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9-08-16耿月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耿月梅

【摘 要】目的:探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有46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2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将进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实验组在进行阿司匹林治疗的同时加以氯吡格雷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其临床疗效作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全血粘度低切和高切、血小板指标及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也较对照组高。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加以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的参数值,存在较高的医学价值。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轻型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2

脑梗死又被叫做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是血管变得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导致血液供应障碍。此疾病的死亡率较高,且老年人群为多发人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阿司匹林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药物,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但治疗时易有不良反应的出现,若患者长时间服用会损害胃粘膜以及使肝肾的功能减退。氯吡格雷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它是一种抗血小板凝集类药物,次要同时也会出现副作用,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症状,故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应禁止使用。因此我院对于急性轻型脑梗死的治疗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并自愿进行本次研究并与我院签署了有关协议。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4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95±4.85)岁,其中患有高血压疾病7例,糖尿病5例,支气管炎患者11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5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1±5.14)岁,其中患有高血压疾病8例,糖尿病患者7例,支气管炎10例。收纳准则:心脑器官无严重疾病,对本次试验药物没有过敏情况,血液性健康的患者。排除准则:将患有严重的肺部、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不能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进行排除。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无明显差异,存在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控制血压血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心电监护等一些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必要时进行吸氧治疗,阿司匹林的治疗,服用规格为每次150mg,一天一次,于睡前进行服用,疗程为一个月。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上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同时服用,服用规格为每次100mg,一天一次,疗程为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粘度低切和高切、血小板指标及聚集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记录对比;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根据脑卒中量表数据进行疗效评定,显效:评分降低47%-91%,无不良反应出现;有效:评分降低19-46%,略有不良反应的出现;无效:评分降低<18%,不良反应较为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17.0统计学计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形式进行记录,采用X2和p对相应数据比较检验,若p<0.05时则代表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对照组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和高切、血小板指标及聚集率分别为5.12±0.48(mPa·s)、9.21±0.48(mPa·s)、242.25±44.58(x103/L)及60.55±18.14(%);实验组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和高切、血小板指标及聚集率分别为4.58±0.41(mPa·s)、7.85±0.54(mPa·s)、168.25±45.21(x103/L)及40.64±11.36(%)。实验组血液流变學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共23例,其中显效为13例,有效为8例,无效为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4%,共23例,其中显效为7例,有效为11例,无效为5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有显著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轻型脑梗死属于医学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类疾病,患者的脑部血管过于狭窄而使局部脑组织缺血或缺氧,使血管内皮遭到损伤,同时血小板不断黏附集聚,粘稠度增高从而引起脑梗,因而急性轻型脑梗死治疗的主要目的为疏通血管。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口呈逐渐增多趋势,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且老年多伴有其他疾病的发生,故也增加了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难度,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研究表明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对急性轻型脑梗死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5.24%)优于对照组患者(78.24%),其具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和高切、血小板指标及聚集率血液流变学略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证实了急性轻型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其治疗过程是氯吡格雷结合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阻断GP2b/3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氯吡格林还可有效的保护血管内皮,可以防止血小板的集聚,达到抗凝的目的,同时阿司匹林也是一种抵抗血小板类药物,减少A2的生成,从而防止血栓的产生,此药物为肠溶片,因此最好在空腹状态下使用。阿司匹林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一些牙龈、鼻腔、大小便等毛细血管出血症状,或是皮肤产生斑点等情况的发生,且不能长期服用,同时应注意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综上而言,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急性轻型脑梗死临床症状,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有着显著影响,进而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使患者更早的恢复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王文芳.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医学工程, 2018,47(1):34-45.

任丽萍. 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 智慧健康, 2018, v.4(08):65-66.

丁絮红.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52(13):52-53.

猜你喜欢

血液流变学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意义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