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觉统合训练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对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9-08-18黄志烽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9期

黄志烽

【摘要】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对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3例高危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感觉统合训练治疗,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得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65.8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儿GMFM-88得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GMFM-88得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明显提高高危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关键词】 高危儿;感觉统合训练;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104

随着妇产科技术发展, 高危儿存活率不断提高, 高危儿逐渐增多, 很多高危儿都会发生功能障碍后遗症或者发育落后, 其早期主要表现为粗大运动功能落后于同龄儿, 因此早期监测和干预十分重要。临床上针对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常采用已证实有确切疗效的中医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1, 2], 但仍有部分患儿康复效果不佳。感觉统合训练是在感觉统合理论的基础上, 使大脑整合、综合处理各种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环境刺激, 并对其作出正确应答, 以此来促进脑神经元髓鞘化与神经功能成熟的训练方式[3, 4]。近年来, 临床上发现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感觉统合训练疗效更好, 故进行本次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83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 年龄3~12个月, 入组患儿均具有早产、病理性黄疸、低出生体重、围生期缺血缺氧或新生儿感染等危险因素, 且其临床运动发育水平均低于正常同龄婴儿发育水平。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男20例, 女22例;平均年龄(6.21±1.80)个月;其中早产10例, 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 黄疸12例, 新生儿感染11例, 其他2例, 混合4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8例;平均年龄(6.11±1.18)个月;其中早产11例, 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 黄疸11例, 感染12例, 其他2例, 混合3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标准 ①患儿有先天性或者遗传性视觉、听觉障碍;②患儿合并有癫痫以及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等;③患儿合并有其他肌肉神经类疾病;④参与者不能坚持完成12周的康复疗程。

1. 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 包括中医传统推拿与西医运动疗法。中医推拿在经络辨证的指导下采用小儿推拿, 本研究选择肾俞、命门、气海、督脉及背部膀胱经穴位, 进行推、拿、捏、按、摩等手法操作, 30 min/次, 1次/d, 5次/周, 持续治疗12周。运动疗法主要采用Bobath运动治疗手法, 40 min/次, 1次/d, 5次/周, 持续治疗12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 15 min/次, 1次/d, 3次/周, 持续治疗12周。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包括以下4种:①听觉训练:播放不同音质音色的歌曲, 提高患儿对声音的敏感度;②视觉训练: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患儿注意, 移动玩具, 吸引患儿注意力, 引导其视觉追踪;③触觉训练:通过从躯干部到四肢部由轻到重抚摸患儿, 刺激并锻炼其触觉感知能力;④运动觉训练:选择舒适环境, 让患儿进行抬头、翻身、屈曲四肢等运动, 适当刺激患儿运动觉。其中3~6个月患儿着重加强触觉以及前庭感觉的统合训练, 如控制头颈胸保持中位、认识手及练习抓握及翻身等训练;7~12个月患儿除上述之外着重加强视觉和听觉的统合训练, 如视听觉跟踪、注意力控制等, 以上所有训练均由有经验的治疗师实施。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GMFM-88得分情况。GMFM-88共88项测试, 每项有4个等级评分, 分别为0~3分, 计算总分及总有效率, 量表得分越高, 表示功能状态越好[5]。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正常化:异常表现以及残留的原始反射消失, 肌张力、运动功能均正常;有效:运动功能有效改善, 但仍存在原始反射残留, 且肌张力异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6]。总有效率=(正常化+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65.8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88得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儿GMFM-88得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GMFM-88得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进步, 具有导致脑损伤高危因素的高危儿存活率不断提高, 这部分群体生长发育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粗大运动功能障碍。而人脑中神经细胞增生期为妊娠3个月~出生后1歲, 超过这一阶段, 神经细胞将不再增生[7, 8], 所以为了患儿今后有更好的生活, 应及早进行康复治疗。但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推拿及运动疗法效果欠佳, 部分患儿仍然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 表现为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过强或反应低下等症状, 感觉统合训练通过输入各种感觉刺激信息, 提高大脑感觉信息的调节能力, 帮助患儿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应答, 从而提高患儿学习能力、运动计划能力、组织能力[9, 10], 近些年来, 临床研究发现, 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感觉统合训练疗效更好。

为了更好地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采用GMFM-88对婴儿的运动发育进行评估, 降低人为操作产生的误差, 使结果更准确。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65.8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对高危儿早期增加感觉统合训练比只进行常规康复更有助于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得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因为传统的常规康复注重被动运动, 缺少各种感官方面的训练, 对粗大运动功能刺激量不够, 而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不同程度的感觉、知觉、运动训练, 不断地刺激患儿大脑, 引起高危儿大脑中枢一系列习惯性正反馈, 利用婴儿的大脑一定可塑性和易变性, 更好地改善了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也有可能是因为增加感觉统合训练后外界输入大脑更多信息刺激, 从而增加患者的脑部活动, 这样促使大脑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更多信息, 通过重新组织大脑皮层激活一部分本处于休眠状态的脑细胞, 促进大脑的形象思维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 对高危儿早期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适当的感觉统合训练, 对其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患儿成年后的生活质量, 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 熊霖, 何粒立. 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婴儿粗大运动发育迟缓147例疗效观察. 中医儿科杂志, 2014, 10(4):57-59.

[2] 王培玲, 魏秀红. 感觉统合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山东医药, 2012, 52(35):48-50.

[3] 赵旸, 董继萍, 王小菊, 等. 感觉统合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应用. 中國临床康复, 2005, 9(28):110-111.

[4] 孙晶, 王晓东. 脑性瘫痪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适应性发育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 32(1):68-70.

[5] 马丹, 李娜, 王秋, 等. 感觉统合训练在高危早产儿早期干预中的疗效分析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32):125-128.

[6] 马文丽. 感觉统合训练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对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临床研究, 2019, 27(1):186-187.

[7] 张亚男, 陈伟, 巩尊科, 等. 感觉统合训练对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中国康复, 2017, 32(5):355-357.

[8] 胡玉汝, 尚清, 贾志广. 早期感知觉输入对脑损伤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8, 9(5):75-76, 80.

[9] 林年年, 周婷, 张佳. 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 6(2):162-164.

[10] 屠长兰. 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患儿智力康复中的临床疗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239-240.

[收稿日期: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