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说新语档案百年》 第三十七集声威震天地雷战

2019-08-16

档案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李勇军民根据地

(主持人):

拍摄于1962年的老电影《地雷战》,讲述了山东胶东抗日根据地抗日军民运用地雷与侵华日軍进行斗争的故事。据了解当时情况的观众说,虽然电影中展现的情节与真实的地雷战有一些不太一样,但电影中反应出来的中国军民保卫家园的智慧与反抗敌人的勇气却是非常真实的。

(短片解说):

这是一份发行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的《晋察冀日报》(图一),报纸用了整整两版来讲述一个抗日英雄的故事。这个人就是后来被晋察冀边区司令部授予“晋察冀边区爆炸英雄”称号的李勇(图二)。

(专家解说):

李勇,1921年出生于阜平县五丈湾村,幼时父亲惨遭日本人杀害,后成长为阜平县五丈湾村的民兵自卫队队长。

1943年5月,在获悉日军计划奔袭晋察冀首脑机关根据地阜平的消息后,李勇集中民兵,在敌人必经之地埋下了子母雷和连环雷,炸死日军8个,炸伤25个,击毙日军小队长1名,打伤2名,开创了北岳区地雷战一次杀伤日军数量最多的先例。

在同年秋季的反“扫荡”运动中,李勇和他的战友们利用地雷战共杀伤日伪军364人,炸毁敌汽车5辆。1944年2月,在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上,李勇被授予“晋察冀边区爆炸英雄”光荣称号,并获一级战斗英雄奖章一枚。

(短片解说):

地雷战不仅在山区运用广泛,在平原地区也很普遍。它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得到广泛运用并不偶然。冀中抗日根据地地处大平原,没有山脉等天然屏障物,又被日军重点驻兵的三条重要铁路包围着,靠近日军统治中心北平、天津,成为开展敌后游击战最为艰难的地区。

1938年春,日军疯狂扫荡,缺少武器装备的抗日军民决定自制炸药。不过因为材料限制,制造出来的炸药不能尽如人意。

(专家解说):

当时有种说法,“地雷一响,里面跑出个灶王爷”,就是炸不死日军,只能炸得全身发黑,跳出来哇哇怪叫,这样的土地雷充也就是个炮仗。

这种情况下,当时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托人请来了物理学家熊大缜,着手筹建技术研究社,开展烈性炸药、地雷和雷管的研制工作。

(短片解说):

在熊大缜和一批爱国科学家的帮助下,“土炮仗”变成了“真地雷”。武器有了,晋察冀根据地还开展爆炸运动,培养出了数百名爆破手。在爆破手的带领下,军民共出手,地雷满地炸。抗日军民还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地形和特产,制造出多种用途的地雷,有抛射雷、跳雷、吊雷、水雷、趟线雷、鼠夹子雷、子母雷等,还创造了许多用雷方法,如“迎头痛击爆炸”“纵深爆炸”“真假埋雷法”“路标刺激法”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雷战的威力,还将地雷战与破袭战、地道战、伏击战、碉堡围困战结合起来。

(专家解说):

1942年5月,日军1500余人进入太行山区,试图消灭八路军总部。八路军机关和主力部队转至外线打击日军。留在根据地的游击队和民兵在日军必经路线上埋雷,大量杀伤敌人,使日军被迫撤出战斗。

(主持人):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死雷活用,到处开花。”地雷战这种巧妙的游击战法,使敌人处处挨炸,步步惊心,让敌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有力地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粉碎日军的“清乡”“扫荡”“蚕食”行动。地雷战不仅在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还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

缺乏物质,我们不缺智慧;缺乏装备,我们不缺勇气。我们不畏强敌,我们不怕牺牲,犯我家园者,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猜你喜欢

李勇军民根据地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秋qiū天tiān的de颜yán色sè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窗台上的妈妈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杜兰的麦子
不要你帮忙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