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重点林区实行全面禁伐政策的研究
2019-08-16刘毓杨丹布丽琴·谢力扎提李瀚王惠颖
刘毓 杨丹 布丽琴·谢力扎提 李瀚 王惠颖
【摘 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森林覆盖率减少、人为干预加重,我国森林质量堪忧,生态系统退化严重。2015年4月1日,大兴安岭地区实行全面禁伐政策,标志该地进入全面保护发展的新阶段。本文结合大兴安岭地区近年发展现状,剖析禁伐政策在绿色生态的背景下,区域内产生的社会问题及解决对策,并总结其实际意义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兴安岭;禁伐;政策研究
一、全面禁伐政策实施背景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中国最北端,冬长夏短,特别是在漠河和洛谷河地区,冬季长达七个月,日照时间短,夏季仅有两个月,漠河地区年平均气温为-4℃左右,最低至-40℃,由于气温和降水影响,林木成长周期较长,再加上连年开采,林场现存的成熟林木较之前锐减,林木成长周期不足,达不到开采条件,导致可供林木远低于偌大的市场需求。
2015年4月1日,大兴安岭结束长达63年的采伐。这既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林业发展的保护,特别是大兴安岭这类国有重点林场,在我国林业发展历史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近年来,通过各项措施调减木材产量1亿立方米,大大缓和林业开采的步伐,随着对当地的过度开发,从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林业资源数据得出,大兴安岭在开发初期可利用材林资源有4.6亿立方米,至2010年,可利用材林资源仅剩下0.18亿立方米,且一半以上为不符合采伐条件的中幼林。
国家林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当前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共有87个国有森工企业,现有员工62万余人,由于长期以来的管理体制不顺,导致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管用部分,森工企业社会负担繁重。由于长期过度开采,森林资源不断减少,87个森工企业中已有60个森工企业无树可采,同时部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较弱,林业工人生活水平极低,外加企业负担较重,其薪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远低于地方同类人员。
二、政策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商业性采伐先减后停,森林资源全面休养生息。天保工程实施20年,大兴安岭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全面提升,一度数量下降乃至濒危的珍稀物种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截至2017年末,大兴安岭林区共完成森林抚育1931.3万亩、补树补造180.16万亩、人工造林14万亩、义务植树595.7万株。统计显示,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大兴安岭工程区森林面积由1997年末的9726.8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10549万亩,增加了822.2万亩;新增湿地面积72.32万公顷,新增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3个。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从我国政府颁布“退耕还林”、“天然林禁伐”政策的实施情况看,系列法规的出台使农民粮食产量减少、收入下降,策影响和损害了部分地区和人民的利益。林业企业面临林产原料不足、木材价格上涨等问题,依赖企业经营收益的职工收入也受到严重影响,当地许多居民失去固定生活来源,由“禁伐”导致收入减少产生“返贫”现象,对国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生活保障机制提出新要求,我国林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城乡差距大、确定标准不合理等问题有待解决。
随着“全面禁伐”政策的大力实施,木材的市场需求水涨船高,在管制后,可供砍伐的木材大幅减少,农民收入受到威胁,偷伐、盗伐现象丛生。禁伐政策使林区人的利益受到冲击,后续补偿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偷伐行为的客观原因;此外,禁伐后木材采伐量骤减,供需矛盾突出,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乘机偷砍盗伐,谋取暴利,林区全面停伐以后,生态问题得以控制、森林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但还存在居民利益与政策实施间协调、偷伐盗伐现象全面禁止等问题存在。
三、政策所致问题的解决对策
解决农村基本生活用材问题,完善当地居民的生活保障机制。农村的生活用材,要在农民自留山或者规定的林中按规定采伐。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自用材,在商品林区域内采伐。产业被发展所替代,实施经济层面的转型。在实施天然林禁伐的同时,放宽人工商品林政策。合理利用林下资源,进行多方面的开发与经营;大力发展养殖、种植和旅游等产业,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并且拥有多方面的就业门路和收入来源。
从我国政府颁布的“退耕还林”以及“天然林禁伐”政策的实施情况看,这一系列法规的出台,导致几万农民无地可种,还有农民耕地大面积减少,使农民的粮食生产减少、收入下降。许多群众法律知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立法与森林法的处罚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应让普通群众真正了解更多更详尽的关于涉林方面的法律,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是每一位林区居民应有的责任。
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合理开发和利用林下丰富的资源来加快生态旅游等产业建设。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推动其向各个领域拓展,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重点以突出林区特色为中心发展,大力发展林区生态旅游,完善红色游、生态游等旅游发展内容。以科学规划为首要前提,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建设。以全面提升为目标,稳步扎实推进林区文化产业发展。大力优质发展林区生态文化旅游业,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四、禁伐政策的重要作用
自2015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实施全面禁伐政策,标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的天然林全部纳入停伐范围,宣告100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历史的结束,也标志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发展的新阶段。该政策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是成功的,此后,包括南方集体林区和个人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也就是全国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已全部落实停伐政策。大兴安岭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不仅保护当地区域内生态环境,更促进我国林区的整体协调发展。
大兴安岭地区多年以林业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命脉,禁伐后,生态环境虽得以保护,但木材供应量不足,减少林业资源收益。至此出现新的发展契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该地营造区域特色景區,给林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升级。当地林业局除造林工程外,另辟蹊径种植沙棘、蓝莓等产品形成一条从供应到生产、从包装到售卖的产业链,给予无业工人更多的劳动机会,促进区域发展。
从禁伐到造林工程,该举措对大兴安岭地区的生态生活、社会经济等都有重大改善,通过限制不规范的人类活动,有效控制滥砍滥伐现象扩散,缓解林区木材因成熟期不足无法开发而导致的资源匮乏。停伐期间,天然林面积增加,生态功能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野生动植物种群增加,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提高,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安德泉,万莉.试论国有林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必要性[J].民营科技,2014(4): 262.
[2]王平达,李丹丹,王勤芳.禁伐背景下林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析——以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5,35(02):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