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序列化”走进作文教学
2019-08-19李沙
李沙
【摘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具体如何进行作文训练,现行教材却没有明确说明。由于缺乏系统的作文知识学习和写作能力训练,学生写作被动、效率低,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本人设想以“序列化”教学模式解决这个难题,即建立一套科学的学习序列(包括知识系统和训练序列)。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本;作文教学;问题;对策;序列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学阶段,通过作文训练让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将来的升学或就业需要,这便是中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全部过程。本文所说的作文教学,主要是指中学阶段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种文体的写作教学。
一、中学课本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简单化、无序化,情况严重。这不能单单归咎于老师,还应该从教学体制、教材、具体的操作运用等诸多方面寻找原因。大部分教师都把课本作为自己的教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课本应该进行宏观调控,教师通过具体的每一次的微观操作来落实体现宏观的教学目标,所以有一本布点科学、连贯、相对完整的课本十分重要。但是现行课本对作文教学还不够重视。从这个角度说,解决作文教学问题可以从课本入手。
(一)课本编排,重读轻写
作文教学在课本中占的比重太轻。教材将读写合一,但是写作却是依附于阅读而存在的,反映在课本中就是作文训练往往附在最后,其讲解部分过分简单,这使得作文教学无章可循,教师们只能各行其是。“不提倡传授写作知识的思想”是其原因所在。古人云:“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溜。”主张在阅读中去领悟写作,其实这是一种费时费力的写作思想。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抓住了本质规律,再看现象就可以起到以一敌十的效果。作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阅读与写作不是一回事,应有先后之分。先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写,之后再辅之以阅读和适量的练习,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也要反对纯理论的空讲,使写作知识束缚了学生。
(二)作文教学缺乏体系
作文教学不但比重轻,而且缺乏一定的教学体系。即使有一些写作知识也是散见于阅读单元之后或者是课文分析之中,还有很多写作技巧融会在各种教学环节之中,较难让学生看到写作系统的全貌,更谈不上系统掌握了。所以老师在接受教学任务伊始,课本就应该提供一个整体计划,宏观指导作文教学的具体进行。贯穿初、高中的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系统。中学阶段六年,每年都应有自己的任务和目标。而且各个年级的训练应是既独立又相连,形成一个阶段性的重复性的训练序列,为师生呈现一条清晰可见的写作教学程序,解决教材中写作知识阐述不全面的问题。而这偏偏是现今语文课本中所缺乏的东西。
(三)作文教学过程在操作上缺乏训练序列
同时作文教学也缺乏一定的训练序列,所以也就出现了老师各行其是的作文教学操作模式。这必将导致当前作文教学的混乱和无序。
二、在课本中建立完整的作文学习序列
在课本中建立作文学习序列(包括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科学的训练序列)势在必行。写作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应该是一个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的训练过程。所以作文教学也应拥有化整为零、零而不散的思想。具体反映在课本中,就应该是把写作训练这个整体分解为各个单元,即把综合能力分解为一个个单项能力。如果单项能力过关了,那么综合能力必定不差。
(一)阅读课文与写作部分各自独立分编(宏观上)
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应该与写作部分各自分编。最好把写作部分放在课本的最后以集中的形式出现,使得广大师生眼前有一个清晰的作文训练序列,同时对作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程序有一个全貌的认识。具体来讲,课本应该安排各项训练内容及要求,所有的编排要适应写作的内部规律,也要适应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规律。作为一门课程的教材,语文课本应该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布点应科学、连贯、相对完整。同时还体现在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上,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严密科学的教学序列。
(二)写作训练应分为初、高中两个部分具体进行“序列化”训练(微观上)
应该视初、高中为一体。这样一来,初中阶段就是写作的初级阶段,其教学目标应是掌握常用的文体,要求会写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在内的最基本的文体。进入高中之后,写作标准则是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具体包括写作技巧、写作思想、写作方法、修辞的运用、注重文章思想内容等方面。同时应该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确立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序列。如图:
安排完成时间 序列化教學
初中阶段 高中各阶段
1讲解
文体知识 2模仿
例文结构 3掌握 4熟练 5创造
文体 记叙文 初一 初二 高一
应用文 初一
说明文 初二
议论文 初三 高二 高三
图1 序列化教学
1.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
初中的作文训练应以文体为突破点。课本中写作部分最好以文体分类。之后按照各种文体分别进行写作训练,师生共同完成的步骤是:讲解—模仿—掌握。
(1)讲解
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应该接受必要的写作知识。作文写得好不好,有一半的原因在于老师讲得好不好,而老师讲得好坏又一大部分取决于课本中写作知识点是否完备,安排的序列是否合理。但是现行课本中,作文教学比重过轻,造成有的高中学生对各种文体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至于高考中出现“四不像作文”。所以,应该按难易顺序,按阶段,按年级分单元讲解文体知识、写作手法和注意事项等等。要求学生知道这种文体的要素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写作手法等等。讲解还要结合例文,相对于枯燥的纯理论知识来讲,对具体的文章分析就显得更生动有趣。之后,进入下一个环节——模仿。
(2)模仿
有人反对模仿,认为那是拾人牙慧没有创新,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这种看法是不错,对于有一定写作水平的人来说的确如此。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从小学刚刚升上来的初中生,对一个没有写作基础的人来说,通过模仿学习写作,可谓上上之选。要知道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模仿的提升。首先要模仿文章的骨干——结构。有了骨干,模仿起来,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样,不会走形。所以只要抓住了作文的整体框架,余下的事情就是使这个框架如何丰富起来了。其次,模仿写作方法。每次训练都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掌握一两种写作方法的运用。
(3)掌握
学生要真正掌握一种文体的写作,还需一定量的训练。对某种文体进行讲解之后,用两堂课连上的封闭课型(90分钟),对学生进行一次模仿、掌握的全过程训练,之后进行批改和讲评。通过类似的几次训练之后,学生一定对此种文体的写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此种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具体环节、步骤如下:(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设计而成)
图2 一次讲解、模仿、掌握的全过程
作文训练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最忌只听不练。学生通过具体的模仿、掌握这个过程,可以从中获取只属于自己的特有的感觉体会,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只有通过一次次的深有体会的操作,才有可能把间接得来的寫作知识和经验之谈转变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2.高中阶段的作文训练
高中以提高写作质量为主。讲究的是如何把各种文体写得有质量。相对于初中阶段来讲,高中是对初中“讲解—模仿—掌握”的深化。即“熟练—创造”。
具体到细节上,就是作文时如何审题,立意时如何让人耳目一新,语言运用如何巧妙锤炼等等。其中,语言的锤炼是一个容易让文章出彩的地方。我们十分重视课文的分析,作品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文章语言如何好等等。可是学生只做到了了解,并不能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所以课本中作文部分的内容,应把这些东西有条理的列出来,便于老师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学生们在熟练写作之后,有时就会有质的飞跃——创造。对应之前在初中阶段的模仿,这时就是创造的时候了。
总之,中学阶段的语文课本,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一个完整、科学、严密的教学体系来弥补。同时还应按照科学的“序列”进行写作训练。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学习序列(包括知识系统和训练序列)。课本中有了科学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老师们操作起来就“有法可依”了,呈现在眼前的必将是一条清晰可行的道路。广大师生也可彻底告别现今的迷茫状态。随着学生生活阅历、观察力、理解力的不断提高,自然会写出好文章。
参考文献
[1]韦爱月.浅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4).
[2]欧治华.结合新课标谈中学生作文的实用性和个性[J].惠州学院学报,2004(4).
[2]曾雨华.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言传”与“身教”[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B12).
[4]彭豪.中学作文教学规律探究[J].萍乡学院学报,2003(2).
[5]徐锡东.谈中学作文教学改革[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