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 提升科学课合作探究实效
2019-08-18褚夫梅
褚夫梅
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普及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将“小先生”制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去,不仅让每个学生以自己最擅长的优点在职责清晰的“小先生”职位上发挥作用且循环任职,还会开展班级“小先生”展示和互评活动,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班级集体在“小先生制”的鼓励下不断提升。
“小先生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根据“教学做合一”原理,在普及教育上创造而来的。“小先生制”强调“即知即传”,人人可以做小先生,鼓励学生们在集体中生成智慧。在科学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往往发生于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实践,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合作探究很难深入触及每个学生,往往导致学生们之间的合作效率低下。这个时候,如果以“小先生制”指导学生们的合作探究学习,选出能干的“小先生”充当老师的助手、学生的领头羊,就能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教学,对于提高小组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究大有益处。笔者基于“小先生制”在科學合作教学中的有效尝试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做法,希望让小先生们能在科学学习中发挥大作用。
一、寻找组内“小先生”角色依据
通常科学活动的开展以小组四到六人为单位,教师会创设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们自发地找到本组“小先生”,在“小先生”们的带领与协作下合作探究,促进本组同学更好地完成合作探究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会指导孩子们如何寻找他们“小先生”。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欣赏他人,笔者在班内开展了“科学探究小先生,我能行”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可以为科学合作探究做哪些贡献和几位最喜欢的科学探究搭档。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比较欣赏的“科学探究小先生”的本领主要集中在爱观察、爱思考、课外知识丰富、会提问、写字画图好、动手能力强、表达能力强、实验材料管理能力强、愿意倾听并采纳别人建议、愿意为团队服务等十项特点上。学生们一一分析了自己和其他人的本领,大家纷纷自我推荐或者举荐他人:我观察能力强,我动手能力强,他管理实验材料能力强。为班级“小先生”的涌现营造了浓郁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充分感受到他们都可以做“小先生”,为后期的合作教学打下基础。
二、明确组内“小先生”角色职责
如何发挥“小先生”们的作用来提升团队合作探究水平呢?笔者将组内四至六人按照能力和任务要求,将角色分为“实验小先生”“记录小先生”“表达小先生”“团队管理小先生”。其中“实验小先生”由爱观察、爱思考、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担任;“记录小先生”由写字画图好、愿意倾听的学生担任;“表达小先生”由爱提问和爱献计献策的学生担任;“团队管理小先生”由实验材料管理能力强、愿意为团队服务的学生担任。为了让“小先生”发挥各自的作用,笔者还对每个“小先生”进行适时专项培训,如对“实验小先生”会重点强化观察方法的规范性、观察方法的多样化指导等;对于“记录小先生”进行记录内容、记录方法等指导;对于“表达小先生”会适时指导他们总结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等。
在执教三年级科学教学《认识固体》一课小组合作实验前,笔者首先向大家集中讲解了托盘天平的操作方法和相关知识,又开展了以“实验小先生”为领头羊的集中示范学习,主要围绕托盘天平的规范操作学习展开。对他们的操作进行再次检查,对小组活动的重点内容进行再次强调,并将操作要领传授给他们:一放平;二调零;三调螺母梁平衡;天平调好不要动;左物右码两边盛;先放大后放小,最后平衡游码找;码游之和是读数。这样的“小先生”集训后,不仅提高了“小先生”们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在“实验小先生”的大力支撑下,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对于托盘天平的规范操作掌握较好,同时他们规范的操作为探究实验本质提供了准确的重量数据,提升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
在执教三年级科学《果实和种子》一课小组猜测种子内的结构时,由“记录小先生”负责将组内成员的猜测画出来,笔者抽出时间专门对“记录小先生”作出特别提醒:注意画出种子结构的形状、组成;在小组实验后画出种子的结构。
三、实行组内“小先生”轮值机制
“小先生”制的创造理念在于: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先生”。在科学教学的初期确立了每个组的“实验小先生”“记录小先生”“表达小先生”“团队管理小先生”,但这并不是一直不变的。我们不能一味发扬孩子们固有的优点,还要顾及孩子们各自的短板。因此,笔者尝试将科学课堂的“小先生”实行组内轮值机制,每月循环一次,孩子们在不同的职位上体验不同的“小先生”,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能力训练上都能得到体验和成长。每个小组还可以自己发掘他们的特长“小先生”,如擅长画飞机等工程图的“飞机大王小先生”、擅长画科学幻想画的“科幻画小先生”、擅长做小发明的“小发明小先生”、擅长种小植物的“植物种植小先生”等等。每个人都在竭力地挖掘自己的优点并放大后共享。
四、开展班内“小先生”展示和互评活动
在平常的科学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展示孩子们“小先生”才能的PK大舞台,比如笔者开展了“趣味科学实验小先生”秀、“科幻小说小先生”大比拼、“科学大发现小先生”赛等活动,请孩子们一一来展示自己设计或者喜爱的实验,撰写并展示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介绍最新的科学成果,等等。他们兴趣浓厚,准备充分,为了发挥最好的水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连平时不太受笔者重视的孩子也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惊喜。如班内平时“上课讲话大王”非常认真地展示了怡宝水的酸碱性测试与人体的健康展示,让班里的孩子们刮目相看,不仅让大家对他多了一些了解,也让这个孩子自信心倍增。每个“小先生”分享自己成果的同时,其他孩子都变成了“点评小先生”,他们一个个从或独特、或微小的视角弥补了教师一人点评的不足,也让展示的“小先生”收获良多。而作为老师,真的发现孩子们的潜力无穷,能量巨大,更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作为科学老师更不能小看小学生的大能力,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们的探究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和方式,在合作探究或集体探究的过程中,释放他们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以“小先生制”指导科学合作探究学习,从“小先生”们自身的能力特点出发,不仅发扬“小先生”的优势,还能弥补其他搭档的短板,这样能够更好地凸显出科学合作的教学本质,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利于我们规范教学活动,提高科学合作探究的目的性与有效性,让科学探究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