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潮流中感知历史
2019-08-18马乔莉
马乔莉
一、素养立意,价值引领--高考模拟题的"立德树人"育人导向
4月中旬,我省举行了2019届高考第二次诊断考试,本次考试是对高考文综全国Ⅱ卷试题的高度模拟,更是对一轮、二轮复习状况的诊断,亮点很多。
(一)注重诊断基础,突出考查能力,全方位渗透素养
1.坚持考查对基本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如24题考查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25题考查"实用主义",26题考查"四民皆本",32题考查《十二铜表法》,34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2.在重视对重要历史时段考查的同时向宏观考查长时段历史转变
以往的高考题、模拟题中注重考查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或者重大转型期,中国古代史尤为明显,注重考查先秦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而本次试题极为巧妙地对中国古代史进行宏观考查,如24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没有具体的时间;25题考查秦国至秦朝时期秦人的治国理念,也未局限具体的时间,显然是考查长时段历史,强调历史积淀;26题、27题则分别考查南宋经济思想的进步和明清科举制的进步之处。
3.突出考查能力,全方位渗透素养
本次诊断考试的选择题每个题都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选择的设问中"这说明"出现了3次,这表明出现了1次,"这反映了"出现了5次,"由此可见"出现了2次,"据此可知"出现了1次)。综合题41题则考查中国从古至今"国"、"民族"、"天下"、"中华"观念的演变,要求学生这说明选概括出观念的变化、对观念的新内涵进行解释并分析其原因,这突出考查了在考查"民族主义"的前提下,调用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为平台的综合论证与探究能力的运用。
同时,本次考试从各个角度渗透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历史题目,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是学生的关键能力,这在每个题目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體现。而本次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选择题每个题都侧重于考查历史解释,实际就是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用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综合运用。另外,本次考试试题注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正确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的渗透与体现,既反映了出题专家厚重的历史积淀、也表达了出题专家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功底。如选择题31题对一五计划的考查,突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选做题47题则更是考查了刘少奇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性、艰难性,这些都是对唯物史观的直接考查。如选择题24题,看似考查传统文化,实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体现;再如30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开罗宣言》的影响;选做题46题考查一战中华工为欧洲作的重要贡献,实则考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担当,旨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意指近现代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而41题则更是直接以国家观念、民族意识为考查核心,其中饱含浓厚的家国情怀;选择题35题和42题以全球化为背景,考查全球化趋势纵深发展、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进程中,人类必须放弃零和博弈思想,关注"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智慧,这是家国情怀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二)时代感、使命感极强,全面体现"立德树人"育人导向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本次考试试题最大限度地把握住了时代脉搏,很多题都从历史的角度叩问现实。如24题考查传统文化,25题考查中国传统治国理念,31题、47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再如35题、42题考查全球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国际视野,把中国放在全球中、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审视中国在全球化中处于什么地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中国能为全球治理做些什么?这就与社会热点、时代最强音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关注中国为推进文明、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这就最大限度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国家前途、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对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几点启示--今后学习的对策
本次考完试结束后,学生反应材料理解难度小但是客观题选项抉择困难,综合题不知从何下手,论述题难以避面史学论述政治化、作文化,选做题不能直击要害。
这就要求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中,一是要结合高考真题、模拟题继续加大练习力度,尤其是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反复琢磨材料主旨,做题时把重心放在琢磨材料而不是研究选项上;二是加大41综合题的训练力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不要被任何题型吓怕,一切问题找原型,思考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还是思想文化问题?还是外交问题?还是社会生活问题?是措施内容类?原因背景类?特点变化类?还是意义影响类?运用套路、各个击破。同时,不仅是高三复习,更是从高中阶段开始,大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现实,"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结合史实,用历史思维论证问题,而不是有论而无据,树立以史为鉴、服务现实的思维模式;三是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使自己的坐标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发展坐标形成45度夹角、方向一致,把握时代脉搏,感悟国家发展目标,在时代潮流中感知历史,从历史学习的角度中为国家献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