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常规手术对比及患者2年期复发率分析
2019-08-19江小宇
江小宇
【摘要】 目的:对比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以及2年复发率。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术后1、2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穿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以及术后1、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更佳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常规手术; 复发率; 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and conventional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and the 2-year recurrence rate.Method:A total of 94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7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surgery,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The levels of surgical indicators,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n 1 or 2 years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antimicrobial use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s of perforation and complica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rates of total excision,curative excision and recurrence 1 or 2 years after opera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s were no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is more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reduces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Key words】 Early gastric cancer;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Conventional surgery; Recurrence rate; Complica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Jingshan Peoples Hospital,Jingshan 4318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9.029
胃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1]。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早期胃癌的临床检出率得以显著的提高[2]。对于早期胃癌患者而言根治性手术是国内外所公认的最佳治疗方式,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可显著提高术后存活率[3]。常规外科手术虽然在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手术创伤较大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等缺陷,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于早期胃癌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内镜黏膜切除术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开始被进入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视线中。其中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主要是在內镜黏膜切除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相比内镜黏膜切除术而言,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适应证较为广泛,且有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5]。本文对比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以及2年复发率,以期为早期胃癌患者提供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94例。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胃黏膜病变;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经胸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无淋巴结转移;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病变仅局限于黏膜层;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肺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凝血机制障碍、严重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或存在精神疾病者;因各种原因退出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术前予以患者全身麻醉处理,选择腹直肌旁做一切口,沿着横结肠进行大网膜的游离,然后对患者的大部胃组织予以切除处理[6],待患者消化道重建完成后在腹腔内留置引流管。术后常规予以抗感染、补液等治疗[7]。(2)观察组则予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术前在内镜观察下明确病灶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等情况,并采用美蓝染色将病变部位显示出来,选择距离病灶边缘0.5 mm部位进行电凝标记。随后于标记点附近注射多点混合液,各点注射剂量约为2 mL,注射顺序从边缘到中央部位,直至病灶显著隆起。沿着标记点外援采用Hook刀切开黏膜,将病灶完全暴露于术野中,采用IT刀等相关器械对病灶组织黏膜下层剥离,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注射混合液,以便于病灶剥离[8]。带病灶剥离完整后采用氩离子固化、止血钳等手段对创面予以处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予以钛夹夹闭血管止血。采用甲醛溶液对病变组织进行固定,并及时送病理科检查。术后予以患者常规抗感染、补液等干预[9]。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术后1、2年复发率。(1)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10]。(2)术后并发症主要囊括出血、感染、穿孔等[11]。(3)临床疗效主要是通过观察整块切除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实现,其中整块切除评价标准: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治愈性切除评价标准:切缘与(或)基底可能存在癌细胞浸润或切缘、基底均无癌细胞浸润[12]。(4)复发评价标准:术后>6个月切除部位发现肿瘤组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33~68岁,平均(48.45±5.33)岁;病变部位:胃底贲门部17例,胃窦部20例,胃体10例;肿瘤直径1.4~7.2 cm,平均(2.59±1.08)cm。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34~68岁,平均(48.51±5.37)岁;病变部位:胃底贲门部16例,胃窦部19例,胃体12例;肿瘤直径1.5~7.1 cm,平均(2.62±1.09)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穿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以及术后1、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早期有效的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可达到根治胃癌的目的,迄今为止,根治术是世界范围内所公认的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案[13]。但常规根治术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易引发感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进一步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影响[14]。微创手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术式,由于具有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以及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15]。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早期胃癌的微创手术囊括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16],其中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效克服了切除术的局限性,且扩大了适应证,有利于精确控制病灶切除直径以及形态,明显提高了一次性完整剥除率[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应用于早期胃癌治疗中,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减轻了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经济负担。分析原因,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过程通过Hook刀切开黏膜充分暴露病灶,同时采用混合液注射的方式促进病灶的剥离,且在手术过程中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创面处理方式,从而有效减少了出血量,为术者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术野,缩短操作时间[18]。与此同时,此术式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较小,为患者术后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继而缩短了其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19]。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穿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应用于早期胃癌治疗中,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其中穿孔以及出血均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然而该治疗术式所造成的穿孔往往较小,可通过钛夹封闭以及术后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干预措施促进其愈合。而术后出血不仅会增加穿孔的风险,同时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如何有效预防以及处理出血是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在手术过程中若发现黏膜下小血管出血情况,应及时采用电刀烧灼止血,对于较大的血管出血则应采用平口止血钳凝固止血,术后对残留的保留血管以及出血点予以处理可有效改善预后。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以及术后1、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应用于早期胃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整块切除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且不會增加术后复发风险,预后较佳,其疗效与常规开腹根治性切除手术相当[20]。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常规开腹根治性切除手术可在最大限度上切除病灶,从而有利于防止病灶残留以及局部复发,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可一次性切除大范围病灶,同时尽可能地排除淋巴结转移,从而有利于减少肿瘤残留以及复发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相比常规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整块切除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
参考文献
[1]姬乐,李小宝,高永涛,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根治性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对比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6):10-13.
[2]曹彬,汤胜君,周永清,等.放大胃镜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22-25.
[3]田浩,魏微微,张雪梅,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机体能量代谢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20):3426-3429.
[4]杜广胜,邱远,王文生,等.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对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2):12-15.
[5]周婷婷,张俊丽,杨小莉.早期胃癌经动脉介入治疗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8,39(6):627-630.
[6]周轶冰.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2):38-41.
[7]何海平,陈燕.胃癌根治术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6):158-159.
[8]蔡方宙,梁远国,郑丽梅,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7):56-58.
[9]周鋆,季大年,李风,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2):203-204,210.
[10]孙建萍.中医特色辅助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9):102-105.
[11]胡军,段浩清,李绍员,等.远端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8):30-33.
[12]张志镒,吴正奇,卢林芝,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8,24(7):102-107.
[13]陈军,涂建军,吴伟东,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8):38-40.
[14]董志毅.腔腹镜下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分析[J/OL].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8,12(4):312-314.
[15]陈愉快.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113-117.
[16]刘国庆,李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比较[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4):298-300.
[17]李军,施毅卿,姜松耀.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6):637-640.
[18]侯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0):40-41.
[19]李静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20):15-16,20.
[20]汪福群,王胜炳,曾德辉,等.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在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9):89-92.
(收稿日期:2019-01-12) (本文编辑: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