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何维朴书画艺术中的笔墨

2019-08-17徐卫朱颖

东方收藏 2019年7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书法

徐卫 朱颖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各地画家云集沪上。中西文化的碰撞,思想上的变革,促使艺术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文人画与通俗的平实题材相结合,西方式的写生写实出现,以金石书法写意入画的开始。在这画论与创作的互动极为普遍且活跃的时代,以何维朴(图1)为代表的传统画家们则坚守清初四王山水的“正统”,在“复古”的同时努力加以创新,所画山水气韵劲逸,恰似一股清泉兀自静静流淌。

何维朴深厚的家学渊源

道县在唐为州,在元为路,在明为府,是稻作文明之源、更是湖湘文化之源。道州何氏家族——这个在湖湘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家族,不仅产生了权高位重的工部尚书、一品提督;还产生了“有清二百余年第一”的书法家;并有着“十五代秀才世家”之美称。这样绵延六代的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世家,在晚清书坛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无出其二。

1788年湖南道州(今道县),16岁的何凌汉应府试第一,从此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探花出身,官至工部尚书。一代名儒,长于诗文、书法,时重大诰册文字,多出其手;所书碑版,传为珍品,著有《云腴山房集》。何凌汉不仅本人有较高的学养,更是特别注重对其子女进行立身处世、道德思想方面的培养。一门四子,何绍基(图2)、何绍业、何绍祺、何绍京,均才情卓越,名重一时,时称“何氏四杰”。四兄弟也继续承袭了何凌汉这种严格教育子女的方法。在何氏四杰的后裔中尤以何绍基之长孙何维朴(图3)成就最大。

何维朴是何绍基之孙。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蝯叟。为晚清著名书画家、诗人,兼通经史碑学。维朴父庆涵,字伯源,清咸丰八年举人,官主事,亦擅书法,得绍基风韵。其三位叔父均善书法,尤精颜体。维朴幼承家学,官至内阁中书,清末任上海浚浦局总办,辛亥革命后,舍官以卖画为生。书法克传祖砚,学颜真卿,且融汉魏而自成一体。少精篆刻,宗秦汉,晚年倦于酬世不复作。有印文曰清凉山下转轮僧。收藏古印甚多,有《颐素斋印存》六卷传世。

何氏一门大儒辈出,原为家风森严,至何凌汉始几代均有较高道德修养,为官则身正廉洁,治学则勤勉谨严。何维朴在这种家庭的熏陶和教育下成长,虽受益良多,却也束缚了他的艺术天性。因是官宦世家,道州望族,且多擅书画,家中所藏之古字画必不在少数,维朴自幼临学,必卓尔不群,其对于古画之鉴别尤精。想来作为祖父的何绍基对这位少有颖悟,又仰慕他的长孙也是喜爱有加。书法自不必说,画则以山水著称,宗娄东四家,清远高妙,无时流霸悍草率习气。《海上墨林》称其“虽服官,而意非所属”,张鸣珂在《寒松阁谈艺琐录)一书中,赞其山水画是“濡染林立,景物遐,近今之杰出也”。近代著名文学家李通秋也在册内赞其“笔笔自然生动,劲逸气韵深厚不入俗格”。

如此深厚的家学虽为何维朴的书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然儒士的清高迂腐,八股文百年不变的形式,到底还是制约了何维朴的创造力,治学的严谨终究还是超越了绘画的浪漫。

何绍基的书法艺术对其笔墨影响

何绍基,何凌汉之长子。清嘉庆四年农历十二月与弟绍业一同出生(孪生)。幼年家境贫寒,一生清廉,刚正不阿。后遂绝仕途,放游山水,以咏诗、著书、写字自娱。精通经史、小学,旁及金石文字,于诗造诣尤深,人称“晚清诗人中学苏(东坡)最工者”。一生留下两千多首诗词。何绍基一生最大的成就还是书法艺术。他终身刻苦练习,孜孜不倦,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他所创书体,既有北碑沉郁雄强的力感,又有南帖潇洒飞动的神采,是中国书法艺术中一支生命力很强的流派。

何氏家族几代人,几乎个个都精擅书法,为晚清书坛上绝无仅有书法世家,名门望族。且端详何绍基之生平,正如学者何孟侯所言:何绍基在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究其成因,除了其勤奋态度和人生阅历之外,所处之书家世家和书法理论与艺术潮流时代,亦对其有着深大的影响。另外,他所创的回腕法(據传其执笔时,手臂高高悬起,弯成半圆,手腕弯成半弧,虎口成水平状,上面可放搁一小酒盅)和自己的书写理论见解,亦造就了他独特的书学成就。

作为何绍基长孙的何维朴,出生便浸润于这丰厚的家学之中,家风如此又得其祖父书法之真传,耳濡目染之间,早早便是集大成者。笔者特选择二者行楷对联各一,因二何均由颜入手,故其书法近取颜鲁公。且从二副对联相比中可见,何维朴书法整体上继承其家学,在祖父何绍基恣肆浪漫的书风中选择了一种较为沉静的表达,所作书法更现雍容散朗之态,也与其山水作品中一贯以柔和、平正的基调中求刚的笔墨相似,这恰恰符合了清“四王”所孜孜以求的笔墨境界。

众所周知,以“四王”为代表的清代“正统派”以传统笔墨为宗,侧重于笔墨美,使得中国文人山水画开始在画貌上向着半书法式的抽象化方向发展。何维朴从祖父身上继承了正宗的衣钵,而他祖父所承袭的是以前一整个脉系的书家先辈。据有关资料载何绍基之书乃融汇历代大家之精华,真、草、隶、篆各体无一不精,且自成一家。他的隶书更别具一格,足与隶书大家邓石如雁行;他的楷书既有唐人的法度,又有六朝的风骨;他的篆书出入周秦籀篆,用笔遒劲,古拙而奇趣;他的行草以颜鲁公为基础,配以篆和魏碑等笔法,铸成了一种新的书风。

何维朴,这位出生就站在“巨人”肩上的书法世家子,其笔墨之精湛与祖父何绍基无出其右。然若不能再造一书法高峰,何不创一山水极致!何维朴将得之祖父的高超笔墨融入山水画中。观维朴之山水,多以墨笔出之,即便设色,亦往往略施浅绛或是略点青绿。以书法笔墨营山水,不但得文人画三昧,深厚的家学与书法学养在画作中抒发得淋漓尽致。那些山石、树木线条流畅恣意;墨色“淡中求浓”,淡而不薄淡中见苍厚;各种皴擦点染似信手拈来,“毛”与“涩”表现了“形浊”而质清的艺术效果,浑厚清逸之趣跃然纸上。深厚书法底蕴在滋养何维朴山水画的同时,也为其创作变革带来了一定阻碍。太过精于笔墨的趣味,便会乏于创新,而流于陈式。太过讲究中正平和之美,便会忽视画中具体景物,而不免单调。

清“四王”艺术风格对其笔墨影响

明代前、中、后期,中国绘画以环太湖为重心,分别诞生了浙派、吴门画派和松江画派三大主流画派。进入清代,在太湖入江通道娄江河畔太仓(亦称娄东),诞生了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画派——“娄东画派”,它以太仓人王时敏、王原祁和王鉴为核心,加上王翚则为“清初四王”。

清初的四位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系出大儒名门。王原祁的祖父王时敏,作为董其昌画学的嫡传,与同宗王鉴共创“娄东派”,为清初画坛的正宗。王原祁幼承家学,从祖父观习绘画,并遍临家藏丰富的名人古迹。到而立之年已是无人能敌,被奉为这一伟大脉系的正传,是天下文人、画者所遵信的规条之一。历史常常以它惊人的相似在某刻重逢——王时敏与何绍基;王原祁与何维朴。据载何维朴画宗法四王,尤近娄东,多仿古之作,笔意沉静,但乏于创新。即便至辛亥后,其与众位海派艺术家交好,又热心于画会,发起了豫园书画善会与中国金石书画赛会,及上海书画研究会。但在那个以吴昌硕为首粗笔写意横行的海上,何维朴仍谨守四王衣钵,静心摹写王原祁。

如果说王原祁的家世背景乃是促使其追循正宗画风的主因,那么,百年后相同际遇的何维朴何尝不是如此。严谨的家学,让何维朴不能也无法偏离这种“正宗”,甚至在其內心也会偶有与历史重合的欢喜与骄傲,这种与生俱来的世家优越感使其更看中自身画作是否为“正宗”。在何维朴的山水画中,他直接地将自己定位于某单一风格之中,并认定其为最佳传统,在他的想法中这也是唯一的传统,自此便从未偏离过这个正轨,以至于海上“百花齐放”,他仍偏执地坚持着“四王”的“法之极致”,以固定的章法与格局为依归,并时时不离传统。

综观“四王”绘画作品(图4),他们的画跋无不是“摹”“仿”“临”“抚”前代先贤。其实这并非简单的摹仿,而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一种笔墨创新。如王原祁作画更加强调笔墨本身的表现力,其《仿古山水册》十二帧均以淡墨作山石,处处见笔,又浑然一片,或横笔铺面,或干笔皴擦,或湿墨堆点,笔墨清晰,气脉相连。安徽省歙县博物馆现藏何维朴《仿古山水画》册八帧(图5,纵29、横17.5厘米),为仿赵大年、柯九思等诸名家山水画。在此册中,其虽为模仿古人,却也不是完全的临摹。他采用了平远法构图,延袭“四王”的传统,吸取古人绘画中的程式和经典的同时,将书法笔墨用到精致。树干以中锋用笔勾出,兼以淡墨稍作皴染;山石用细密的披麻皴绘出后加以渴笔淡染;山中杂草丛柯则以卧笔横点出之;在云烟的处理上,其无墨求染之妙,为之叹服。同时他在画册中融入了篆箍法,因而画面气韵劲逸,神形俱现。可见作为何绍基之孙的何维朴将其书法的家学,与“四王”所提倡的对笔墨美至高渴求,进行了技巧性的完美融合。给人以“无画处皆有妙境”“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坚持传统固然重要,但是真正困难的是,画家在这个权威传统的重担之下,仍画出高水准的原创作品。在这一点上何维朴远没有王原祁幸运。虽同是高门出身,王原祁所处时代正为稳定发展中,亨通的官运更使其摹遍宋元名家。王原祁作为这一脉传统中的最后一位大师,虽一直努力以发展绘画的完整性为旨趣,然最终仍走上了极端之境(图6)。“四王”以后,宋元的“境由物生”更是变成了“笔墨生境”,以至后世的画家对于形式与典范的追求越来越极端化。这种“为笔墨而笔墨”的创作大大削减了画面内容的丰富性。而这笔墨还必须是古人经典的有据可查的“笔墨”,于是画面形式的丰富性也被削减了。这从何维朴的山水画作中便可窥知一二(图7)。因其于宋元诸家未能深涉并收,且不事写生,故大多作品丘壑少变,神韵相似,风格多样性较为欠缺,以至整体格局不高。

综上所述,何维朴书画艺术中的笔墨现象,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生存方式与文化选择。作为清代遗老之一的何维朴,自身优越的文化品格,使他自觉在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决地保留并延续下来。这种对“复古”的坚持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中国画独特性的坚持,也是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坚持。

“四王”对中国画艺术语言集大成的努力与贡献在中国画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图8)。何维朴作为一代大书家之传人,在传承的同时无可避免地将笔墨这个中国画最传统的语言在绘画中发展到了极致。然而恰恰又是这种固执的坚持所产生的不可变通,使得其无法再超越与突破。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书法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诗书画苑
笔墨厨神
程灿山水画作品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