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镇海区危化品事故卫生应急救援体系的探讨

2019-08-20潘恒标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镇海区危化品监护

潘恒标

我国是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家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七大世界级炼化基地,镇海区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位于镇海区内的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宁波市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已有镇海炼化、荷兰阿克苏诺贝尔、韩国LG 甬兴、中金石化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落户开发区。按照宁波化工区总体规划(2002-2020),开发区重点发展以炼油及乙烯为龙头的石化源头产业、合成材料产业、高分子产品产业和精细化工产业,逐步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石化产业链。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发区的化工企业还会进一步增加。根据文献报道,危化品的生产、储存、运输日益频繁,每年都会发生一定比例的危险化学品事故[1]。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社会性、突发性、危害性大等与其他事故不同的特点,可能会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给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笔者立足于镇海区,为了使绿色石化产业得到良好、可持续的发展,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完善、高效的危化品事故卫生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危化品事故救治水平,将事故总量和危害性最小化。

1 镇海区医疗和国内外危化品事故卫生应急救援现状分析

目前镇海区共有4 家公立综合性医院,规模均较小,而且分散。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镇海区人民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位于骆驼新城行政文化中心,毗邻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便捷,医院核定床位500 张,现有职工730 人,其中高级职称82人,有大外科、呼吸内科等11 个区级重点或扶植学科,普外科、呼吸内科两个宁波市县级医学龙头学科,是目前全区规模最大、综合医疗实力最强的医疗单位,在日常的医疗急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也有职责和义务服务地方经济,为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卫生应急救援服务。

世界上已有的化学物质多达700 万种,其中已作为商品上市的就有10 万多种。我国是危化品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列入2015 版《危化品目录》中的危险化学品就有2 828 种[2]。目前,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生产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有100 余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500 余种,其中以炼油及乙烯为源头的高分子产品为主。同时,每天在我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达1 000 多辆,具有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风险。王亚鹏等[3]报道,从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上看,火灾、爆炸、泄漏占所有事故的88.9%。另外从我区近6 年来危化品事故的相关情况统计来看,事故共计67 起,其中火灾38 起,泄漏(含中毒)7 起,外伤7 起,爆炸2 起,以上四种类型的苯类、乙烯、硫化氢等危险化学品事故占了所有事故的81%,与王亚鹏等[3]报道的相接近。

为了应对危化品事故急、危、重、群发的特点和挑战,一旦发生灾害性事故,应立即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和国家财产,组织群众自我防护、撤离、疏散,把事故总量和危害性降到最小。这种社会性的救援称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卫生应急救援是危化品事故救援的重要内容。虽然国内外各级卫生部门对危化品事故的卫生应急救援都有各自的救援经验,但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如周冬兰[4]报道,苏州市对危化品事故的卫生应急救援提出了类似的三级卫生应急救援的构想,即“乡镇卫生院-县医院-苏州第五医院”的三级危化品事故卫生应急救援。崔甍甍等[5]分析了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伤病员在医院内的救治经验,主要是采取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患者、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方式进行,其中,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患者最多,也是距爆炸现场最近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因此,建立一套专用的、完备的危化品事故卫生应急体系和选择一家就近医院是至关重要的,该体系对事故患者的救治起着决定性作用。

2 建设危化品事故一体化救治模式的设想

危化品事故卫生应急救治包含着三个基本环节,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重症监护治疗体系,即“三环理论”[6],这三个环节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实行“无缝隙”链接,并注重急救医师医疗危化急救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设施建设,从而实现一体化救治模式。总体设想:在镇海区人民医院现有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简称“五大中心”)为核心的急救体系基础上,建设危化急救医疗体系,要坚持现场抢救、急诊救治和重症监护一体化的理念。建立两条生命绿色通道:一条为区域内自成体系的绿色通道,该通道以区人民医院为中心;另一条为与上级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相链接的绿色通道,该通道为符合转院的重危患者服务。在做好院前急救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急诊科、创伤病房和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危化品事故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并主动与相关上级医院相配合,初步建立起现场抢救、急诊救治和重症监护、后期心理干预三位一体的危化急救医疗体系(图1)。

图1 镇海区危化品事故卫生应急救援体系

2.1 院前现场抢救是危化急救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 为缩短急救半径、提高应急能力,目前我区120 已在开发区周边相对安全处和不同区域建立了多个分中心,便于就近出车救治。但仍需完善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到镇海区人民医院危化中心的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完善院前、院内危化急救的无线通讯系统,有利于对患者实施连续、有效的救治。承诺区域内10 min 内到达抢救现场。文献[7]提示,尽早地把伤员送到医护人员身边,尽可能在“白金10 min”内开展现场首次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首要环节。

2.2 急诊救治是危化急救医疗体系的主要环节 急诊科是连接院前急救与监护病房的生命绿色通道。笔者将急诊科与2 个120 分中心合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实施现场与急诊的连续救治。120 分中心与医院急诊科建立了业务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院前医护人员利用车载无线电话,迅速将患者病情报告急诊科,并做好救治的各项准备工作,建设必要危化救治的设备、设施和药品(如:喷淋),使第一现场和第二现场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按照危化品分类的不同,根据单元相对独立、布局流程相对合理、不同专业医务人员联合出诊的原则,设置了急诊抢救区域和流程,实现了快速接诊、快速检查、快速诊断和快速抢救(手术),并给予急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理住院手续及交费等绿色通道的便利。急诊科在实施患者的连续救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环节。

2.3 重症监护是危化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环节 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是整个生命支持治疗连续体中的两个核心环节,只有对危重症患者在黄金时段内完成安全转运、污物去除等基本救治后,危重症监护医师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生命支持。融合了多学科的先进技术大量地进入急危重病领域,将使重症监护治疗在急救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建立了以危重症监护、烧伤和创伤为主体的“急诊抢救、急诊手术、急诊监护、急诊病房”四位一体的院内急救医疗格局。将危重症监护病房、烧伤和创伤外科作为重点科系发展建设,急诊、病房与危重症监护病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报告制度。危重症监护治疗在实施患者的连续救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2.4 培养院前、院内危化急救“两栖”医师是提高急救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危化急救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除了普通急救知识外,还涉及职业病的相关知识。从现场救治到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烧伤和创伤治疗这条生命急救链中,需要一批训练有素、具备多学科知识、掌握基本生命支持技术并在职业病相关知识方面有专业特长的急救专业人员。所谓“两栖”角色是要求从事急救医疗的所有医师既是院前急救医师或院内急诊医师,又是知晓不同危化品伤害救治的复合型急救专业人才。要制订并实施除了院前医师与院内医师轮岗、轮训制度外,还要求危化品救治知识的培训,掌握院前、院内危化急诊救治要点,提高现场救治及病情诊断水平。因此,危化急救医师的“两栖”角色培养是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3 建设危化一体化救治模式的措施

3.1 以预防为主,有效构筑危化品事故屏障 通过对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及其周边化工企业布局的调研,在相对安全和合理的位置设立医务点和120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定期到化工企业实行巡查和培训生产一线的工人,提高职工的预防意识,将危化品事故杜绝在源头。

3.2 作好随时准备,迅速启动危化品事故卫生应急体系 事故发生后,镇海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主要领导于应急指挥平台迅速整合全区卫生应急资源参与救援,同时配合公安、消防、安监开展工作,避免了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局面。

3.3 实行科学施救,全力以赴救治伤病员 根据危化品事故卫生应急救治体系中各级救治方案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以期达到救治的科学性、合理性。

3.4 定期进行演练,满足应急救治需要 定期模拟危化品事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救治演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治水平。

因此,通过对镇海区危化品生产使用企业和卫生应急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建立一个完备的危化品事故一体化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尤为重要,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是企业、社会和政府的迫切要求。该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发展壮大,将大力推动发展镇海区周边地区的应急医学,必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幸福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镇海区危化品监护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501满天星中队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梓印工坊 童心印迹——浙江省镇海区乔梓学校版画作品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