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凝血4项检测预测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2019-08-20路琳君孙梦甜刘春晖张海涛
路琳君,孙梦甜,刘春晖,张海涛
(河南平顶山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检验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1)
产后出血作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单一指标检测极易发生特异性与敏感性的矛盾,因而多指标联合检测对于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已有研究证实,机体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凝血4 项的变化与产后出血之间存在密切关系[2]。因此,本研究对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凝血4项检测在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的准确预测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分娩,并于孕晚期发生产后出血的172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年龄22~40岁,平均(28.85±7.64) 岁;孕周35~43周,平均(39.27±2.41)周。入选标准:①初产妇、头胎;②产妇及胎儿于妊娠期间检查均正常;③无其他并发症;④近期未服用过抗凝或促凝药物。排除标准:①伴凝血机制障碍;② 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③合并心血管疾病及肾病等。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分娩,但于孕晚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8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28.79±7.83)岁;孕周36~43周,平均(39.38±2.44)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和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试剂
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日本希森美康XT-4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仪器和试剂检测操作均按说明书严格进行。
1.3 方法
入选产妇均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水平;血浆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选用日本希森美康XT-4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D-Dimer, D-D)选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4项选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本次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与对照组孕晚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相比,孕晚期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凝血4项水平的比较
与对照组孕晚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相比,孕晚期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凝血4项中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水平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数 Hb/(g/L) PLT/(×109/L) D-D/(mg/L)研究组 172 116.58±12.12 182.42±21.34 0.90±0.31对照组 186 109.33±11.96 204.59±28.71 0.72±0.27 t值 5.69 7.20 5.84 P值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产妇凝血4项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产妇凝血4项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数 TT/s PT/s APTT/s FIB/(g/L)研究组 172 14.73±2.8113.05±2.9031.98±5.053.51±0.96对照组 186 14.48±2.5611.62±2.2329.74±4.624.07±1.10 t值 0.88 5.25 4.38 5.14 P值 0.346 0.000 0.000 0.000
2.3 产妇产前Hb、PLT、D-D、PT、APTT、FIB与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经Logistic回归分析,Hb、PLT、D-D、PT、APTT及FIB是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见表3。
表3 产妇产前Hb、PLT、D-D、PT、APTT、FIB与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凝血4项是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判断出血性疾病的检验指标[3]。凝血酶时间(TT)能够反映出血浆中是否存在足够量的纤维蛋白原,以及纤维蛋白的结构是否符合正常凝血指标的要求[4]。凝血酶原时间(PT)能够反映出外源性凝血因子II、V、VII、X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其缩短多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和血栓性疾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VIII、IX、XI及XII等的水平,其延长多见于因子II、V、VII、X、XI、XII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缩短则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5-6]。纤维蛋白原(FIB)其含量是反映机体高凝状态的一个关键指标[7]。本研究发现,孕晚期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凝血4项中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则低于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表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血液凝血程度低于正常水平,处于低凝状态,不利于产后止血。
血红蛋白(Hb)主要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构成,其血红蛋白(Hb)功能与亚基结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性,故也是检测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8-9];血浆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10];D-二聚体(D-D)能够正确反映体内凝血酶和纤溶酶的活性,同时其水平的异常升高也能够反映出体内血液的高凝状态及纤溶活性亢进[11-12]。本研究发现孕晚期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血红蛋白(Hb)水平和D-二聚体(D-D)水平均高于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说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凝血功能呈现出低凝异常状态。
综上所述,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以及凝血4项检测对于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能够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