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合作教学注意事项探究

2019-08-19倪娟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合作教学注意事项小学数学

倪娟

摘要:合作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所倡导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合作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小学数学教师想要采取高效的合作教学手段必须明确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与原则,并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思路与策略,保证高效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教学;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4-0170-01

教师在小学数学开展合作教学探究,需要为学生创新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与体验。同时,教师的多元化合作教学模式设计需要依照合作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来进行,遵循合作教学的基本准则,实现合作教学的最大教学成效。

1.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教学的相关注意事项

1.1科学合理的分组设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探究,教师首先针对学生主体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设置,这是开展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在传统数学合作教学中,教师往往随意将一些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这样的小组构成不具科学性,导致了小组合作效率低下。所以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组设置,保证小组合作探究的顺利实施。

1.2互动性强的合作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转变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并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些互动性强的合作探究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保持对课堂学习与探究的热情与兴趣,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协作,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与体验。

1.3综合能力的有效锻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并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体验。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通过设置多元化的合作探究项目加强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效锻炼,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有效提升。

2.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教学针对性策略研究

2.1“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分组设置。

在小学数学合作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对班级整体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分组设置。这样的思路要求教师首先应当关注学生个体,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各项检测成绩方面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基本学情,并对学生的能力欠缺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之后针对整体学生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这三个等级的学生分别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能力,教师队班级整体学生进行合理化分组时应当尽量将这三个等级的学生合理分配于每个小组中,使每个小组的内部都具有相同比例的学困生、中等生以及优等生。这种合理化的分组设置是以“分层教学”为基准展开的,是教师进行合作教学探究其中的一种,教师可将它应用于日常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对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深化,保证其良好的学习效果与体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2.2“分工协作”,为学生布置综合性探究任务。

上述内容讨论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进行合理的分组配置,注重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培养。接下来讨论小学数学合作教学中另一项合作教学模式——“分工协作”,分工协作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互动性强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有效训练。首先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综合性的探究任务,让每个小组进行分工与协作,加强学习体验。

比如选取教材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作为教学案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六年级全体学生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主题的小组探究任务。在这样的任务下,小组成员形成明确的分工,不同的成员去往六年级不同的班级进行分别的调查与记录,之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资料的分享,对整体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共同绘制统计图表。小组内部成员可针对图表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每个成员根据图表所展现的信息进行意见的抒发与讨论,可以求算在六年级内部某一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的概率等内容。以这种方式构成互动性较强的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与思维的碰撞,提升学习效果。

2.3“能力拓展”,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合作情境。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合作互动情节展开对学生的多项能力训练与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有效提升。生活化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对数学问题的实践与解决能力,使其收获高效学习效果。

比如以四年级下册教材《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作为教学案例,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分别展开情境的创建,比如某个小组选定情境的主题为到超市购物,那么小组内部必须由一部分学生扮演超市的售貨员,另一部分同学扮演顾客,同时要制作出本组情境活动所需要的道具,例如笔、笔记本、文具盒等等作为商品并进行标价;还要创作代表着“纸币”的卡片作为金钱来进行购物交易。教师要叮嘱学生,将各种商品的标价以及纸币的金钱数额定为不同的小数,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情境的展现中能够对小数进行有效的运算与应用实践。在情境展示中,每个学生选定好所要购买的物品,在售货员面前进行加减法计算;而售货员也要进行相对应的计算来核对钱数是否正确。这样的情境创建方式能够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并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应用与实践,保证学生的全面性学习效果与体验。

3.总结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探究,教师必须要关注分组的合理设置、合作活动的互动性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得到能力的有效训练等等注意事项内容,开展多元化合作模式展开对学生的有效培养,保证其高效学习效果与体验。

参考文献:

[1]熊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旬刊),2016.

[2]李志新.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

猜你喜欢

合作教学注意事项小学数学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浅谈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初探
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
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