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淮猪和外来品种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变化规律研究

2019-08-19毛爱民华利忠冯志新邹建波姚黄江缪剑岭胡明英

兽医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周龄支原体阳性率

毛爱民 华利忠 冯志新 范 锋 邹建波 姚黄江 缪剑岭 胡明英

(1.无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无锡 214016;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14;3.无锡市惠山区洛社动物监督站,江苏无锡 214000;4.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95)

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M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 asma h yopneumoniae,Mhp)所引发的一种主要影响生长肥育猪的呼吸道疾病[1]。该病除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外,主要通过育肥猪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以及从母猪到仔猪的传播[2-3]。其中受感染的母猪与其仔猪之间的接触可能是随后一系列传播的起点[4]。研究显示不同品种猪对Mhp的易感性有所不同。其中我国地方猪种如二花脸、梅山猪等对Mhp较为易感,而以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的杂交猪配套系易感性相对较低。但对于一些兼有地方血统,又有国外血统的新品种,其易感性还不是全部清楚。Hua等[5]发现兼有姜曲海,枫泾猪以及杜洛克血统的瘦肉型姜曲海猪对Mhp的易感性就低于DLY外三元猪。所以Mhp的易感性差异不能通过简单的地方品种还是进口品种来区分。

苏淮猪是在新淮猪基础上再导入大白猪血统,通过横交、多世代选育而成,其中含25%淮猪血统以及75%大白猪血统。该品种于2011 年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属于我国新培育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系[6]。然该品系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抗性以及免疫学规律如何还不是很清楚。本文通过对比苏淮母猪和二元母猪以及苏淮育肥猪和外三元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猪肺炎支原体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爱得士生物科技公司。

1.2 样品采集与分组

1.2.1 育肥猪血清样本采集:江苏某苏淮猪养殖场,水冲圈模式,选择本身及其父母代均未免疫猪肺炎支原体相关疫苗的育肥猪,按周龄分别采集2周龄(2W)、4周龄(4W)、7周龄(7W)、10周龄(10W)、13周龄(13W)、16周龄(16W)以及20周龄(20W)苏淮猪的血清样本,每个周龄采集7份样本,共49份样本。同时,按同样要求和数量采集该猪场周边同类型养殖模式猪场杜长大三元猪(DLY)血清样本,两个品种共采集98份血清。

1.2.2 母猪血清样本采集:在采集育肥猪血样时,同时采集上述两个猪场的母猪样本,其中苏淮母猪血清449份,记录胎次,按照胎次分为后备猪(G),1-2胎次(S1-2),3-4胎次(S3-4),5-6胎次(S5-6)以及6胎次(S6+)以上五组;在采集长大(LY)二元母猪血样时,按胎次分组,每组采集21份血样,累计105份血样作为平行对照。上述母猪及其后代均未免疫猪肺炎支原体相关疫苗,在采样之前2月内,未用过支原体相关敏感药物进行群体保健。

1.3 Mhp血清 IgG抗体检测

所采集样本分离血清,按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Mhp血清IgG抗体检测。样品的相对抗体水平通过计算样品与阳性对照的比值(S/P)来决定。如样品S/P<0.30,判为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如样品0.30≤S/P≤0.40,判为肺炎支原体抗体可疑;如样品S/P> 0.40,判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的新复极差法(即Duncan法)对各试验组之间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苏淮育肥猪、三元育肥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结果

苏淮育肥猪和三元猪Mhp血清IgG抗体阳性率见图3,由图1可知,从4周龄开始至16周龄,苏淮猪的Mhp抗体阳性率均随周龄的增加而升高,呈正相关。三元猪在4周龄和7周龄阳性率均为0,10周龄后也随着周龄的增大而升高,呈正相关。且三元猪在13周龄后出现阳性率突然快速升高的现象,提示该阶段三元猪易感染猪肺炎支原体。苏淮猪与三元猪之间比较,除20周龄外,苏淮猪在其余各个周龄阶段猪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均高于三元猪,其平均SP值在7W、10W以及13W时极显著高于三元猪(p<0.01),在16周龄时显著高于三元猪(p<0.05)(见图2)。

图1 苏淮猪与三元猪血清Mhp IgG抗体阳性率随周龄的变化

图2 苏淮育肥猪与外三元血清MhpIgG抗体平均SP值随周龄的变化

2.2 苏淮母猪、二元母猪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结果

苏淮母猪和二元母猪Mhp血清IgG抗体检测总体阳性率分别为55.9%和50.48%,二元母猪阳性率略低于苏淮母猪。分胎次计算不同胎次母猪Mhp血清抗体阳性率,其各胎次母猪抗体阳性率见图3,由图1发现无论是苏淮母猪还是二元母猪,阳性率随着胎次的增加均有下降趋势,呈负相关,但苏淮母猪下降较缓。苏淮猪和二元母猪血清Mhp血清IgG抗体平均SP值见图4。由图4可知苏淮猪和二元母猪的猪肺炎支原体血清IgG抗体同样随着胎次的增加而下降,但无论哪个胎次,两品种猪之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图3 苏淮母猪与二元母猪血清MhpIgG阳性率随胎次的变化

图4 苏淮母猪与二元母猪血清Mhp IgG抗体平均SP值随胎次的变化

3 分析与讨论

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感染任何日龄和任何品种的猪只,但主要影响生长育肥猪,且一旦侵入就难以清除[7]。本研究所采集的育肥猪样本未免疫过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故其血清抗体可认为是均由野毒诱导产生。结果显示在4周龄以内育肥猪的抗体水平有所下降,但7周龄后随着周龄的增长,其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这一结果与师丽敏等[8]的研究类似,师丽敏的对海口市及周边猪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0日龄仔猪抗体阳性率达到最低,然后50日龄开始抗体水平有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是在低日龄阶段,母源抗体在逐渐降低,但随着周龄的不断增加,病原感染逐渐增多,随之抗体水平也逐渐升高。对比苏淮育肥猪和外三元的抗体水平差异,发现苏淮猪在7周龄已检测到抗体,但外三元7周龄时抗体阳性率是0,往后各个周龄阶段,苏淮猪的抗体阳性率及平均SP值均高于外三元,说明外三元相比苏淮猪野毒入侵较晚,且感染压力也相对小于苏淮猪。这一结果从另一方面也反应猪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受不同品种的影响较大。研究显示不仅在品种方面,同一品种不同基因型之间,猪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也不一样。王士维等[9]的研究发现在苏淮猪干扰素γ受体1(IFNGR1)基因外显子5上的一个 SNP(A12557G),其GG 基因型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水平显著极高于 AA 基因型(p<0.01),但目前苏淮猪群体AA抗性基因频率不高,这可能是造成苏淮猪群体更易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原因之一。

因猪肺炎支原体不会发生子宫内传播,因此受感染的母猪与其仔猪之间的接触可能是随后一系列传播的起点,并因此随后作为触发因子触发了肺损伤[10]。对于一个自繁自养场而言,育肥后期高感染意味着相应的后备母猪也是高比例感染。而后备猪进入种群后形成场内循环感染,所以低胎次的母猪感染比例相对较高。而高胎次母猪由于接触支原体后产生免疫力,随着自身免疫力的提高而具备了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抵抗力,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迟而逐渐降低。所以,相比经产母猪而言,后备母猪被认为是母猪-仔猪传播的主要来源[11-12]。本调查发现无论是苏淮母猪还是二元母猪(未免疫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其抗体阳性率总体趋势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后备母猪的阳性率非常高,这一结果验证了上述论断。所以作为一种风险因子,后备母猪驯化的缺失是猪支原体肺炎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在欧洲,后备猪可能就是其后代的潜在感染源,最终导致血清学阴性场猪支原体肺炎的暴发或肺炎支原体在血清学阳性场持续性循环感染的主要因素[13]。因此,在母猪首次分娩时合适的驯化重点放在减少猪肺炎支原体的排菌上。这样可潜在地降低断奶时仔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和育肥者随后的呼吸道问题。

4 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猪肺炎支原体敏感性受猪品种和年龄的影响。在育肥猪群中,年龄、品种是猪肺炎支原体抗体变化的影响因素;在母猪群中,胎次是猪肺炎支原体抗体变化的影响因素。该结果为临床不同品种、不同猪群猪支原体肺炎防治方法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周龄支原体阳性率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褐壳蛋鸡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病相关抗体阳性率调查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