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溶栓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

2019-08-16刘亚军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溶栓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刘亚军

【摘 要】目的:探讨溶栓后进行血压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至2018年,在我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0例,按照在溶栓后是否进行血压管理来对患者实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血压管理,观察者患者进行血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观察显示,溶栓后进行血压管理的管理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进行血压管理的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溶栓后进行血压管理,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被广泛地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血压管理;溶栓;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因为脑部血液出现粥样硬化和形成血栓,使管腔狭窄,造成脑内供血不足而发病[1]。该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当高,十分可怖。在临床医学上,对急性脑梗死多采用溶栓的治疗方式,但溶栓治疗容易出现副作用,引发脑颅内出血,所以需要对患者在溶栓后进行血压的管理,以此来减少副作用的产生机率。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溶栓后,血压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6至2018年,在我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0例,按溶栓后是否进行血压管理来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5±10.0)岁)和观察组(20例,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5±10.0)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都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根据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对照组不进行血压管理,管理组则进行血压管理,管理步骤如下:

心理干预:多数患者在溶栓治疗过后,都会产生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所以专业的血压管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过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细心、耐心的安抚工作,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保持身心愉悦。

减少医源刺激:外界的各种刺激,对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明显,若是患者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血压会因为刺激而大幅度波动,发生危险事故。所以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提醒患者尽量远离医源刺激,减少对血压的刺激,保持血压稳定。

了解稳压药物:血压管理人员理应对稳压药物全面了解到位,以便于在给患者用药时,能准确无误的使用药物,并能够熟练地为患者及患者讲解用药准则。

严密血压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溶栓后,管理人员需要严密记录患者的血压值,若是发现血压有高于或者低于规定预期值,或是血压波动的幅度过大时,需要及时向医务人员回报,避免出现危险情况。血压监测的时候,要确定患者没有受到外来刺激,导致血压没有因为刺激而升高或者降低,保证血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患者和管理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治疗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后,不再有任何神经衰弱、神经功能损伤等后遗症出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评分改善达到90%以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正常,在残疾评级中为0级;显效:,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过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的评分改善在46%至90%之间,勉强恢复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在残疾评级中为1至2级;有效: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过后,神经功能损伤的评分改善在18%至45%之间,对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较弱,在残疾评级中为2至3级;无效: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过后,一切指标及各项评分情况均无任何改变。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的评分皆以100%为标准。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版本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 t 检验;χ2检验计量资料。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进行血压管理的管理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没有进行血压管理的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高位病症,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发病死亡率也高。急性脑梗死,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医学上,常常采用溶栓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显著,治疗过后,患者缺血、缺氧等症状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不过也会有副作用的产生,因此溶栓后的血压管理,就变得极其重要[3]。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后,有机率发生血压过低,血压过低,会造成患者动脉动力不足,致使刚溶栓后通畅的血管堵塞,再次形成血栓。同时低血压还会引发颅内供血不足,导致患者脑内供氧不足,引发缺氧状况[4]。

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溶栓后,对患者进行血压管理,时刻监测患者身体状况以及血压状况,根据密切监测患者血压状况,对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血压管理,在溶栓治疗中,能起到提高治疗的有效效果[5]。

通过上述文中的研究可以得知,对患者进行血压管理后,可以有效的避免很多不良状况发生,在患者出现血压波动幅度过大时,能及时做出有效措施,因此血压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身体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管理作用,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岑丽霞,靳敏,袁汝康 . 低分子右旋糖酐辅助溶栓治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评估 [J]. 黑龙江医学,2016,16(9):831-832.

刘思维,周立春,贾伟华 . 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栓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分析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8(11):1039-1042.

崔莉红,冀玉婷 . 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患者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J]. 陕西医学杂志,2016,15(8):1069-1070.

姜大景,胡婷婷,汪华,等 . 多模式 CT 指导下静脉和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J]. 中国 CT 和MRI雜志,2016,21(3):38-40,54

张成刚 .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NP 和胱抑素 C 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5):54-57.

猜你喜欢

溶栓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阿替普酶在50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