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

2019-08-18王佳彬徐佳华吴桂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修补术腹股沟复发率

王佳彬 徐佳华 吴桂滨

【摘要】 目的 比较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65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1例, 复发率为2.86%;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2例, 复发率为6.67%;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3, P=0.466>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2%(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4%(7/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上,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可获得理想效果, 但相对而言,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安全性更高, 可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29

腹股沟疝是外科临床上的常见和多发病, 以往临床上采用有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 但患者术后伴有剧烈疼痛, 且术后复发率高, 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上应用逐渐增多, 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体现在手术指征广泛, 无需做腹股沟广泛解剖, 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1, 2]。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 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治疗形式, 两者各具优缺点, 本研究拟以65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5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 4]:①入院后均接受临床诊断, 确诊为腹股沟疝;②患者无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③无严重肝肾功能或心脑功能障碍;④遵循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的原则开展研究, 随机分组经伦理部门批准通过。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25~72岁, 平均年龄(58.45±11.15)岁;病程0.5~6.0年, 平均病程(3.61±1.04)年;疾病类型:直疝14例, 斜疝1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5~73岁, 平均年龄(58.49±11.17)岁;病程0.5~6.0年, 平均病程(3.62±1.05)年;疾病类型:直疝15例, 斜疝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沿腹外斜肌纤维方向切开皮肤, 分离精索, 上端至腹膜外脂肪, 下端至耻骨结节。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行高位结扎疝囊后, 于精索下方放置平片, 补片上方开口穿过精索, 补片下端圆角缝合2针以上, 固定在腱膜组织, 对腹内斜肌腱膜、补片上侧叶缘、补片上端开口行间断式缝合, 而后逐层缝合皮肤。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扎疝囊后, 离断, 缝合疝囊与伞状填充物尖端, 在确保内环口底部和边缘平齐时, 将填充物塞入, 缝合固定, 平片进入方法同上。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 分值0~10分, 分值越高疼痛情况越严重。②术后随访6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疼痛、感染、尿潴留。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1例, 复发率为2.86%;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2例, 复发率为6.67%;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3, P=0.466>0.05)。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2%(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4%(7/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多发病,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有张力疝修补术, 但是有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多, 患者术后疼痛严重, 且术前需要评估有可能的并发症, 操作复杂, 效果不理想 [5]。近年来,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上应用愈发广泛, 其优势体现在操作简单、术后疼痛小、手术时间短等方面。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操作性更高,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可以有效改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其身体康复[6-8]。

本研究通过比较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1例, 复发率为2.86%;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2例, 复发率为6.67%;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3, P=0.466>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2%(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4%(7/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采用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复发率相似, 这说明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 对患者身体恢复有利。但相比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这说明此种手术方法相对而言安全性更高, 这主要是因为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对相对薄弱的腹横筋膜进行修补, 能够增强腹股沟后壁, 操作较为简单, 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小。

综上所述,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显著, 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可获得理想效果, 但相比较而言,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优势更突出, 安全性更高, 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锐甜. 腹股沟疝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6):107-108.

[2] 黄林刚, 潘立军, 吴楠. 比较平片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 23(2):53-54.

[3] 方楚锟, 马越群, 魏少阳.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5):49-50.

[4] 王新平, 陈进红, 张华, 等. 开放式腹膜前间隙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95例对照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24):178-181.

[5] 魏康林. 腹股沟疝气充填式无张力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3):118-119.

[6] 吴迟, 高峰.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比较.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10):1449-1450.

[7] 黄壮生, 吴俊伟, 李颖. 疝环充填与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对比. 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3727-3729.

[8] 刘春.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18):61-62.

[收稿日期:2019-01-11]

猜你喜欢

修补术腹股沟复发率
甲硝唑联合银尔舒治疗阴道炎的价值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细致化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腹股沟疝不可轻视,科学护理很重要!
腹股沟疝有哪些表现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股沟疝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