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晓月
2019-08-16卢沟晓月
【曲头】
六朝古都北京城,
“燕京八景”中外驰名。
卢沟桥,横跨在永定河上,
如巨龙腾空。
南来北往行人涌,
桥面上,阵阵“嘚嘚”的马蹄声;
忽闻鸡鸣茅店月,
客旅人儿破晓登程。
【太平年】
翻看史册,溯源寻踪,
大金国明昌三年卢沟桥建成。
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轰动,
倒是《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分明。
外国人的游记,又传回北京,
经过出口转内销效果大不同。
且不说文人墨客大发诗兴,
单表那大清皇帝弘历乾隆。
【南城调】
在坊间流行着传闻,说卢沟桥天赐灵性,
即便是年三十晓月也光明。
乾隆他闻听报禀,一时起兴,
御驾到卢沟要亲眼看分明。
皇帝要赏月,可急坏了宛平的县令,
唯恐那阴和雾,遮月有云层。
安排好灯笼火把,上百人绕桥舞动,
四下里光和影倒也氛围浓。
乾隆爷站在桥头,伸脖子把龙头转动,
还真是云遮月他什么也没看清。
乾隆他龙颜不悦,揶揄问县令:
“贵县的眼神儿好,可曾见月容?”
县官一听,心里“扑腾”,
心里说这伴君如虎祸从口中生!
我要说我没看见,那皇上肯定不高兴,
可我要说看见了呢,这欺君罪难容!
轻者我得“双规”,重则能要了命,
那县令他真聪明——(转“怯快书”)
【怯快书】
巧言对乾隆。
县官说:“启奏万岁容我禀,
只有那大命之人才能与上天有沟通。
月头月尾能见月,
就好像,海岛冰轮初转腾;
为臣命薄自然无福未曾见,
还请圣上龙目御览看分明!”
这马屁拍得乾隆一听高了兴:
“对呀,大命之人非朕莫属我是真龙!”
他二次站在桥头上,
仰头寻找看夜空,
东南西北都看遍,
由三更一直看到五更。
不知是眼花还是心理暗示起了作用,
忽然大喊:“月亮!月亮!就在天边亮又
明!”
众人上前忙吹捧,
说万岁您,真是洪福齐天果与凡人大不同!
乾隆兴奋来了诗兴,
口占一绝抑扬顿挫韵含情:
【诗白】
“河桥晓月挂苍穹,照见卢沟水自清,
树入平郊浮影动,天空疏淡见辰星。”
【流水板】
乾隆皇帝吟罢诗文犹未尽兴,
吩咐声:笔墨伺候!早有那左右从人忙个
不停。
乾隆爷挥毫写下四个大字,
“卢沟晓月”笔法遒劲不是虚名!
这四个字,御笔亲题刻上了石碑桥头立,
石碑之上还建了碑亭。
这筒碑,雕工精美、敦实宽厚、须弥碑座、
圆形宝顶,
云龙相衬莲花瓣,二龙戏珠栩栩如生!
“卢沟晓月”留下了有趣的传说成为名胜,
显示出古都风情和华夏文明!
赏析:
2018年,北京曲艺家协会举办“一城三带”主题创作展演活动,组织在京的曲艺家、曲艺作家们创作一台突出“一城三带”地域特色,反映北京历史文化内涵,京味儿十足的优秀曲艺作品。北京曲协名誉副主席崔琦老师在百忙之中也受邀参与了创作活动。
接下创作任务后,崔老师开始用心构思,反复推敲,想了很多个创作思路,最后选定了“卢沟桥”这个主题。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们:“我用一个其他人没有写过的角度来写,写一个不带口号,容易被观众接受的作品!”当崔老师将作品——单弦《卢沟晓月》的手稿发给我们时,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曲协的几位同志都认为《卢沟晓月》既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又有故事性和趣味性,是难得的曲艺佳作。
《卢沟晓月》这篇作品几易其稿,经过崔老师的反复修改,在用词上他可谓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在用字上他不断推敲,力求精益求精。比如說,怯快书的最后一句“乾隆兴奋来了诗兴,口占一绝抑扬顿挫韵含情”,一稿时崔老师写的是“口占一绝抑扬顿挫语高声”,之后他考虑到演员演唱时的吐字发声效果,二稿时把“语”字改成“放”字;再之后又考虑到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把“放高声”改成“韵含情”,更好地抒发了情感。又如,曲头的最后一句,起初崔老师写的是“鸡踏霜桥鸣四野,客旅人儿破晓登程”,反复读了许多遍后他发来微信语音告诉我,他想到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思考之后就有了现在的“忽闻鸡鸣茅店月,客旅人儿破晓登程”这句唱词。诸如此类,说事容易做事难,作品的完成注入了崔老师大量心血,他告诉我们,作品初稿写完他就拿起三弦边弹边唱,看哪句话唱着不舒服,再改,再斟酌,要一直改到他能力所及的极致才算过了自己这关。这种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令人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2018年11月25日,单弦《卢沟晓月》由青年单弦演员路晨和三弦演奏家马小祥共同表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与广大观众见面,带领大家在听传说、唱故事的轻松氛围里,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古都名城的风韵,赢得了很好的剧场效果。正如崔琦老师所写——“卢沟晓月”留下了有趣的传说成为名胜,显示出了古都风情和华夏文明!
他创作的单弦《卢沟晓月》也为曲艺界留下了一篇佳作。
(赏析人:北京曲艺家协会 黄硕)
(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