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梵心鸿迹 片羽弥珍

2019-08-17达森

东方收藏 2019年7期
关键词:题跋弘一法师温州

达森

1921年3月,42岁的弘一法师自杭州赴温州,居庆福寺,开始了他在温州的弘法修行。在弘一大师的全部僧腊岁月的24年中,在温州断续驻锡近12年之久,几乎占其全部僧侣生涯的一半时间。温州,无论是地理居住空间意义上,还是弘法传法时间阶段意义上,都是弘一法师名符其实的“第二故乡”。在温州期间,法师留下墨宝无数,无一不是彰显佛法精神、阐扬修为境界的珍贵存照。而其间有一件特别的手迹册页,诸多温州前贤题跋其上,极具文献价值。

这是一册由弘一法师手书《华严经》经文“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装裱而成的册页,册页的笺条为戴学正所题。笺条题“弘一法师墨迹,丁巳冬(1977)云叟盥手题”,钤有“云”“叟”两枚篆朱小印。戴学正(1914—1984),号云叟、岷冈老人,温州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师从王震、吴湖帆。与名画家楼辛壶、吴茀之、苏昧朔交谊深厚。1949年后返温,以传授画业,组建书画研究社,卓有成就。著有《文艺心理学》《松台画语录》《戴学正山水画谱》等专著。

内页有方介堪题“弘一上人手蹟”“笔臻三昧”两页,题于“丁巳(1977)仲夏”,钤有“方氏介堪”“方岩”“介堪”“方岩之印”四枚印章。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

弘一法师手迹后有曾耕西题跋,钤有“耕西”一印。跋曰:“珍如拱璧书贝叶,弱翰我惭微入玄。云来云去悭一面,俗尘未了恨无缘。弘一法师两度来温挂锡,余仆仆风尘未获趋谒,今将其遗墨见示,嘱题敬赋一绝以志景仰。戊午(1978)冬月,曾耕西识,时年八十又五。”曾耕西(1893—1990),永嘉人。10岁从父学书,先学柳、后习颜,作书浑厚大方。24岁书“中华书局”招牌字,崭露头角。温州市内店招牌匾多出其手笔,足见其书法受人推崇之至。

复有装为三页的苏渊雷长跋一通,跋曰:“绳床坐卧参三昧,性海华严演十玄。卅载永嘉悭一宿,重来重谈墨香缘。此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句,沙门月臂弘一大师壬申十月书于温州城下寮,善师离温到录后此品,时年五十有二岁。嘱为题记,自己敬缀一绝,藉申景仰。壬子(1972)小雪,钵水居士识于永嘉。”——苏渊雷此跋的重要性在于,说明了弘一法师手迹的书写时间与地点。通过弘一法师年谱考证,可知, 弘一法师应当于1932年(壬申)10月在温州庆福寺书写了这一纸经文的。

苏渊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圆,浙江省平阳县玉龙口村(现为苍南县钱库镇)人。早年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所编辑、中央政治学校教员、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国文讲席、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兼第一处长等职。后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专治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研究独到,主要著作有《名理新论》《玄奘》《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余事书画,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

还庐居士题跋为:“重题弘一大师手迹。字如桃有墨,琴亦可无弦。入木三分静,挥毫一味禅。南山穿铁砚,闽岛谈金仙。两度驻瓯锡,瓯人岂少缘。还庐居士时年八十一,戊午(1978)端阳。”——还庐居士,其人未详,可能即为此册页在上世纪70年代的收藏者。

王敬身的题跋题为:“题弘一法师普愿遗墨”。跋曰:“断简流弘愿,悲心接万灵。潮音寂左海(师示寂于闽之鼓山),清曲付东溟(师早岁曾游日本治乐艺,尝现身菊部)。遇化怀高躅(师曾驻锡吾温),迎覆见独醒。经筵无马祖(师与先师马湛翁同游日本,交甚契,今湛师亦归道山有年矣),复此挹芳馨。丁巳(1977)季冬月,逊葊。”

王敬身(1905—1992)字景逊,号逊庵,温州人。三十歲从职闽南漳州,后供职于国民政府考试院,任诠叙部专员。期间,入乌尤山复性书院,受业于大儒马一浮门下。回温以中医为业,时与乡贤刘贞晦、梅冷生、夏瞿禅、吴天伍、郑有陶等,斟酌诗文,弦诵不辍。晚年在松台山麓设帐授徒,讲授诗法。著有《诗法指要》《逊庵诗集》《王敬身诗文集》等。

林镜平的题跋为:“已断尘缘参佛法,尚留拱璧在人间。众生沉溺何从度,普愿皈依出宇寰。弘一法师精于书法,偶一染翰,得者重为拱璧。此乃先父昔年题法师手迹语。先父与法师为同学挚友,交情颇笃。今对遗墨缅怀,世谊益增景仰。敬缀一绝于后,固知法师宏愿所在,不徒以书法重也。戊午(1978)暮春瑞安林镜平识。”——从林镜平的题跋来看,其父林大同当为此弘一法师手迹的原藏者。只不过到林镜平题跋的1978年时,手迹可能已不再归林家所有。

林镜平(1900—1997),林大同子,1916年曾考取日本官费留学生,1929年7月,学成回国,致力于医学事业。1941年返乡,在瑞安自行开业。1949年任温州瓯海医院院长,兼温州市卫生局局长。终生从事医学事业,成就卓著。其父林大同(1880—1936),上海南洋公学毕业,与李叔同、黄炎培、马一浮、邵力子等为同班同学。工诗善书,是留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的著名木土工程师,归国后致力于浙江交通水利事业,1936年卒于任,遗有《伦理学》《鉴止水斋谈屑》《瑞安林氏印存》等。

董朴垞题跋为:“右系弘一法师墨迹,此书法整齐挺秀,深得汉魏六朝之秘技。师俗名李叔同,平湖人。壮岁留学日本,治美术更习音乐,回国后任教浙江师范学堂。数载与尊经、亨颐交最契,弟子有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等,皆能传其学。旋从马一浮游虎跑,见人出家志感动。归辄散一切私物衣服,而亦去薙发出家矣。法名演音,字弘一,晚年号晚晴老人。自此尘缘志脱一屑,瓶钵云游四方。曾两度来温,客城下寮,擘纂经典,今遗迹尚在,盖由乡生辈林同庄等指示也。以后往宁波、上虞、杭州、厦门等地僧寺讲经弘法,听法者众,终日不胜劳瘁。圆寂于闽之鼓山,享寿六十有三。丁巳(1977)除夕董朴垞摘录旧作《民国史稿》本传于永嘉寓庐。”

董朴垞(1902—1981),名允辉,号敬庵,瑞安县城人。1922年,董朴垞负笈杭城,考入浙江工专,旋承同乡财政部次长项骧之聘,担任家庭教师。1930年,适值北平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招考研究生,颇受国学大师陈垣所长赏识,经审核破格录取,成为燕大国学首届研究生。著名学者白寿彝、容庚当年都是他的同学。编写《中国史学史》,全书二十余万字,实开我国史学有史之先声。书法师法翁同龢,曾为温州五马街、府前街多家商店题书招牌。终生以修学著书为事,教学之余,撰写学术史稿,著作共有15部,已出版的有《清代学术编年》《中国史学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正史编纂法》《俞曲园年谱》等,未出版的有《中国史学史长编》《民国史稿》《桐城古文研究》《乡邦文献集》《修学庐文稿》《修学庐日记》等。题跋当为其未出版的《民国史稿》中关于弘一法师的小传,足见其治学精神之谨严。

吴鹭山的题跋为:“龙象猛谁俦,蹴踏万缘落。风月浩无边,横超即出谷。大师戒律徒,宗风南山续。飘然孤鹤姿,飞锡来庆福(庆福寺在永嘉东城下)。忆昔叩禅关,幸容礼白足。冰雪到骨清,荡尽阎浮浊。别后忽有贻,华严缀珠玉(承师兄惠华严集联一册)。仰见老婆心,不厌百回读。挥翰皆法施,垂露拟静穆。至今四十年,仪形常在目。住世若云烟,观身如电雹。花枝半偈留(师圆寂时作偈云,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一粲证正觉。右录旧作,追怀月臂上人一首。匏翁。”——这首吴鹭山原作于1962年的追怀弘一诗,没有留下题写时间,应当是吴氏看到此册后,缅怀所题,时间应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

吴鹭山(1910—1986),原名艮,一名天五,又名匏,晚号鹭叟、匏老。温州乐清虹桥南阳人。先后执教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和永嘉县立中学(现温州二中)。1956年调至浙江教师进修学院任中国文学教研组组长。著有《苏转诗选注》《读陶丛札》《杜诗论丛》《王梅溪诗文及年谱》《周易学》《读庄十札》《陆游诗萃》《光风楼诗词》和《光风楼随笔》等。

通观此弘一法师墨迹册页,竟有九位温州前贤的题笺或题跋。其中,题写时间最早者当为1972年苏渊雷题跋,最晚的是曾耕西1978年冬的题跋。在这些洋洋洒洒、琳琅满目的题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曾来温弘法的弘一法师的无限敬仰之情。九位温州前贤,作为弘一法师第二故乡的“家乡人”,以各自的方式与大师对话,其间情谊真挚感人,其中情怀耐人寻味。此或为弘一法师书迹的又一故实,或为温州乡邦文献之补遗,更可为佛法殊胜、万世永瞻的又一传神写照,值得世人珍藏与追思。

猜你喜欢

题跋弘一法师温州
好玩的温州乐园
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因为那是属于你的东西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中国画题款中的钤印艺术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
弘一法师的慈悲心
梁启超藏书题跋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