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与拓新

2019-08-16许荣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高校

许荣聪

摘要:艺术类实验室是高校进行专业教学、开展科研、服务社会的重要场地,在对艺术生的教学与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艺术类实验室与传统的理工科实验室差异较大,并且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对艺术类实验室的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从高校艺术类实验的特点出发,根据其特点以及目前艺术类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拓新,并探索高校艺术实验室的管理新模式,为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与支持。

关键词 高校 艺术类实验室 管理模式

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部分。艺术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艺术类专业实验室应与专业特点紧密结合,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方案。由于艺术类实验室的出现较理工科类实验室晚,因此,较多的高校艺术实验室管理大多沿用原理工科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但艺术类专业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在管理模式上就需要探索适合艺术类专业的管理方式,从而保证艺术类实验室能够满足艺术生培养的需要。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对于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在阐述现状,较为宽泛的谈论目前实验室管理出现的共性问题,缺乏针对艺术类实验室的专业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改革原有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将从艺术类实验的特点出发,结合目前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析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的新模式,为今后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提供借鉴与支持。

1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的特点

1.1专业设置的多样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艺术类专业逐渐增多,专业设置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并且同一专业方向下的课程设置更加精细化。由于艺术类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就需要根据专业方向的需求不同规划相应的实验室。因此,艺术类专业实验室数量较多,类型也更加多样。目前本院校所开设的艺术类实验室主要包括:雕刻实验室(砚雕和玉雕)、陶艺实验室、产品与设计实验室、材料与施工工艺实验室、版画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动画实验室、漆艺实验室、造型基础工作室、油画工作室、国画工作室。

1.2实验内容的多元化

艺术类专业的实验内容与传统的理工科有很大的不同。理工科实验内容趋于单一,主要是学生根据实验原理,按照标准化的实验流程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得到相统一的实验结果。而艺术类专业的实验并没有对实验流程有严格要求,艺术生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創造能力,其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路并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创作,实验内容更加多元化。

1.3实验要求的灵活性

艺术的创作是灵活的,没有严格的规律可循。艺术类专业的实验要求亦是没有统一的范式,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理应根据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艺术类专业实验的要求相对灵活,主要是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觉进行创作。与传统的理工科类实验相比,其实验要求相对严格,每一个实验步骤均有严格的操作标准,从实验原理到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从而达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1.4实验结果评价的特殊性

艺术类专业实验的实验结果不同于其他的专业类实验,可以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最终的实验数据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来进行统一的评分。艺术创作对艺术类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不能仅仅通过客观的操作流程和结果进行判断,艺术类的实验结果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进行判定。并且对艺术类学生的教学主要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对艺术类实验结果的评价不是看是否能得到相对应的答案,主要是在于评价学生的实验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以对实验的对象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总的来说,对于实验结果的评价相对主观,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2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探析

由于艺术类实验室具有不同于传统实验室的特点,而高校在管理艺术类实验室时并没有根据其特殊性进行相应的管理模式创新,因此出现了以下的问题:(1)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是目前的管理机制不符合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参照理工科专业的管理模式,不完全符合艺术类专业的需求,因此不能适应艺术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2)实验室未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学生对于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诸多诟病;(3)设备管理不规范、教研室资源不能充分共享;(4)信息化建设薄弱,实验室管理费时费力,管理混乱等。

本研究通过深入剖析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的特点,并且根据目前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的相关建议:

2.1加强组织管理

近年来随着艺术专业的蓬勃发展,实验室的建设要与时俱进,更新旧的管理观念,杜绝形式主义,在深刻了解各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在实验室配备差异化的实验设备,满足各个专业的实验需求,注重内涵建设。一方面需要对现有功能相近的实验室及进行资源整合,扩大实验室规模,提高实验室层次;另一方面,整合相关联专业的实验室及各种资源是建设和改革艺术类实验室的必由之路。同时要加强对(下转第68页)(上接第65页)各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落实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

2.2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通过收集资料,结合笔者调研获取的信息,发现目前许多高校的艺术类实验室管理实行的是相对封闭式的管理。这样虽然减轻了对实验室管理的压力,但却不利于艺术类学生的培养。由于艺术类实验室的学生主要是进行创造性的实验,其构思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并且学生可能并不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内集中使用实验室。因此,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选择上,需要灵活管理,同时做好学生出入的登记工作,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其次,实验室管理要采取开放式的理念,艺术类实验室不仅局限于艺术类学生使用,非艺术类学生根据需求也应有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机会,建议实验室面向各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申请进入实验室的手续,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相关的实验及创作。长此以往,不仅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有所促进,对于整个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3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科學合理的、符合艺术类专业特点的实验室制度,可以借鉴传统理工科实验室管理的相关制度,但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据艺术类专业的特点进行调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才能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目前艺术类实验室的管理还处于正在探索的过程中,规章制度需要和专业教学、科研的个性特征、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相匹配,实事求是的建立起与改善课程结构和师生水平整体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2.4搭载信息平台,实行网络化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需要。因此,搭载信息平台,实行网络化管理犹如离弦之箭。虽然目前已有较多高校开始启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目前还尚不能实现多个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因此,还需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实验室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

3总结

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的属性决定了其与传统的理工科实验室有很大的不同,艺术类实验室是专门为艺术专业的培养所开设的,正因为其特殊性才需要改变传统实验室管理的思维模式,对于艺术类实验室的管理需要“量体裁衣”,结合艺术类专业特点,设计创新的管理模式。随着艺术专业的蓬勃发展,探索符合艺术专业特色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打造适宜的实验室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离不开制度、人员、资金、社会推动,需要实现规章制度与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相互协调。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需要在实际中不断进行动态调试,在实践中摸清发展规律,如此才能逐步形成符合艺术类专业自身特色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推动高校艺术实验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远庆.高校艺术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5(12):99.

[2] 张立杰.艺术类院校实验室创新管理模式的探析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246-247.

[3] 陈倩.浅析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管理[J].大众文艺,2015(02):256.

[4] 汤常鸣,姜洋,刘啸笛.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6):69-70.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高校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