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与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价值研究
2019-08-16钟名强
钟名强
【摘 要】目的:探讨腕关节损伤采用MRI与MSCT联合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MRI、MSCT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并且根据临床确诊结果,对比三种检查方法效果。结果:MRI联合MSCT的脱位、骨折、软组织损伤以及骨挫伤检出率均高于单一MSCT和MRI检查(P<0.05),但是MRI和MSCT的脱位和骨折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MRI联合MSCT检查诊断腕关节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关键词】腕关节损伤、MRI、MSCT
【中图分类号】R68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腕关节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损伤,因为具有复杂的结构,再加上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特征,所以诊断难度较大。当前在诊断腕关节损伤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MRI、MSCT等,但是单一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漏诊或误诊率,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因此,本文研究了MSCT联合MRI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5.4±9.1)岁,其中23例为女性、37例为男性,损伤原因:4例为砸伤、24例为摔伤、32例为撞伤,发病部位:28例为左侧、32例为右侧。
1.2 方法
1.2.1 MRI检查
选择东软医疗NSM-S15P型1.5T检测仪,设置参数,其中层厚为4mm,层间距为0.1mm,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从尺桡骨远端距关节3cm处开始扫描,直到掌骨中段位置。
1.2.2 MSCT检查
选择东软NeuViz64In型64层螺旋CT扫描仪,对参数进行设定,其中重建层厚为1mm,初始层厚为5mm,电流为200mA,电压为120kV,扫描范围与MRI检查一致。完成扫描后,向工作站传输数据进行后处理,分别行冠状面、矢状面以及三维重建。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手术或病理诊断,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包括骨挫伤、软组织损伤、脱位以及骨折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20.0软件处理,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有差异。
2 结果
与单一MRI或MSCT检查相比,MSCT联合MRI检查对软组织损伤、脱位、骨挫伤以及骨折的检出率均较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MSCT和MRI的骨折和脱位检出率比较无区别(P>0.05),见表1。
3 讨论
腕关节损伤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患者往往合并软骨损伤、关节脱位以及皮下组织水腫等情况,如果诊治不及时,不仅容易加重患者病情,还可能丧失腕关节功能,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腕关节损伤中广泛应用DR图像和CT诊断,其中DR检查虽然具有清晰的图像,但是无法将腕关节细微结构充分反映出来,而常规CT检查虽然可以反映血肿和软组织损伤情况,但是无法显示腕关节整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2]。相比较常规CT检查而言,MSCT通过对投影数据进行连续采集,可以有效避免运动伪影、漏扫等情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完全反映腕关节结构,并且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对腕关节各结构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腕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准确率。而MRI检查作为新型的一种成像方式,具有分辨率强、敏感率高以及无辐射性等优点,可以将骨折线清晰显示出来,能够有效区别骨组织和周围组织,并且诊断软骨损伤和骨挫伤的准确率较高[3]。虽然MRI和MSCT都各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单一运用MRI或MSCT检查都具有较高的漏诊或误诊率,但是在本次研究中,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MRI或MSCT检查,这一结果与莫海宾[4]等研究报道一致,提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取长补短,使漏诊率减少,从而使检出率提高。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腕关节损伤患者MRI联合MSCT检测,不仅能够及时检出骨折部位,发现隐匿性病变,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明确患者病情,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王博.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联合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5):66-68.
莫海宾,潘枝婉,陈源凯.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联合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1):123-127.
郭鹏举.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3):170-171.
莫海宾.潘枝婉.陈源恺.等.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联合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1):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