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干渠江陵段综合治理工程中的河道园林景观设计
2019-08-19胡玲
胡玲
摘 要:工程设计和建设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其防洪除涝效益,满足工业、农业、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应将园林景观思维融入到水利工程设计建设的全过程。探讨河道景观设计方法,对于指导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文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提出水利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目标与方法,并以西干渠江陵段景观设计为例进行景观生态设计。从基地的现状进行分析,在保证防洪及排涝的同时,兼顾水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水体景观,通过渠道整治、渠系建筑物更新改造、水环境改善以及景观工程的综合建设,另外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在开拓人类活动的同时,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推动城市景观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水景观;农林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3-0093-04
Abstract:I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we should not only fully consider the benefit of flood control and waterlogging,meet the demand for water resources in industry,agriculture and city,but also integrate landscape thinking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Exploring the method of river landscape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planning,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iver comprehensive harnessing projec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the principles,objectives and method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in the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Area are put forward,and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Jiangling section of the West trunk canal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is address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base,in order to ensure the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the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and the ecological water landscape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through channel regulation,canal system building renewal and renovation,water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In addition,from the angl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we should protect the precious natural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an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activities.
Key words:Ecological protection;Water landscape;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development
1 引言
由于堤防工程的主要任務是防洪除涝,防洪任务是重中之重,决不能避重就轻。因此,在水利工程与景观工程规划设计中,要遵循首先满足水利工程作用、再满足景观绿化功能的原则[1]。由于堤防工程年久失修,加之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等因素,无论堤顶宽度、堤坡坡比、堤防密实度均不能满足防御洪水要求。因此,在进行景观建设前,首先应将堤防修复成原规划设计断面,否则一旦国家计划加固堤防,则景观工程将前功尽弃,造成重复投资。其次考虑树种要合理。景观工程树木要考虑高矮错落,美观漂亮,既要尽量多布置具有观赏效果的树种,提高绿化景观档次,又要特别注意树木成活率,尽可能选用本地乡土树种,否则反复补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最后考虑绿化灌溉设施要齐全[2-3]。由于这类工程多分布于郊外,给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因此,景观工程中的亭台楼阁,尽量少用木质结构,多用砖石结构或抗腐蚀性材料,确保所有设施要经久耐用[4]。工程完成后,及时组建永久管理机构,对景观工程进行管理,保证工程正常运转,避免重建轻管。规划建设城市周边防洪河道生态景观不仅要保证河道日常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生态系统的良好性得到有效保护,还要综合考虑城市人文特色以及自身特性等,将防洪河道工程和生态园林景观工程有机结合,实现居民生活环境与河道防洪功能的有机统一[5-8]。
西干渠江陵段综合治理工程把河道景观建设理念融入水利工程建设,建成实用性和景观性兼具、防洪与休闲娱乐共存的西干渠绿廊郊野公园,为荆州市河道园林景观建设打造示范典型。
2 工程建设背景
工程位于江陵县,隶属湖北省荆州市。西干渠是江陵县的主干排水渠道,地处四湖流域腹地,由于缺乏系统治理,防洪排涝能力凸显不足,汛期常出现洪水漫溢现象,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防洪排涝能力不足,渠道现状防洪能力仅为10年一遇,与地区发展相差较大;②河道淤积严重,影响行洪;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河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④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难以正常发挥防洪排涝功能,此外,还存在水生态环境恶劣、景观面貌差等问题。基于以上现状,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洪及排涝,同时兼顾灌溉、水环境治理以及水景观。通过渠道整治、渠系建筑物更新改造、水环境改善以及景观工程的综合建设,将其打造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
3 西干渠江陵段综合治理景观设计
3.1 依据及原则 本工程设计依据主要有《渠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江陵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2010.11)、《江陵县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2016.10)、《江陵县沿堤沿江风光带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2016.08)、《江陵县资市镇旅游总体规划》(2016.12)以及工程勘察设计提供1∶2000的地形图和设计人员现场勘查。设计的主要原则有:在不破坏原有生态循环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重构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营造自然绿色的生态河岸。强化生态河岸的观赏性,创造宜人、优美的景观效果。工程投资不应太大,对其设施和材料的选择应注重可实施性和耐久性。在景观打造的同时要对当地民俗深入挖掘,在满足功能需求及当地居民生活需求的情况下,打造成一道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长廊。
3.2 定位及构思 综合西干渠江陵段周边的资源特色、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及绿地系统的作用,以西干渠为纽带,以“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为主要设计目标,结合现有自然地形特点,根据人口密集度分为村镇段落和郊野段落,结合现状合理布置景观节点,沿渠岸设置6处景观节点,围绕“河清水畅、生态渠岸”的主题,进一步细化景观特色,营造春夏观花、秋冬观叶滨水景观。设计上尊重现有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现状地形,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适当梳理。以西干渠为轴线的滨水景观轴,连接两侧生态景观带,形成具有关联性和连续性的景观轴线。以水为轴,以绿为脉,打造生态长廊。
同时,在设计手法上以生态景观适宜性为前提对西干渠渠岸生态景观进行系统性提升,以自然优先与可持续发展为设计原则,对现有生态环境进行最低限度的影响,力求为村民创造1个最贴近其原有风貌的生态走廊,同时也为现有动植物创造1个更好的生存空间,以保持湖西干渠现有的物种多样性。最终将其打造为1条为沿线居民提供用水便利、亲水休闲的亲民渠;1条提升县域生态环境,树立城市形象的景观区;1条串起沿线农旅产业资源,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渠。
3.3 功能设计 整体设计宜居,现有地形以及先天的优良条件,用本土化的设计语言以及理念,打造1个天然质朴安全生态,少人工干预同时又可以使人参与进来有野趣的自然景观节点。以西干渠为轴线,沿岸布置6个景观节点。景观节点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3.3.1 景观节点一 位于西干渠K25+528~K26+128区间,面积约为12060m2,现状场地标高为29.07~30.98m,场地内高差约1.91m。利用场地高差,采用石砌台阶形成坐凳,围合场地内铺装砾石以及石板石块等材料,同时也是防洪防冲的一道屏障,材料天然,造價较低,后期维护方便,透水透气,为村民提供日常休闲聚集空间,提升居住环境。现状房屋保留,区域内设置蜿蜒的健身步道,四周种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在植物配置上多以组团栽植为主,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观花与观果进行合理疏密搭配,再结合优美的曲线色块,营造一种“一年四季皆有景,步移景异合成画”的景象。
3.3.2 景观节点二 位于西干渠K25+878~K26+478区间,面积约为13690m2。出于对百年银杏古树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考虑,在两岸围绕百年银杏古树建设古银杏主题的村民活动广场。银杏树阵与百年古银杏树相呼应,树阵采用坐凳树池,满足休憩需求的同时与环境很好的融入;广场铺地富于韵律变化,对不同纹理、材质、色彩的铺装进行拼接、组合,丰富广场空间给人的感官体验;预留大片硬质广场,满足多样化的活动需求,游与憩相结合,丰富广场活动内容。西南岸沿堤岸在常水位以上,以石板石块为材料,堆砌亲水台阶和退台式花草池,不影响防洪的同时,满足村民亲水、取水用水需求,丰富滨水岸线类型。在四周植物配置中,搭配乌桕、樱花、红枫、腊梅等季节性颜色变化特征明显植物,与银杏形成富于季节变化的景观。
3.3.3 景观节点三 位于西干渠K38+128~K39+178区间,面积约为26479m2。在该段渠道的护坡上采用编钟纹样植物团与三色植物带交替出现的形式,编钟纹样通过颜色和高低变化的植物搭配来实现,三色植物带由红花檵木、金边黄杨、海桐球构成,是编钟乐声飘扬的具象化象征。荆州是编钟古乐之乡,编钟也是荆州古韵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水作为古代城市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用编钟的古韵古风来回归水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对于城市和人的深远影响,用水作为编钟古乐文化传承的载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东北岸的小游园以绿化为主,硬质地面较少,是以绿化为主的滨水条带状游园。流线型蜿蜒的碎石步道与趣味石板汀步穿插其中,保留大量原有香樟树的基础上,丰富植被类型、营造富于观赏性和多样化的植被景观。
3.3.4 景观节点四 位于桩号K43+878~K44+928处,面积约22202m2,在该段渠道的护坡上,两岸采用起承转合抽象的植物组合图案,与白马金枝寺的传说和由来相契合,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延伸水文化内涵。该图案是水上波浪的抽象表达,同时也暗含了观音与鲁班合造金枝寺的传说,神仙和宗师也需团结合作,表达了人们共同应对水难的精神传承。另外,白马金枝寺位于水淹不到的位置,也体现了古代人民精神和劳动智慧。
3.3.5 景观节点五 位于桩号K51+278~K52+328处,面积约23000m2。该段渠道两岸护坡以凤凰和状若腾飞的翅膀图案进行装饰,荆州是著名的凤凰之都,是古代凤凰文化发展的巅峰和集大成者,有较为丰富的凤鸟传说、文学以及艺术品。楚人崇凤在中原凤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了凤新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凤鸟纹样工艺品中凤均展翅高鸣、昂扬向上,用流畅、自由、奔放、优美的弧线刻划出一种现实的装饰美。此处用荆楚文化中具有强烈代表性的凤鸟图案进行渠道堤岸的景观美化,昂扬向上的凤凰和腾腾欲飞的翅膀意味着新生和蓬勃发展,与水带来生机、蓬勃活力相共鸣。
3.3.6 景观节点六 位于桩号K56+328~K57+778处,面积约32846m2主要以运动休闲功能为主,结合自然环境设置了游步道与趣味栈道,为居民提供了大量的自然运动空间,为周边村民与游客提供娱乐、亲水、康体、观景等综合功能于一身的生态郊野户外运动场所。沿途设置了一些生态材料建造的集散空间与亲水平台,增加了西干渠沿岸空间的生态宜居性。
4 结语
本文给出的设计思路及定位分析为西干渠江陵段景观设计提供一个更加切合实际可落地的方案。不仅保护了珍贵的生态资源,传承了资市镇的旅游文化,还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健身观光的好去处,将当地的现代观光农业融入到未来文旅发展的节点上,带动整个乡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志阳.园林景观水景设计方式分析与研究[J].河南建材,2018,(3):366-367.
[2]王慧英.淺谈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以民权大沙河综合治理为例[J].种业导刊,2017,(5):21-23.
[3]刘雨.河道园林景观设计中绿色植物的选择及养护[J].建材与装饰,2016,(10):56-57.
[4]费中方.干旱城市河道景观园林设计[J].北京园林,2015,31(4):21-25.
[5]杨艳.城市河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潍坊胶河为例[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3.
[6]师学峰,谭玉梅.宝贝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景观设计[J].内蒙古水利,2008,(6):26-27.
[7]金彦鹏.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7):111-112.
[8]罗文辉,董宇,田瑞松.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0):105,126.
(责编: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