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中学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

2019-08-19何华俊

速读·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微课程

何华俊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学科教师在课堂中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用于开展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其中,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选择微课程作为课堂教学辅助资源,用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该文将从阐述程序性与陈述性知识的内涵与特点出发,尝试在中学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中有效整合程序性与陈述性知识,并使用此类数字化资源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

◆关键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微课程

教学媒体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媒体的辅助下,学生能够获得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最初都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只是在大量练习之后程序性知识才具有了自动化的特点。学习者所掌握的程序性知识也会促进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般来讲,在熟悉的条件下进行活动所运用的主要是程序性知识。教育媒体可以是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是微课程。前者通常包含文字、图像和音视频等媒体。但是课件的操控人是教师,学生不具有这些媒体的控制权,所以当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需求在课中重新观看课件,这是很难实现的。然而,短小的微课程却能弥补这一缺憾,尤其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选择性观看教学微课程。

一、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

现代知识观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体对有关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景与关系的知识,是可以用词语来表达或视觉化的方式来描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使我们能够描述或者识别课题和事件。比如概念性的知识“图形与图像”,或是述说信息技术五次革命等。

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获得做某事的性能,这类学习被称为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某種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包含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两大分类。其一,运动技能,它主要借助于对骨骼肌肉系统给的协调而实现,如学会鼠标的操作技巧。其二,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如利用程序设计来解决生活中的有一定规律性的问题。

二、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整合

目前,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程多用于技能课教学某个操作技巧的录制,也就是呈现程序性知识,把技能操作的步骤按部就班的录制一遍,提供给学生模仿操作。然而,在技能课的教学中,其中也有包含陈述性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是获得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学会“怎么做”,必须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本文尝试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结合在其一起,并运用到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是否对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矢量图与位图》微课程中,学生掌握教学难点的前提条件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矢量图和位图,即矢量图和位图的概念,这是陈述性知识。而在学生了解了二者的概念后,学会区分二者的不同之处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又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如学习使用不同软件加工矢量图与位图时,二者概念、特征的学习是掌握陈述性知识,当我们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对能够选择正确的软件去加工二者时,关于矢量图与位图的陈述性知识就转化为了程序性知识了。

总而言之,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过程中两个连续的阶段。陈述性知识起到对微课程中程序性知识——操作技巧的解释作用,有利于学生去理解为什么做,以及记忆操作的方法。同时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和尝试练习,也会起到引导学生对矢量图与位图的定义与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此,学生快速掌握陈述性知识,并完成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在反复的练习中由程序性知识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三、结束语

从整体上看,在程序性知识中呈现陈述性是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这里,本文只是尝试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结合方式,在之后微课程设计,笔者还会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在微课程设计中改变二者的整合方式,采用不同策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皮连生.教学设计(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微课程
创建物理微课教学模式,开拓多元有效教学途径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微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
微课程理念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创新分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