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及护理干预研究

2019-08-19严玉英

中外医疗 2019年15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严玉英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心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和护理干预。结果 不同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用药管理(15.27±1.09)分(t=5.127),症状管理(17.95±2.23)分(t=9.836),饮食管理(13.16±1.18)分(t=9.583),心理及社会适应(16.64±2.67)分(t=6.7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R(79.46±2.16)(t=9.859),LVEF(56.63±6.12)%(t=9.829),LVD-ED(52.41±1.81)mm(t=8.961),6 min步行距离(514.36±50.75)m(t=5.59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及护理干预效果是积极有效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5(c)-014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lf-manage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50).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study group adopted self-manage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basis.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medication management (15.27±1.09)points(t=5.127), symptom management (17.95±2.23)points(t=9.836), diet management (13.16±1.18)points(t=9.583), psychological social adaptation (16.64±2.67) and(t=6.798)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Study group HR (79.46±2.16)times/min(t=9.859), LVEF (56.63±6.12)%(t=9.829), LVD-ED (52.41±1.81)mm(t=8.961), 6 min walking distance (514.36±50.75)m(t=5.592),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self-manage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s positive and effective. It can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Self-managem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慢性心力衰竭又称心衰,是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肌负荷过重和炎症导致的心肌损伤[1]。老年患者居多,有400万人以上,患者经过治疗住院后短期复发率较高,据统计高达47%,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3]。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慢性疾病、终身伴随的特点,过程中会出现易疲劳、运动耐力弱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没有进行良好的护理和管理,会诱导疾病反复发作。相关研究报道,慢性心力衰竭和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自身疾病的管理和护理,遵从护理措施,提高治疗依从性,避免病情的恶化或反复发作[4]。该文对该院心内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护理干预进行了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心内科在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心电图和超声心电图确诊;年龄大于18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上,可以自主填写记录表。排除标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者;肝、肺功能严重障碍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0):对照组年龄42~78(64.2±7.8)岁,男29例,女21例,按NYHA(美国纽约心脏病)分级Ⅱ级14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其中高血压心脏病12例,冠心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18例;研究组年龄48~77(62.2±7.8)岁,男23例,女27例,按NYHA分级Ⅱ级18例、Ⅲ级18例、Ⅳ级14例,其中高血压心脏病15例,冠心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7例。兩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即日常用药指导,正确的饮食,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加强基础的疾病管理,叮嘱其复诊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和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心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是病程较长,病情好转较慢,患者长期遭受疾病折磨的同时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5]。容易出现苦闷、焦虑和不安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降低护理依从性,最终影响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变化,宽慰和鼓励患者。倾听患者的诉求,引导其排除内心的苦闷,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让其随时掌握病情进展,建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②健康教育。患者疾病了解程度不高,不能正确的认识病情,自我管理较差。应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通过口头宣教、询问回答、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方式,也可以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视频观看,播放疾病知识和案例,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提高自我管理意识。③用药护理。慢性心力衰竭需要进行长期服药治疗,患者因其年龄偏高,记性差,出现服药不规律,错服、乱服和少服藥情况。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指导其正确的服药,如将服药的剂量和时间标注在药盒上,并叮嘱家属进行监督。④指导患者的生活行为。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度和依从性,根据患者特点制定饮食计划,让患者知晓饮食控制的方法和作用,饮食应清淡为主,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忌高盐高脂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对每日的饮水情况、用盐量、体重变化和出入量进行记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时间,有利于病症控制,日常中可通过缩唇呼吸改善心率功能。指导正确测量血压、脉搏和体重,制定和填写自我护理记录表,记录每日测量结果和出入量。向患者讲解病情变化和尿量及体重的关系,让其掌握病情急性加重的及时处理方法。⑤指导患者自我管理。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症及特点和病情加重表现,如体重加重、疲乏感加强、活动后气急、耐力下降、下肢水肿、静息心率增大,掌握出现情况时的基本治疗方法。向患者讲解如服药不当、情绪激动及紧张、呼吸道感染、饮食不当的后果。叮嘱患者如出现心力衰竭急剧加重和血压持续性增高等情况应立即就诊[6]。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采用SCHFI(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②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HR(心率)、LVEF(左室射血分数)、LVD-ED(左室舒张末径)、6 min步行距离。HR、LVEF、LVD-ED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情况

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HR、LVEF、LVD-ED、6 min步行距离情况

干预前,各项无显著差异,干预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多发于老年患者,对患者的健康威胁较大,其并发症较多,会出现心肌炎等,严重会导致死亡。临床治疗多采用药物控制治疗,但治疗时间较长,易触发患者的不良情绪,且在长期护理过程中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配合度和护理依从性,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7]。

该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对心理情绪进行干预,可以消除患者长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负面情绪,减小其情绪波动,避免其波动增加肾上腺活动,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负荷;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和护理依从性;用药管理可以减少患者漏服、错服和少服药量的情况,以提高治疗效果;生活行为方面,指导患者正确的日常饮食,规律的作息,提高自身营养状况,增强其体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患者的运动耐量,减轻临床症状,延缓心衰竭的发展。

该文经过上述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得出结果: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用药管理(15.27±1.09)、(t=5.127),症状管理(17.95±2.23)、(t=9.836),饮食管理(13.16±1.18)、(t=9.583),心理及社会适应(16.64±2.67)、(t=6.7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的用药管理(15.16±1.65)分,症状管理(17.91±2.25)分,饮食管理(13.05±1.11)分,心理及社会适应(16.52±3.01)分相一致,证明实施心理护理、健康宣传、用药护理和生活行为护理对患者是有效的;研究组HR(79.46±2.16)、次/min(t=9.859),LVEF(56.63±6.12)%、(t=9.829),LVD-ED(52.41±1.81)mm(t=8.961),6 min步行距离(514.36±50.75)m(t=5.59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杨华[2]研究结果的HR(77.69±2.27)次/min,LVEF(53.80±4.91)%,LVD-ED(59.30±5.50)mm,6 min步行距离(497.36±56.70)m相一致,证明正确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有氧运动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有明显效果。另有相关学者认为自我的健康管理能力决定着自我健康状况的好坏,自我健康的加强可以有效提升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性情绪,指导患者参与到自我管理中来,有利于情绪的稳定,减少病情诱发率,对自我的健康管理和监控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再发作。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高,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有效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庆华.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2):4175-4176.

[2]  杨华.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2):65,68.

[3]  张净,方伟,王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4):95-98.

[4]  房丽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外多因素强化护理干预的探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3):148-149.

[5]  王淑娟,郎倩,李艳玲, 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8,34(12):1682-1685.

[6]  席丽霞.舒适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6(2):313-315.

[7]  蒋红燕.规范化自我管理项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3):82.

[8]  李翠翠,刘珍珍.自我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再住院率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10):780-782.

(收稿日期:2019-02-24)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