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2019-08-16李文衍
李文衍
【摘 要】:目的:对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FD及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
【中图分类号】R6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性疾病,是引发颅内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与死亡率较高等特点,给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临床上目前对于此类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以降低颅内压,促进受損细胞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为进一步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为37~72岁,平均(46.26±3.09)岁;高血压病程为3~15年,平均(6.84±1.02)年。观察组48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34~73岁,平均(47.19±3.24)岁;高血压病程为2~18年,平均(7.03±1.14)年。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有高血压病史;②经CT检查确诊幕上出血;③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足24h;④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可耐受。
排除标准:①合并大量脑室内出血;②合并梗阻性脑积水;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顕微手术,于距离血肿最近区域做直线形或蹄形切口,注意避开脑功能区及大血管,以脑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血肿,降低颅内压,然后沿穿刺通道切开脑皮质,经显微镜指导调整方向,将血肿逐个清除,常规止血、放置引流管、关颅。
观察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行头颅CT扫描检查,确定穿刺部位、深度及角度,于非功能区行2.5cm左右直形切口,钻骨孔,以铣刀铣下直径2cm左右骨板,悬吊硬膜,对硬膜进行电凝操作,并放射状切开,注意避开皮层血管,进行脑组织电凝,置入神经内镜,经抽吸内套筒验证之后,拔除内套筒,留置外套筒,建立内镜手术通道,经内镜直视清除血肿,对血肿腔壁进行止血,覆盖止血纱布。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是否留置引流管,退出透明套筒。将硬膜缝合,复位骨瓣,逐层缝合头皮。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②以神经功能缺失程度量表(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ect Scale, NFDS)量表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量表满分45分,得分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2-3]。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3 治疗前后NFD及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NFD及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性危重症,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引发颅内高压、脑疝等,给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研究显示[5],出血引起病理损伤、颅内血肿的占位效应是引发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及时清除血肿,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目前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小骨窗开颅微创术及神经内镜手术等,为进一步对上述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9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FD及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神经内镜手术优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
总之,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罗明,陈晓斌,段发亮.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止血方法的探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6,21(3):121-122.
吴蜀平.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90-91.
苏俊,江才永,谈志辉,等.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手术方式及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17):2626-2629.
宋波,雷蕾.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4):489-493.
杨与敏,刘之彝,龙晓东,等.神经内镜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回顾性分析[J].四川医学,2017,38(8):9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