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介石建议将海南岛租给美国99年

2019-08-19

中外文摘 2019年15期
关键词:蒋氏宋子文摩根

□ 东 来

一、提议

蒋介石想把海南岛及台湾租借给美国这一史实,是美国史学者任东来教授从摩根索日记中发现的——亨利·摩根索在二战期间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长期负责对华援助。

据任氏所述,“1993年6月笔者利用留美之便,……前往位于纽约海德公园的罗斯福图书馆。摩根索的所有文件均藏于该馆。终于在摩氏日记第303本,第73面上找到了这一文件。”所谓“这一文件”,其实是“摩根索驻华私人代表、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约翰·卜凯发回的一份报告”。

摩根索日记中对卜凯报告的记录如下:

“卜凯教授的报告,经倪尔逊转来。蒋介石要求(我)继续保持顾问职位,但秘密与之直接联系。张冲将军——蒋介石在中苏事务上的亲信顾问——奉蒋介石之命要我非正式地与你和罗斯福总统联系,事关美国(给予中国)足以让日本撤出(中国)的有效帮助。中国将尽其所能继续抵抗。蒋介石的两个非正式建议如下。欢迎其他非正式建议。

“建议之一:‘向美国租让或以其他方式让美国控制海南和福摩萨(指台湾,有殖民色彩,中国一般不用。编者注)九十九年,中国在海南的部队由五个装备不良的师和没有装备的150000人的游击队组成,他们将协助美国海军取得对(海南)的控制,同时在福摩萨,可以煽动反日的民众行动起来帮助美国的控制。’

1941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在重庆

“建议之二:‘美国在华全面经济垄断,排除其他国家,并把目前法国和英国的利益转给美国,由于英国的行为对日本过于友好,因此这样做是可能的。’

“张声称:‘这些建议对中国来说是丢脸的事,实在是出于目前令人绝望的局势,这一局势因(日本)即将对重庆发动进攻而更加恶化。中国宁可向其他国家也不向日本丧失其部分或全部国土。因为非常迫切需要外来援助,最好是美国的合作。尽管存在着强烈反对给予俄国以特权,但这可能是最后一招,中国在期望美国行动的同时,也期望俄国能在满州里给予合作。’

“极盼通过在上海的倪尔逊先生给予非正式的答复。我在香港等候对本报告的答复。如果答复积极,正式步骤将会接踵而至。”

报告末尾所署时间,是1940年9月5日;报告发出地,是中国上海。

报告中提到的几个人物,倪尔逊当时是美国驻华财政参赞;约翰·卜凯是美国经济学家,1915年来华后长期担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抗战期间曾任摩根索的驻华私人代表。张冲通晓苏联事务,抗战期间奉蒋介石之命,为寻求苏援,长期奔走于中共、苏联之间,被倚为心腹。

二、动机

蒋介石为何会有这般离奇的想法?将海南与台湾割让给美国99年,这代价不可谓不大,蒋介石究竟希望从中得到什么?

蒋介石这一“异想天开”,实有先例可循——1940年9月3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达成一项交易,美国用50艘超龄驱逐舰,换取英国在西半球的七个海、空军基地的99年租借权,史称“驱逐舰换基地协议”。9月5日,蒋介石即通过张冲,向美国非正式提出把台湾、海南租借给美国99年的建议。内容如此相似,时间如此契合,显然绝非巧合。

约翰·卜凯与他的中国妻子张洛梅

罗斯福与亨利·摩根索

“二战”爆发后,德国在大西洋上针对英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潜艇战,英国很快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严重短缺问题。从1939年开始,丘吉尔不断向美国提出购买40-50艘驱逐舰的要求,但长期未能得到美国的积极回应。直到战局进入1940年,德国春季攻势取得惊人胜利,双方才正式就驱逐舰问题坐到谈判桌前。

一方面,美国开始担心英法溃败后,本国很可能将独自面对德国及其联合阵线的军事入侵。为应付此种危机,美国陆、海军一致认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去获得英国和法国在大西洋的领土”,以保卫南美和加勒比地区,进而保障美国本土的安全。

另一方面,英国面对德国的攻势已濒临崩溃,在1940年5月15日到6月底的一个半月里,英国政府至少向美国提出过20次关于驱逐舰的要求,其急迫程度可见一斑。到7月份,英国终于主动提议,同意转让英国在大西洋上的军事基地,作为回报,美国须提供英国所急需的驱逐舰。经过长时间的磋商,该建议终于在9月3日正式变成“驱逐舰换基地协议”。

“驱逐舰换基地”是美、英间的一项秘密协定,蒋介石通过何种渠道获悉此事,尚不知晓,但此事显然给了蒋某种灵感——尽管该协定使英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在丘吉尔看来,与得到驱逐舰相比,将美国拉入战争同盟更有价值。蒋介石无疑也会存有类似的想法。

三、渴望

卜凯给摩根索的报告中,只提到蒋介石愿意付出什么(让美国控制海南和台湾99年),而没有谈蒋具体想要什么。

参考此一时期蒋氏对美外交的主要诉求,一种比较靠谱的推测是:蒋氏想用海南岛和台湾,换取几百架美国战机。

宋子文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常驻美国,其重要职责之一,即为中国的抗战寻求美援支持。通观蒋介石与宋子文的电报往来,可知蒋氏此一时期最迫切想要得到的,正是美国的飞机。

1940年7月7日,蒋氏致电宋子文,指示“驱逐机如能订购,以百五十架为准”;7月10日,蒋氏再次致电宋子文,战机数量要求大幅增加:“美国往日售法之各种飞机,如能转让于中国,现在美国若有新式驱逐机三百架,远距离轰炸机五十至一百架助我,则抗战必能加速胜利。如遇罗总统时,请以余言告之。”7月12日,蒋氏又再度强调:“如遇罗总统,请以中(即蒋介石)言转达如下:如美能以助法之飞机及其他物资之数,只要十分之一助华,则华不惟可得胜利,且可因美助华而得复兴。”……

1941年,日军轰炸下,满目疮痍的重庆

大致而言,在7、8月份间,蒋氏电报中虽屡屡指示宋子文向美国寻求战机援助,但措辞尚属平静,但进入9月份后,蒋氏在战机援助问题上的电报措辞开始变得越来越焦灼。

9月2日,蒋氏指示:“如果美国有意与我合作,则我所望其接济之武器惟飞机而已。”

10月1日指示:“如我方明年二月杪再无新型驱逐机五百架,重轰炸机以百五十架到华接济,则抗日实无法维持。”

10月4日,蒋氏致电宋子文,详细交待了需向美国求购的战机数量、种类以及附属零件。

10月7日,蒋氏再度致电宋子文,明言“此时以获得美国新式飞机为唯一急务”。

对于日军飞机之轰炸,蒋氏有过多次近距离的切身体验,这种经历无疑会增强其对美援战机的渴望。

整个1940年,中央政府所在地重庆始终处在日军的疯狂轰炸之下,缺乏抵抗能力。这种无力抵抗,对抗战民心的打击非常之大。

有鉴于英美之间以“驱逐舰换基地”,蒋氏或许认为,美国也有可能会接受以“轰炸机换海南岛和台湾”。

四、结局

对于该建议,摩根索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既没有对蒋介石作出积极答复,也未曾提交给美国政府讨论,仅将其收入个人日记。

究其原因,恐怕与此时的海南和台湾实际上处于日军控制之下有关。若认同这一建议,即意味着美国须与国民政府一起将日军从海南和台湾驱逐出去,也就等于美日正式宣战,而这是美国此时极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反之,将美国拖入太平洋战争,亦恰是蒋介石之所愿。

1940年的国民政府,正致力于通过废除租界运动,来重塑政府形象,并激励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这样一种背景下,蒋介石私下有将海南和台湾租借给美国99年的建议。如此,当不难理解张冲所言:“这些建议对中国来说是丢脸的事,实在是出于目前令人绝望的局势。”

抗战之艰难,于此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蒋氏宋子文摩根
摩根机长与“幸运女神”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科尔摩根伺服在数控钻铆机床中的应用
装疯卖傻的宋子文
长着空洞的男孩
是“蒋氏日历”,还是《蒋氏日历》?〔*〕——读两《唐书·蒋传》拾零
蒋宋孔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
《捕蛇者说》中的“异”字辨析
宋子文的葬礼宋氏三姐妹为何都没出席?
狄摩根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