事们梳理出敬老院每天需要做的事、需要达到怎样的要求。两个月后,他们编写了《敬老院工作实用手册》,“手册涉及敬老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要检查什么,食品安全,饭菜留样,留多少,放在哪,如何避免污染;小到会议记录格式化规范、院务公开的内容……如果敬老院换了人,哪怕没经过培训,拿着这本手册也能按图索骥。”

当年年底,重庆市民政局到永川区敬老院检查工作,看到这本手册后立马要了过去了,并以此为蓝本统一为全市手册。李科定的这本《敬老院工作实用手册》成为了“重庆样本”。

“不能拿当时的政策卡他”

“我找李科长。”“李科长没在,您有什么事?”“我等他。”类似的情景在永川区民政局并不鲜见。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科服务的特困群众,从2015年四五千人到现在7000多人。谁有困难了、有问题了,找到李科定,他从来都是热情招待,耐心讲解,出了名的好脾气。时间一长,大家就认定了他。

李科定说,过去30年,15年在部队学会了不怕苦累;15年在民政干了很多业务口。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性强,他是全局公认的救助福利政策“活词典”,和他打过交道的基层干部则叫他“民政业务通”。

仙龙镇60多岁的罗家良没有结婚,也没有儿女,就想申请特困救助。一查,原来几十年前,他兄弟为了规避计划生育政策,把一个儿子放到他这里来养,村民小组、村上、镇上都认为他不符合要求。就这样,到了李科定这里。

李科定在调查中发现,当年那个孩子名义上是放到了罗家良这儿,但依旧是在自己家里生活,罗家良并没有抚养过那个孩子。后来孩子长大了外出打工,很少回来,更没有赡养过罗家良。所以罗家良和孩子之间既没有收养手续,也没有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现在老人老了,生活困难,本身也是符合条件的。如果拿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卡他,享受不了社会救助的待遇,确实无辜。”

“前两年类似这样的情况来的比较多,这个乡镇来一个,那个乡镇来一个。由于某些基层干部对于政策理解有偏差,无法做到应保尽保。”事情解决后,李科定以此为案例,梳理出民政救助中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进一步明确政策界线,在下乡走访时给基层培训。“这两年,把政策讲透了,来的少多了。”

让人民满意,除了业务能力外,还需要什么品质?李科定认为,要确确实实真心对待困难群众,要把他们当亲人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要在政策范围内及时帮他们解决。”

说起服务对象,李科定有时会忆起少年时。“我家邻居就是个孤老,我们几个孩子经常送饭过去。那时候,个把月才能吃上一次肉,父母更是嘱咐要分点出来给老人送过去。”也正是这样的底色,浸润了30多年时光,才有了最朴实最厚重的“人民满意”四个字。

猜你喜欢

罗家永川敬老院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罗家悦:用心唱歌的傲雪红梅
小蜗牛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
罗家权:致富才是硬道理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