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CD3+、CD4+、CD8+水平的影响

2019-08-20文喜陵江菊芬赵坤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切口

文喜陵,江菊芬,赵坤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广东 深圳 518105)

急性阑尾炎属于外科临床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人群,由阑尾管腔阻塞以及细菌感染所引发,患者临床症状包括阑尾点压痛以及转移性右下腹痛,且受阑尾部位影响,绝大多数患者均会出现呕吐、发热以及白细胞增多等症状[1]。如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会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既往,临床传统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方式为开腹阑尾切除术,其虽然具有明显的疗效,但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增加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2]。随着近年来微创理念的不断普及以及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开始被应用于临床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相比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该治疗术式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3]。然而,目前临床上关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影响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 及 CD3+、CD4+及 CD8+水平的影响,旨在为该治疗术式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平均(36.23±6.23) 岁;病 程 0.4~3.8 d, 平 均(1.18±0.32)d; 疾 病 类型:单纯性阑尾炎20例,化脓性阑尾炎21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 20~64岁,平均(36.29±6.20)岁;病程0.4~3.9 d,平均(1.19±0.33) d;疾病类型:单纯性阑尾炎20例,化脓性阑尾炎20例,坏疽性阑尾炎5 例。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①所有患者均经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②年龄≥18周岁;③临床病历资料完整;④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及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②伴有严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正参与其他研究者;⑥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可能影响炎症因子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药物治疗者。所有患者已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具体方式如下:术前予以全身麻醉(全麻)或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处理,选择6~15 cm旁正中探查切口或3~7 cm右侧埋石切口,定位阑尾底部,分离系膜,处置阑尾动脉,并于阑尾基地部进行结扎,切断阑尾,最后予以缝合以及阑尾残端包埋。研究组则予以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具体方式如下:术前均予以全身麻醉处理,选择肚脐下缘或上缘作一长度为1 cm的弧形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置入10 mm的Trocar,维持气腹压在10~14 mmHg。随后放置腹腔镜,于直视条件下,在脐和左侧髂前上棘连线外1/3处附近无血管区域放置10 mm Trocar,分别作主、副操作孔,对腹腔中的积液进行清理,采用双极电钳或超声刀对系膜进行分离,最后切断阑尾动脉,并采用可吸收线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治疗前后血清PCT、CRP、IL-6及CD3+、CD4+、CD8+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PCT、CRP、IL-6水平检测方式如下:分别于术前、术后3 d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进行检测。采用固相免疫色谱法检测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L-6水平。分别于术前与术后3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水平。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肠瘘、切口感染、肠粘连以及腹腔脓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 20.0软件予以检测分析,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CT、CRP、IL-6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CD3+、CD4+、CD8+水平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水平相比对照组较高,而CD8+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见表4。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对比 (±s)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对比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后进食时间/d 术后排气时间/d 住院时间/d研究组 45 67.94±21.05 2.11±0.68 1.90±0.75 5.68±1.60对照组 45 108.52±30.87 3.37±1.77 3.51±1.54 8.30±2.05 t值 7.286 4.458 5.992 6.75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对比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对比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PCT/(ng/ml) CRP/(mg/L) 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5 10.62±1.27 12.10±1.44† 24.32±2.70 30.25±6.42† 9.30±1.48 12.25±4.37†对照组 45 10.58±1.30 16.80±1.56† 24.28±2.66 48.57±8.92† 9.31±1.50 24.53±5.40†t值 0.148 14.851 0.071 11.182 0.032 11.858 P值 0.883 0.000 0.944 0.000 0.975 0.000

表3 治疗前后两组CD3+、CD4+、CD8+水平对比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CD3+、CD4+、CD8+水平对比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CD3+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5 62.58±11.34 57.52±8.45† 44.55±7.39 40.30±7.44† 16.68±7.12 20.08±7.33†对照组 45 62.67±11.05 50.18±6.73† 44.60±7.42 32.59±6.52† 16.73±7.08 23.65±7.91†t值 0.038 4.558 0.032 5.228 0.033 2.221 P值 0.970 0.000 0.975 0.000 0.973 0.029 CD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作为外科急腹症之一,为了防止阑尾穿孔、广泛腹膜炎以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发生,予以保守治疗无效后应立即予以手术切除治疗[5-6]。既往,临床上主要采用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但该治疗术式需作长度为5~7 cm的切口,从而增加了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不利于术后康复[7-8]。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逐渐完善,其因具有创伤小、疼痛较轻等优势开始备受青睐。但有部分学者认为[9-10],阑尾切除术相比其他手术切口较小,未必需予以腹腔镜术式治疗。然而,对于阑尾位置模糊以及肥胖的患者而言,若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由于无法较好地暴露阑尾,可能会对术者的操作产生干扰,从而加重患者的创伤。

本文结果表明,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较低。这与李然等[11-12]的研究报道结果类似,说明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可在腹腔内进行大范围的检测,并快速定位切除部位,从而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且该治疗术式切口较小,术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因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此外,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CT、CRP、IL-6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这提示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均会引起机体炎症反应,但前者炎症反应程度明显较低。其中PCT是临床上广泛用以反映机体全身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CRP则是急性时相蛋白之一,其不仅能有效反映机体炎症反应活动程度,同时具有促炎作用,在组织发生损伤后可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IL-6参与了局部以及全身炎症反应,具有促炎以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可通过与其他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加重炎症反应,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紊乱[13-14]。因此,笔者推测,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可能是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促进急性阑尾炎患者早日康复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水平相比对照组较高,而CD8+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这表明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相比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可有效减轻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的损伤。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阑尾结构以及功能完整性有关[15-16]。本文结果还显示了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低,这表明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该治疗术式可为术者提供较为清晰的术野,从而避免对腹壁神经以及血管造成损伤;同时有效缩短腹腔脏器暴露时间,从而有效降低了细菌感染的风险[17-19]。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不会造成严重炎症反应,有效减轻对机体免疫力造成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切口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阑尾真的无用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阑尾炎能自愈吗?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