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优化措施

2019-08-18丘创华钟丽红李卓成彭紫元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优化措施新生儿

丘创华 钟丽红 李卓成 彭紫元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172例新生儿血液样本, 根据是否发生溶血现象分为溶血组(57例)和未溶血组(115例)。采集两组新生儿的血液标本, 利用贝克曼2700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尿酸(UA)、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清蛋白(ALB)、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两组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TP(68.11±4.77)g/L、AST(39.68±12.54)U/L、ALT(23.62±10.36)U/L、HBDH(425.35±28.95)U/L、CKMB(74.67±9.57)U/L均明显高于未溶血组的(62.12±2.68)g/L、(25.36±10.10)U/L、(16.68±8.33)U/L、(206.16±18.95)U/L、(36.35±6.02)U/L, TBIL(116.41±15.39)μmol/L、UA(234.41±11.31)μmol/L均明显低于未溶血组的(145.37±19.65)μmol/L、(281.72±13.62)μ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溶血样本容易对生化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诊治工作造成影响, 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溶血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样本;生化检查结果;优化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40

生化检验是当前临床工作中对各种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常用手段, 在保证诊断准确性、提高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但也有临床研究发现, 生化检验结果受到溶血样本、检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检验环境、采血方式、血液样本的保存以及检验人员的操作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溶血因素是影响生化检验结果最为常见的因素, 新生儿血液样本一旦出现溶血情况, 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等很容易遭到破坏, 不仅对生化检查工作造成影响, 同时也会影响到临床诊治工作[3]。新生儿因其体质的特殊性, 其采血工作相对于成人来讲也存在一定难度, 一旦发生溶血对其诊治工作也会造成影响。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新生儿生化检查结果中溶血样本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72例新生儿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是否发生溶血(血清与血细胞混合, 无法分离)现象分为溶血组(57例)和未溶血组(115例)。溶血组男32例, 女25例;胎龄29~40周, 平均胎龄(38.5±2.5)周;日龄2~30 d, 平均日龄(11.3±7.2)d。对照组男65例, 女50例;胎龄28~41周, 平均胎龄 (38.6±2.6)周;日龄3~31 d, 平均日龄(11.4±7.3)d。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对两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应对质量以及检验标准进行严格控制, 将采集标本置于试管中并根据不同组别贴好标签。

1. 2 方法 首先采集两组新生儿的血液标本, 采血部位应避开皮肤薄弱位置, 选择在额头中间位置。待静脉穿刺成功后将采集到的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射至提前准备好的试管中, 从而保证其与抗凝剂更好地混合, 保存好血液样本并将其送至实验室, 过程中避免剧烈晃动。两组血液样本利用贝克曼2700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验, 其敏感度和准确性均较高, 实验试剂选择仪器配套的试剂, 检验程序严格根据生化分析仪的操作說明进行。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尿酸 (uric acid, UA)、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AST)、谷丙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清蛋白(albumin, ALB) 、羟丁酸脱氢酶 (hydroxybutyric dehydrogenase, HBDH) 、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 CKMB)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TP、AST、ALT、HBDH、CKMB均明显高于未溶血组, TBIL、UA均明显低于未溶血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溶血指的是人体红细胞破裂使得其中的化学成分进入到血清当中, 在对血液样本进行生化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生溶血则很容易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进而影响诊断和治疗工作[4]。新生儿作为特殊群体, 若发生溶血而影响到其诊治工作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引起新生儿发生溶血的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等两大类[5]。化学因素主要是由于抗凝剂的使用等对检测样本造成影响引起的。物理因素主要指血液样本在运送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引起样本的剧烈晃动、红细胞破裂等引起的[6]。溶血对生化检验造成的不良结果主要包括:红细胞破裂导致在对红色素进行对比分析时影响到比色检验结果;对蛋白质的检测造成阻碍;红细胞中生化成分浓度超过血浆浓度则很容易对检验结果造成负面影响[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TP(68.11±4.77)g/L、AST(39.68±12.54)U/L、ALT(23.62±10.36)U/L、HBDH(425.35±28.95)U/L、CKMB(74.67±9.57)U/L均明显高于未溶血组的(62.12±2.68)g/L、(25.36±10.10)U/L、(16.68±8.33)U/L、(206.16±18.95)U/L、(36.35±6.02)U/L, TBIL(116.41±15.39)μmol/L、UA(234.41±11.31)μmol/L均明显低于未溶血组的(145.37±19.65)μmol/L、(281.72±13.62)μ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提示溶血样本容易对生化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因此在检验过程中需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防止新生儿溶血情况的出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①确保检验设备的质量。医院采购人员在购买设备时应确保从正规渠道进行选择, 同时在购买前要对检验设备的质量进行检测。在购买的各个环节均要严格把关, 对设备治疗做好严格把控。此外, 在实际采血操作过程中选择的采血设备应尽量为一次性的, 从而避免不同血液样本之间相互影响;②保证操作方法正确严格。叮嘱病房护士在对新生儿进行采血时应对新生儿血管位置、采血部位等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穿刺采血过程中也要严格根据各规程进行, 留意采血注意事项, 保持耐心、责任心, 确保足量采血, 同时也要关注新生儿感受, 减少其疼痛;③保证样本质量。检验人员在成功采集新生儿的血液样本之后应注意合理保存, 可将装有血液标本的试管进行加塞, 避免因为水分挥发而造成血液浓缩, 进而引起血液生理成分浓度的过度增长。在运输样本时也要做好保护工作, 减小操作幅度, 动作尽量轻缓, 从而防止采集到的样本出现红细胞破裂的情况。对采集样本进行常规抗凝之后迅速对其进行离心, 从而防止因为运输或保存过程中造成的溶血现象发生。做好血液样本的保存工作对于降低血液样本溶血率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 新生儿在进行生化检验时若发生溶血则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一结果值得临床工作者注意, 同时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应注意从设备选择、操作方法以及样本保存等各方面努力, 减少溶血情况的发生, 提高检测準确性。

参考文献

[1] 陈信光. 生化检验结果中新生儿溶血样本的影响与优化措施研究. 中国医学工程, 2016, 24(1):10-12.

[2] 龚正.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3):406-407.

[3] 罗祖军, 邹德学, 王强, 等.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 重庆医学, 2014, 43(22):2879-2880, 2883.

[4] 谢晓婷, 毛凌哲. 溶血对11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 检验医学, 2015, 30(10):1002-1003.

[5] 卫俊霞. 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及优化措施.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24(2):445-446.

[6] 瞿志杰. 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及优化措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6):47.

[收稿日期:2019-01-22]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浅谈基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市政工程招投标
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