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悬念情节的特点及价值
2019-08-18陈盼
陈盼
摘要:《哈姆莱特》是莎翁最负盛名的作品,作为四大悲剧之一,其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的艺术技巧,代表着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的成就。本文从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情节入手,探讨《哈姆莱特》中悬念设置的特点及价值。
关键词:《哈姆莱特》;情节;悬念设置特点;悬念设置价值
一、悬念的理论阐释
(一)悬念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悬念是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笔者认为,这只是从观众也就是接受对象角度来谈,而没有从创作者方面来解释,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悬念是在作品中特意设置的懸而未决而夺人眼球的因素,将两者结合才能全面概括悬念的内涵。
(二)悬念的种类
1.总悬念
创作者在设置悬念时,心里通常会有一个整体考虑,即用来囊括所有其他悬念的总悬念,以此结构全篇。从《哈姆莱特》看,这作为一个王子复仇题材的戏剧,贯穿全剧的线索就是复仇,王子复仇的问题便成了引导全剧走向的关键问题,王子为什么复仇?王子的复仇心路是怎么样的?王子最终复仇成功了吗?这些观众期待的问题就是一直吸引读者和观众眼球的总悬念。
2.零星悬念
一出戏仅仅只有一个总悬念,是不够的,因为那样远不能保证观众的欣赏兴趣在数小时里始终如一。因此,除了总悬念的设置,还会在剧情发展的各个阶段与环节上,不断地设置且不断地解决许多零星悬念,使戏剧情节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地向前发展。
第一场是全剧悬念的引子,为什么鬼魂会连续出现两次,却又一言不发,它那庄严而冷静的神情里又暗含了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还有,为什么见了哈姆莱特就一定有话要说?这一场中零星悬念的设置推动着本剧情节向总悬念汇聚。
二、戏剧悬念设置的必然性
(一)悬念来源于现实生活
悬念来源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里抽离出共同特性,融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集中而典型地反映在戏剧创作中。社会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你无法准确预判在不同时空里的不同情况,这就是悬念产生并且常常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必然存在的生活根基。
(二)悬念是戏剧艺术呈现的依托
戏剧是一种当众表演且严格受一定演出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艺术,因此与观众的呼应极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观众的兴趣点并长久地维系这种良好的状态呢?设置悬念不失为戏剧所要依赖的一种巧妙而实用的手段。
在空间的呈现维度上,戏剧是表演艺术,自然离不开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等,通过这些因素传达给观众的或许是人物心理的外化,或者是故事情节的发展,甚至是创作者自身创作意图的表达。可是观众为什么会来欣赏戏剧艺术呢?自然是出于对表演中人物命运的深度关切,而这种关切,恰恰促成了戏剧依托悬念的结果,即戏剧想要吸引观众的关注与兴趣,就必须设置悬念。
此外,由于戏剧时间受到严格限制的特点,它无法像小说那样纯靠语言文字就能引发受众的审美想象,也难以做到像电影电视艺术那样借助多样的摄影手段,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满足其审美需求,因此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激发并持续保持观众的兴趣,它需要对观众心理有相当强的把控力,设置戏剧悬念是不二之选。
(三)观众审美心理的需求
戏剧悬念是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命运、对情节发展的一种期待的心情。观众对舞台上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剧中人物的命运如何发展,剧情发展的结局等等,不断有所期待,兴趣有增无减,并不断获得满足,这主要因素是依靠悬念。
戏剧中设置悬念是戏剧创作的必然结果,是观众审美心里的必然要求,也是戏剧产生永久魅力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在历来学者们争相去探究《哈姆莱特》的文章主旨、人物塑造、写作技巧等方向的大势下,我认为该剧在情节的悬念设置上也是值得探究的,这也是创作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哈姆莱特》中悬念设置的特点
(一)大悬念中小悬念层出不穷
这里的大悬念可以理解为总悬念,而小悬念即为零星悬念,在复仇这条主线索总悬念之下,包含了各式各样的零星悬念,比如老丹麦国王的死因?哈姆莱特与奥菲丽娅的爱情结局?克劳迪斯对哈姆莱特的复仇计划是否觉察?……围绕主线出现的小悬念层出不穷,环环相扣,互相作用,使戏剧冲突与矛盾交替出现,将剧作的主要情节逐渐烘托出来。
(二)悬念设置与悬念破解具有错位性
第二幕第一场:
“奥菲利娅:父亲,我正在房间里缝纫的时候,哈姆莱特殿下跑了进来,走到我的面前;他的上身的衣服完全没有扣上纽子,头上也不戴帽子,他的袜子上沾着污泥,没有袜带,一直垂到脚踝上;他的脸色像他的衬衫一样白,他的膝盖互相碰撞,他的神气是那样凄惨,好像他刚从地狱里逃出来,要向人讲述地狱的恐怖一样。”
这是哈姆莱特在与鬼魂对话后初见奥菲丽娅时的疯态,哈姆莱特怎么会突然发疯呢?因为受到鬼魂的刺激精神恍惚?还是另有隐情?这是作者抛出的总悬念,紧接着他又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悬念的破解:
“波洛涅斯:怎么,你最近对他说过什么使他难堪的话没有?
奥菲利娅:没有,父亲,可是我已经遵从您的命令,拒绝他的来信,并且不允许他来见我。
波洛涅斯:这就是使他疯狂的原因。”
说哈姆莱特发疯是因为得不到心爱的女人,这样的归因不仅巧妙地将总悬念继续隐藏起来,同时从符合剧情的角度破解了零星悬念,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错位”,使剧情进一步推进。
(三)以典型形象的塑造和周边环境的描写营造气氛作为悬念设置
鬼魂作为该剧中不可或缺的形象出现了三次,每次的出场都产生了生动的视觉效果,渲染气氛,制造悬念。以第一次出现为例,第一幕第一场:
“勃那多:昨天晚上,北极星西面的那颗星已经移到了它现在吐射光辉的地方,时钟刚敲了一点,马西勒斯跟我两个人——
马西勒斯:住声!不要说下去;瞧,它又来了!鬼魂上。
……
霍拉旭:……披着殓衾的死人都从坟墓里出来,在街道上啾啾鬼语,星辰拖着火尾,露水带血,太阳变色,支配潮汐的月亮被吞蚀得像一个没有起色的病人;……可是不要响!瞧!瞧!它又来了!
鬼魂重上。”
选取深夜、天台、鬼魂以及种种异象组成的环境,作者将鬼魂的出场时间安排得恰到好处,几乎是在一段令人细思极恐的场面描写之后刚好出现,这种气氛营造的手段相当精炼,讓观众或读者有代入感,仿佛也身处天台一般,极大地吊起受众的胃口,这种悬念设置的方式在《哈姆莱特》中经常使用。
(四)多以大段精彩独白作为悬念设置
长段独白是《哈姆莱特》中经常使用用来表现主人公思想斗争,从而塑造出典型形象的手法,同时,独白在情节上的作用还是作为设置悬念的很好叙述手段。
第一幕第五场,尽管父王鬼魂的讲述令他痛苦万分,残酷的现实令他窒息,哈姆莱特依然善良,感情真挚,这里有一大段精彩的心理独白,其中他感叹道: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前一句肯定了之前自己对父王死因不明的猜测,后一句就直入复仇主题了,这里几乎是全剧复仇的开端,也是很好的设置了悬念,引人思考,到底接下来势单力薄的哈姆莱特要怎样开启他的复仇之路呢?既表露人物心迹,又设置悬念,调动观众读者的趣味,类似这样的独白,在该剧中还有很多。
四、《哈姆莱特》中悬念设置的价值
(一)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哈姆莱特》情节走向就是巧妙地用三条复仇线索串联起来的,而围绕总悬念设置出来的零星悬念都是以复仇问题为核心的,对戏剧主题的揭示和深化起到了突出鲜明的作用。
(二)塑造典型,丰满人物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之所以对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因为有戏剧冲突和矛盾在,不断的情节延宕、悬念设置是人物复杂性格暴露出来的关键,也才成就了一个文学史上典型的哈姆莱特形象。
(三)延宕情节,完美艺术效果
悬念有一种延宕情节的作用,在矛盾冲突达到顶峰时,及时设置悬念可以给观众或读者一个缓冲的当口,而非情节上激烈澎湃、一泻千里。还是以剧中的鬼魂形象为例,鬼魂的第三次出场是第三幕第四场,哈姆莱特在王后的寝宫误杀了躲在帷帐后的波洛涅斯,受到王后严厉的质问,哈姆莱特气急之下痛骂叔父克劳迪斯,在冲突矛盾达到顶峰时,鬼魂出现,鬼魂要哈姆莱特安慰被狂言吓到的王后,这一悬念设置就是在情节上起到缓冲效果,鬼魂为什么出现?后文破解悬念时说到哈姆莱特重新明确了复仇决心,这正是莎翁在情节处理上的高明之处。
(四)悬念设置促使戏剧的情节走向其无可避免的结局
正因为总悬念像主线一样撑起全剧,即便小悬念层出不穷,且各自牵涉着众多的情节,仍不影响他们循着同一条主线不紧不慢的推进,最终汇聚成河直至戏剧高潮的来临,共同推启总悬念的破解,使戏剧情节走向其无可避免的最终结局。
(五)紧扣观众心理,步步深入,引人入胜
戏剧悬念的巧设,可以使作品的情节跌宕起伏,同时可以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引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对人物命运关系的关注,使他们产生揣摩剧情走向、探究结局的急切心情。
五、小结
本文主要根据欣赏和阅读的体会来探讨。在讨论“《哈姆莱特》情节上悬念设置的特点和价值”之前,简单讨论悬念的概念、种类以及在戏剧中的独特地位,为本文的最初构想和思考价值提供一个理论依据。通过具体文本的摘录和分析,从悬念自身结构特点、悬念设置形式和戏剧语言特色角度总结出《哈姆莱特》中悬念设置的主要特点,从主题揭示、人物塑造、场面描写、情节推进以及受众心理角度总结出悬念设置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威廉·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哈姆莱特》[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卢晨.浅析《哈姆莱特》中鬼魂出现时视觉逻辑的荒诞性[J].文学评论
[3]徐鹏.戏剧“悬念”设置的必然性[J].焦作大学学报,2009 (3):14-15.
[4]林雪萍.悬念与审美视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24(6):120-122.
[5]束辉.悬念生辉——谈李佩甫《生命册》的情节设置特点[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27(6):84-87.
[6]杨民苏.试论唐代小说中悬念的设置[J].昆明师专学报,1998,20(4):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