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产科建立RRT的调查与分析

2019-08-18唐仕肖詹燕云曾连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

唐仕肖 詹燕云 曾连英

【摘要】 目的 探究床头交接班模式(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产科建立快速反应团队(RRT)的作用。方法 本院于2018年1月开始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产科RRT建设中, 选取2017年1~12月于本院分娩的产妇3822例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2018年1~12月于本院分娩的产妇34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情况;比较培训前后医护人员抢救能力;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率、社会原因导致剖宫产率、阴道分娩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5.53%、0.96%、0.32%,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6%、1.75%、1.1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率1.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阴道分娩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AR沟通模式培训前, 12名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评分为(89.46±6.36)分, 优秀6名, 占50.00%;培训后, 抢救能力评分为(96.57±7.13)分, 优秀11名, 占91.67%;培训后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评分高于培训前, 优秀占比显著高于培训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9.01%(3386/3420)顯著高于对照组的97.23%(3716/38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559, 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产科RRT建立, 能够显著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提升护理满意度, 并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快速反应团队;床头交接班模式;抢救能力;护理满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97

分娩是一个危险艰难的过程, 其过程变化瞬息万变, 对各科室的合作要求较高[1]。RRT的建立致力于预测潜在的危险事件, 如心搏骤停、严重负性事件和无计划地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事件发生。在产科的日常护理中, 建立RRT用于预防高危妊娠等情况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2]。SBAR分别是指现状、背景、评估、建议, 能够对产妇目前状况、发病原因及解决方法等以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对于RRT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3]。因此, 本文探究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产科建立RRT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8年1月开始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产科RRT建设中, 选取2017年1~12月于本院分娩的产妇3822例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2018年1~12月于本院分娩的产妇3420例作为观察组。

1. 2 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产科建立RRT的实施方法

1. 2. 1 相关制度的制定 SBAR沟通模式的制定:按照SBAR交流模式的要求及本市护理质控中心制定的内容制定SBAR沟通模式的相关规定:S(situation)指产妇的姓名、年龄、床位号、入院时间、临床诊断及本排班期间出现的主要问题;B(background)指产妇入院时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A(assessment)指产妇在本排班期间的主要生命状况;R(recommendation)指将本排班期间获得的信息进行记录后整理下一班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及观察的情况及时间点, 在需要注意的事项中打钩, 并交于护理部备案。

RRT制度的建立: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第8版《妇产科学》及第3版《实用妇产科学》为依据建立RRT的启动标准。

1. 2. 2 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产科建立RRT的实施 科室制定RRT标准化模拟录像便于培训, 每次训练进行录像, 回放后相互评比。由每组的团队选举医生和护士中RRT的团队领头人, 按组排班。制定护士和医生的工作效率调查表, 根据观察病情和处理问题能力, 正确理解和执行医嘱能力, 抢救产妇技术能力, 按好、一般、差进行分析, 对于培训后抢救能力仍较差或一般的医护人员进行再次培训, 直至考核达标为止。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情况, 包括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剖宫产)、初产妇会阴侧切、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社会原因导致剖宫产、阴道分娩尿潴留、产后出血、阴道分娩出血。比较培训前后医护人员抢救能力。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 满意度判定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定,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情况比较 观察组会阴侧切率、社会原因导致剖宫产率、阴道分娩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5.53%、0.96%、0.32%,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6%、1.75%、1.1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率1.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阴道分娩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培训前后医护人员抢救能力比较 SBAR沟通模式培训前, 12名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评分为(89.46±6.36)分, 优秀6名, 占50.00%;培训后, 抢救能力评分为(96.57±7.13)分, 优秀11名, 占91.67%;培训后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评分高于培训前, 优秀占比显著高于培训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护理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理念对胆结石患者的应用研究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及价值评析
继发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