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
2019-08-17张文娟
张文娟
摘 要:现阶段,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積极运用合作教学法、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以及设计提问环境,深入落实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还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促使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效率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学中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习高效进行,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高度重视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以随时展示生动立体的教学视频。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或者立足于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课本中的知识,学生在深思熟虑中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效率,这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十分有利。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法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以及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入生活化教学法,从而深入挖掘文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情景,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深思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文中知识,有利于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例如:学习《山中访友》时,教师边讲解课文内容,边带领学生欣赏山间的美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能够实现学生高效学习。可见,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挖掘文中生活化元素,开展生活化教学,便于学生轻松理解课文主旨思想,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十分有利[1]。
二、应用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查找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微视频,设计教学课件,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图文并茂的画面,呈现直观的课件,以取代写板书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用全新的教学手段,随时展示出教学视频、课件,将声音、文字、图片、影像融为一体,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用信息技术搜索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快速展现与课文相关的微视频,促使学生认真观看,学生边看边思考和分析课文描写的画面,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使学生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还对语文课程感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在学习中更主动、更积极,并高效学习知识,进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合作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近些年广泛应用于农村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模式时,应先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之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确保各个小组中都有不同的学生,引导各组学生相互合作,一起探究和总结文中的生字词和段落大意,促使合作小组明确学习目标,主动投入到合作中,共同探究文章内容,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为了营造活跃的氛围,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激发各组学生主动合作,使学生一起分析和探究文中描写春天的段落,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并掌握文中字词句的含义,必然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
四、设计提问环节
当前,教师在讲解语文课程内容时,应格外注重设计提问环节,使学生对问题充满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探究课文内容。教师在充分了解这一点后,在课堂上先传授语文知识,之后,在恰当的时机提问,以此引入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在深入分析问题后,认真探究文章段落大意,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并且,学生边探究边思考文中的语文知识,在深思中归纳答案,有效增强其自主探究能力和总结能力,同时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进而主动举手作答。此时,教师应依次引导学生说出答案,结合学生表述的想法,予以补充和讲解,还应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课文主旨,这样才能全面整理出正确的答案,使学生明确如何解决问题,并梳理学生思路,使学生在日后学习中能够深入理解知识,高效学习知识点[3]。
总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应创新教学方式,落实合作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提问教学法以及应用信息技术,展示直观的教学视频、幻灯片,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曹北燕.浅析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黑河教育,2018(12):45-46.
[2]马春红.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家庭作业习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杨积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63-64.
注: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04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