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管理工具对提高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率的价值

2019-08-16王小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病房儿童

王小平

【摘 要】:目的:探索品管圈管理工具对提高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率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儿科住院患者为试验对象,运用奇偶数分组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品管圈管理工具干预、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各60例。结果:观察组小儿依从性、家属护理质量满意度、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腕带佩戴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工具用于小儿病房管理中,能够提高腕带佩戴率。

【关键词】:品管圈管理工具;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率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腕带又称身份识别腕带,能够快速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便于查对,从而有效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但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可因多种因素导致腕带脱落、佩戴不依从现象发生,为了提高腕带佩戴率,我们运用品管圈干预,对当前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给出相应处理方案,有效防止错误识别,提高了腕带佩戴率[1],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0例儿科住院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此次试验均在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期间完成。观察组平均年龄(5.86±1.35)岁;性别:男性32例,女性2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75±1.44)岁;性别:男性33例,女性27例。两组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工作,在佩戴前,做好解釋工作,提高小儿和家属依从性。

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工具,主要内容:

组建品管圈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10名医护组成,由护士长担任圈长,在拟定活动主题前,通过投票、开启头脑风暴提出主题为“降低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

制定计划:以活动主题为中心点,制定完善的流程计划,根据计划内容制定甘特图,我们分析讨论问题、确立目标、现状的了解、利用鱼骨图寻找因果关系[2]。进行要因的分析、真因验证、对策拟定、进行对策的实施,评价实施情况级效果评价。

要因分析:目前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佩戴缺陷问题,对此还需通过鱼骨图(如图1)、实践分析、数据统计等方式,了解腕带佩戴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小儿大部分害怕医务人员,可出现抵触情绪;②小儿家属对腕带知识不够了解,未能及时阻止小儿拔除腕带;③部分护理人员由于熟悉住院小儿,认为腕带没必要;④腕带由于特殊的材料问题,可导致部分小儿出现皮肤红肿现象,因此导致小儿、家属抵触腕带。

确立目标:①在确定导致佩戴缺陷的发生因素后,结合当前科室整体能力和现状,制定目标值,并鼓励医务人员朝向目标值努力;②开启头脑风暴模式,对当前护理风险和缺陷之处进行深入分析,主要从人、环、物、机、法等五个方面寻找原因分析,确定缺陷根源后,确定改进方案,目前主要针对三个环节,包括腕带材质及佩戴方法不当、腕带字迹不清楚、护理人员对核查意识不强[3]。

对策拟定:①问题:腕带脱落:主要诱发为患儿不配合、不明白腕带的用处。对策方案:a对腕带的作用进行宣传,比如发放健康卡片、张贴温馨提示;b为了提高对身份的识别制度认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c为了获取家属的配合性,需向其介绍小儿佩戴腕带的好处,且讲解不带腕带可能造成的后果;e多与小儿和家属沟通,拉近彼此关系,且保持服务态度温和;

②问题:护士未核对:耽误时间、不方便核对。主要对策方案:a改进腕带佩戴位置,且保证信息的清晰度;b加强医务人员相关培训,提高其对身份识别制度的认知;c腕带信息清晰,便于查看;d改进腕带佩戴位置[4]。

(6)策略实施:①为了保证佩戴流程的规范性,需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医务人员核查意识,纠正家属对腕带佩戴的错误认知,主要内容:a每日交接班时,均需检查小儿是否佩戴腕带,且注意观察腕带皮肤处,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b制定佩戴腕带的流程:在小儿入院后,登记好各项资料,便可给予小儿腕带佩戴,并与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在与小儿交流过程中,需保持童真感,且借助讲故事形式,让小儿明白佩戴腕带的重要性;c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腕带佩戴知识培训;②根据小儿年龄以及具体情况,选择佩戴位置和腕带材质,常规情况下,腕带需保持质地柔软,注意佩戴的松紧度,以容下一指为宜;③保证字迹清晰:a使用圆珠笔填写清晰小儿腕带上的各项信息,禁止涂改,要求字迹端正、清楚;④对于年龄>3岁小儿,避开皮疹皮肤,佩戴在手腕上,松紧以容下一手指为宜;对于过敏体质或年龄<3岁小儿,使用安全别针将腕带别在小儿外衣上,且与家属强调,正确佩戴方法以及换衣期间注意事项;⑤制定护理人员腕带佩戴的标准化流程,且对科室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加强患者手腕带佩戴的监管。⑥在病房、走廊、护士站等显眼位置,张贴腕带佩戴温馨提示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小儿腕带佩戴缺陷率、小儿依从性、家属护理质量满意度、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

满意度评估:根据我院自行拟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发放于小儿家属填写,主要评估患者对当前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情况,具体内容包括病房环境、关心程度、服务态度、医疗水平、佩戴操作技能、执行力等,若分数≥90分,即为满意。

护理质量:评估医务人员当前专业综合素质,包括消毒隔离、工作标准、安全管理、护理管理等方面,总分100分,若分数越高,代表当前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数据值存在差异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小儿依从性、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观察组查对意识薄弱、字迹不清、材料过敏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腕带是保证医疗安全行为的基本要点,能够准确、快速识别小儿身份,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小儿安全性,避免医疗风险和缺陷率,还需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本次运用了品管圈管理工具,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综合素质,利于在工作中解决各项问题,且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次护理管理中,通过头脑风暴、柏拉图、鱼骨图等工作,能够提高小儿腕带佩戴率,降低佩戴缺陷的发生。

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小儿依从性、腕带佩戴率以及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品管圈管理工具能够建立一个更为规范、安全、完善的护理流程,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够增强家属与医护之间的沟通,主动参与患者安全核对,对保障患者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防范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而言之,品管圈管理工具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小儿腕带佩戴率,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用于儿科病房管理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张燕,高祝英,王海霞等.品管圈在提高患者腕带佩戴率及护士操作腕带核对率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1):2985-2987.

高樱,罗顺清,李晓君等.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7(6):709-712.

喻婕,王静,樊玲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标识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65(11):186-187.

杨晓荣,黄园园,儿科身份识别腕带使用现状分析,护理学杂志,2018,7,14,75-77

猜你喜欢

病房儿童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人文护理在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病房
拥抱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