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体验中教学语文
2019-08-18杨强
杨强
摘 要:新的课程理念对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的角色也被赋子了更多的含义,用自已的情感体验感染学生,感染课堂,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收获一份精神愉悦与享受。
关键词:语文教师;情感体验;平等传递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对于其职业的内在认同和情感上的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其教育水平。师爱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情感智慧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尤其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爱自己的职业,因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去爱每一位学生,才会去爱每一节课,才会去钻研每一篇课文,课堂才有可能具有足够的空间和情感。
一、动情于教材
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大多借助于教材等语文课程资源来进行。这些语文课程资源正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介质。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讲究文质兼美,而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特色。选文是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用的结晶,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情结,涵盖着语文知识和技能,决不只是语文技巧和文字材料的简单堆砌,它不仅贯穿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语用经验也高度优化于其中。所以,教师在以教材为主要凭借的学校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语用的教学,借助精选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去解读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领悟能力。对阅读部分的选文教学,我们应从学生的自我感悟出发,引导学生"按照人们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听说读写的规律"进行学习。真正的阅读教学,应是教师学生与课本作者心灵的对话。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以及如何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具体而言,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对文本作者及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关照和解读。在一定程度上,解读不需要教师做定性说明而表现为一种直觉,对于文本所固有的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而不是理性分析的终结宣判式的。我认为:只有当学生意识到对社会生活能够进行主动的解释和认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时,他们才能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从而避免形成单一的、刻板的认识。只有按照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所认识的事物和真实感受时,才会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可能性,而意识到自身处境与自我感受正是一个人独立存在的重要标志,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情感体验才能得以实现,人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才会表现为一种需要。
二、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语文教材中许多选文洋溢着人文情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创设情境。尤其是古代的文学作品,要把几千年前的诗文意境与现代学生的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把自身的情感融人作品的境界之中,深入感受,领悟,进而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表情、手势,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之进入诗文所体现的艺术境界之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时,一位名师上《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时,先不作任何的文本分析,而是一上来就声情并茂地把整首诗背诵了一遍,随着两行真情之泪的自然流消,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都不禁惊愕了,甚至有一些也泪流满面而在目瞪口果之余对诗歌的感情、主题、人物的形象的把握都变得顺理成章,不废吹灰之力就领悟了诗歌的精髓。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的所为, 如果他们没有对课文倾注极大的热情,没有用真心去透视课文,没有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的话,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语文课堂上产生这样的效果的。
三、师生感情的平等传递
教师应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能把听说读写活动当作自己的需要来进行,把培养语文素养当做一种自觉行为。这种情境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里,教师大多占居权威位置,是文化知识传授者、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管理者,而在由教师、课程资源与学生组成的教学情境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应是平等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所以在平等、宽松的情境里,教师的角色与传统相比,应发生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仅仅是个语言交际中心和借助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主体,并不是什么权威。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学生借助语文课程资源完成语文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进行的是平等的对话,必须做到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在与语文资源、多个交际主体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实现语用体验的传递和语感的迁移。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教学更多的表现为"聚会",加拿大学者史密斯说, 热"教学乃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进行聚会"的活动,笔者认为,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与教师一道,同是语言活动中心和交际主体,教學以某个交际主题为中心,应做到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语用体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语文知识的积累均可在平等交流中实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不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对语文的学习是不行的,在这个情境里,教师与学生同语文课程资源之间如果不平等的相待,也是不行的,只有在这两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语文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的平等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