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
——基于东盟国家大众媒体涉华报道的舆情分析

2019-08-17文/罗

传媒 2019年14期
关键词:负面态度政治

文/罗 奕

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有多个维度的传播和塑造方式。即使在自媒体日益强大的今天,以报刊和广播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在影响国家形象传播方面依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东盟十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沿线国家,分为半岛东南亚和群岛东南亚,虽然东盟国家政府对媒体的监管和政策不一样,但一般来说基本可以分为“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所谓“官方舆论场”是以官方主流媒体即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为核心而构成的,“民间舆论场”涵盖面较广,主要由普通民众、社会组织主导,因此本研究将东盟国家由社会组织或个人经营的报刊或电视台归为此类。其中,“官方舆论场”通过权威、系统以及专业的新闻报道,对他国的相关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影响本国民众对他国的总体印象和判断。2018年本课题组联合北京零点有数集团对中国国家形象在东盟地区的认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通过监测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六国大众媒体的涉华报道来了解这六国媒体是如何展现中国形象的。

一、媒体选择和分析方法

大众传媒影响力包含媒体属性、发稿量、发行量、发行网、受众人群拥有量、转发/转载量等。本研究根据以上要素选取6个国家共27家报纸媒体和28家广电媒体的官方网站进行舆情监测,并选取与中国形象关联度较高的“中国”“中国人”“中国政治”“中国文化”“习近平”等10个关键词,将关键词译为所在国的官方译法,通过舆情监测软件Meltwater以Google定位搜索各媒体官方网站文章,对媒体报道进行舆情监测。具体为对媒体来源分布与声量、报道的时段分布、峰谷值、报道方式、报道价值取向这几个方面展开监测、抓取与语义分析。完成文本素材的抓取后,借助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和ML(Machine Learning Based Approach)两种路径,基于SVM、NB两种算法在整篇文档、整句、特殊描写三个维度进行文章的价值取向判断。监测周期定为2017年1月至12月,最终保留抓取到的报纸类新闻媒体官方网站报道944篇(条),广电类新闻媒体官方网站报道464条(监测涉及媒体见表1)。

二、报道重点内容和特点

在944篇报道中,从报纸类新闻媒体官方网站报道来看,东盟六国大众媒体涉华报道的四大侧重点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分别占比46.4%、20.6%、16.2%、10.2%,科技、生态报道六国各有侧重,但总体较少,两项共占比6.6%。

表1 课题组监测涉及媒体

1.政治报道方面,展现强大中国与强硬中国双重形象。在438篇涉华政治报道中,正面报道占25.1%、中立报道56.6%、负面报道18.3%。从涉华政治类报道的内容上看,东盟六国主流媒体主要关注中国领导人动态、中国政治体制和价值观,以及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等层面。对中国国内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表示出极大的赞赏态度,但在涉及“自由”“民主”和“人权”等西式价值观语境下主要议题,以及在国际政治方面对涉及当事国自身的地区问题如“南海问题”等,则对中国持批判态度;此外,部分东盟六国主流媒体还对中国的军事发展表示持续担忧。这表明东南亚主流媒体在政治领域对于中国形象的报道主要塑造出双重形象:一面是“政绩斐然”“不断改革”“锐意进取”“科技兴盛”的强大中国政府形象;另一面是“强硬霸道”“忽视基本人类价值”“充满军事威胁”的强硬中国政府形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崛起为东南亚各国发展提供了样板,也为东南亚各国提供了“搭便车”的机会和战略依靠选择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则是东盟六国基于历史的和现实利益的冲突,对中国崛起始终抱有“偏见”。

2.经济报道方面,关注中国经济的成就和影响。

在194篇经济报道中,正面报道占37.1%,中立报道占54.1%、负面报道占8.8%。从内容来看,东盟六国媒体对中国经济方面的正面报道主要集中在三个主题:“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中国经济对本国发展的贡献”;而负面报道主要集中在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担忧”,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一些援建、投资、贷款等经济活动产生的一些负面效果,如泰国《曼谷邮报》就曾对中国几大电商巨头先后收购泰国本土公司争夺泰国市场表示出担忧。

3.文化报道方面,开放包容看待中国文化。在97篇关于中国文化的报道中,正面报道61.9%、中立报道33%、负面报道5.1%。相较于政治、经济方面而言,东南亚主流媒体对于中国文化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作为有着相近的文化圈,东南亚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中华文化的或强或弱的影响,尤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电视剧风靡东南亚,东南亚的年轻一代对于中华文化并不存在大规模排斥。

4.社会报道方面,对中国民众整体形象持批评态度。在153篇社会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占21.9%、中立报道占39.2%、负面报道占38.9%。社会领域的报道往往影响到中国民众对外形象的构建,《越南快讯》就对中国游客的十大不文明行为进行盘点,其中包括违反规章制度、乱丢垃圾、破坏景区生态等,这极易使东南亚国家民众形成“中国民众整体形象不高”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此外,东盟六国对中国科技和生态领域的报道篇幅不多,对中国生态领域的评价毁誉参半,一方面批评中国环境污染的实际状况,另一方面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应对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的做法表示赞赏。

三、东盟六国大众媒体涉华新闻报道的国别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六国媒体中涉华报道的原创和转载比例相当,转载报道中以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彭博社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占据前几位,日本的共同社、韩国的韩联社等亚洲媒体占据一席之地,转载中国新闻媒体报道的数量屈指可数,这一现象凸显出中国媒体在外宣方面能力缺乏,与西方媒体甚至是周边国家对外传播实力具有一定差距,对外公信力亟待加强。从报道倾向上看,原创文章对中国态度呈现积极正面的倾向,而转载报道则呈现中立倾向。东盟六国媒体原创报道中,正面报道约占四成,原创报道比转载报道中的正面报道高出20多个百分点(如图1),具体分析如下。

1.新加坡。目前新加坡媒体的两大传媒集团,分别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和新加坡传媒公司,主要股东是由新加坡财政部100%控股的淡马锡集团,是私人传媒国有化的国家。新加坡媒体在涉及中国的报道中主要秉持中立的态度:在随机抓取的报道中,正面、中立、负面报道分别占比23.7%、54.6%、21.7%,主要以中立报道为主,正面和负面报道数量大致相当。从涉华报道内容看,新加坡媒体关注“十九大”“习近平”“中国经济”等政治、经济等事件和人物;从报道类别来看,尤其是《海峡时报》和《联合早报》等报纸在消息上保持中立态度,但在时事评论和深度报道上则往往采取批判性的眼光来进行点评。

2.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媒体众多,目前5家媒体集团上市,但许多媒体渠道不是直接由马来西亚政府管理,而是由国家战线联合政府的成员党所有。通过选取影响力较大的马来西亚媒体发行,在涉及中国报道时,马来西亚媒体比其他五国持有更加积极肯定的态度。在随机抓取的244篇文章中,正面报道为118篇,中立报道为91篇,负面报道为35篇,正面报道占比接近五成。从报道内容上看,政治方面,马来西亚主流媒体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十九大”“习近平”“中马”两国关系及元首互动等议题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充分肯定中国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很高的期待,且对与中国双边贸易和投资展现积极态度,“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经常出现的关键词。马来西亚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新闻报道主要来自社会方面,集中在国内一些违法新闻和中国公民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伊斯兰教国家,马来西亚媒体对中国宗教问题较为敏感,关注中国2300万“穆斯林”群体,对中国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总体持批评态度。

3.印度尼西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资本利益的驱动下,印度尼西亚共有12家商业运作的媒体集团,他们掌握着印尼大多数的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印度尼西亚媒体在涉及中国报道时基本秉持中立偏正面的态度,在随机抓取的217篇报道中,正面报道为83篇,中立报道为102篇,负面报道为32篇。报道内容中,篇幅最多的是政治领域,其次是社会、文化、经济,此外还涉及科技和生态环境。对于中国国内政治方面,当涉及“十九大”“习近平”“反腐”等报道,印尼媒体往往秉持中立偏正面的态度,认同中国政府治理的水平;而在涉及“民运”“人权”等问题上持批评态度;中国国际政治方面,特别是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中日领土争端冲突等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热点问题方面,印尼媒体往往对中国持批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印尼媒体塑造了“中国是引起东亚和东南亚问题的主要原因”的偏见,凸显了对不断崛起的中国的担忧。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评价,印尼媒体总体持正面肯定的态度。社会和生态报道则主要关注违法犯罪和自然灾害等负面新闻。

4.菲律宾。菲律宾的媒体以英文、菲律宾语以及中文为主,在涉及中国报道时总体持中立态度。在随机抓取的115篇文章中,正面报道34篇、中立报道55篇、负面报道26篇。从报道内容看,政治方面,菲律宾媒体对中菲合作和中国援助均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但其他方面则保持着中立偏负面的观点,尤其在对中国国际问题方面,但一涉及南海问题,则表现出强硬态度、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并对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表示出担忧,这凸显了菲律宾媒体仍然抱有“冷战思维”,用一种“西方视角”来观察和评价中国政治。相较于政治方面报道的负面性,菲律宾媒体在涉及中国经济报道方面则以中立偏正面为主,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表示称赞,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企业投资菲律宾表示出积极态度。在文化报道方面,菲律宾媒体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被视为作为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桥梁而应得到两国的重视。在社会报道方面,菲律宾媒体关注重点是影响中国和国民形象的负面报道。

5.越南。越南是东盟六国中唯一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相近的国家,但调查发现,越南是对中国总体好感度最低的国家,越南媒体对中国报道的情感倾向以中立偏负面为主:在随机抽取133篇报道中,正面报道占12.8%、中立报道占66.9%、负面报道占20.3%。政治方面,越南主流媒体涉及中国国内政治的相关报道基本为中立、正面的态度;而在涉及中国的国际热点问题,如南海问题、中韩萨德问题、朝鲜核问题等都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展现对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敌对情绪;越南媒体还特别关注中国军事,集中报道中国研发的新型战略轰炸机、世界第一枚超音速弹道导弹等,塑造中国是军事大国的“霸权国家”形象,容易引发民众对“中国威胁”的担忧。经济方面,越南媒体虽然肯定中国的经济成就,但更多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威胁,如报道中国在斯里兰卡贸易投资问题、澳大利亚房价被抬高问题都归咎于中国等,认为中国在海外的投资贷款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更加是一种寻求政治影响力的行为,给当地社会的发展造成阻碍。此外,在社会新闻方面,越南媒体也选择刊登(播报)中国和国民的负面新闻。

6.泰国。泰国的媒体有泰语、英语和中文三类,泰国新闻媒体涉及中国的报道总体呈现中立态度,在随机抓取的138篇报道中,正面报道28篇、中立报道81篇、负面报道29篇。从报道内容来看,政治方面,泰国媒体对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扶贫”“中国梦”“反腐”“一带一路”倡议等持正面积极的态度,并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表示乐观,但是对于“民运”“网络审查”“人权”“香港占中”等议题则持批判态度;在涉及中国的国际争端方面,泰国媒体采取中立态度。经济方面,泰国主流媒体高度评价中国的经济发展,希望泰国能融入中国经济发展潮流,实现两国经济共赢,这与其他国家主流媒体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既欢迎又恐惧的矛盾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在文化方面,泰国媒体希望中泰两国文化能进一步加强交流和联系。在社会报道方面,泰国媒体虽然也报道中国赴泰旅游的负面报道,但与其他五国所不同的是,泰国媒体还重点报道了“互联网+”对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塑造了中国“科技强国”的形象。

四、结语

李普曼曾经提出了媒介所呈现“拟态环境”不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它包含了媒介的主观因素,是通过象征性的信息和事件向受众展现的“信息环境”。由于国家形象是人们(形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对一个国家(形象客体)由其客观存在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需要从主客体关系来讨论。透过东盟六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可以发现目前在东盟国家中,中国已经树立“成功的经济形象”,由于东盟国家与中国有着相近的文化圈,文化则在塑造积极正面中国形象上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中国对外的“政治形象”和“国民形象”偏负面,这或许是因为“经济形象”仅仅代表着物质方面的积累,而“政治形象”则关系到价值认同的传播,这也再一次证明了“民心相通”才是改善“中国政治形象”的根本发力点。

猜你喜欢

负面态度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