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探索
2019-08-16张彩丽
摘要:本文着眼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入手来探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主要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与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剖析。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整体优化
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落实培养目标的基石。而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都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本文着眼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入手来探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基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而制定的。因此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能在各类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学校、托幼教育机构等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要求充分考慮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教标准》,涵盖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面。
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与优化
基于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七个模块: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实践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各种有关学前教育的机构工作的人才。人才首先要具备人的基本素质,因此需要开设通识类课程。通过通识类课程提高学生本时代的人文素养,因此,通识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根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它是本专业课程的树跟部分,是植根于泥土的那部分根基。其次,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教育工作者又应该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基于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又应该涵盖教育学和心理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在它是本专业课程的树跟部分,是裸露在外的大树的根基。21世纪的人才是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课程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一些课程。
专业基础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有懂得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毕业以后他们才有可能踏入教育行列。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的教育工作者大多数是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工作,学生需要习得更多的与幼儿教育有关的课程,也即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而非仅仅停留在了解一般的教育规律的层面上。学前阶段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它需要学生必须具备本专业特有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与能力。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涵盖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支撑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在它是本专业课程的树茎部分。
相对而言,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则是本专业这颗大树的树枝。二者都属于选修课程。其中专业方向课程是限选课程,而专业拓展课程则是任选课程。开设专业方向课的目的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适应了就业市场的要求。比如有的学生对学前阶段的美术类课程更感兴趣,因此就可以选修美术方向的课程,反之学生如果对音乐更感兴趣,则可以选修音乐方向的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作为专业任选课则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自己想深入学习的科目,或者是理论性强的课程,也或者是实践性更强的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假如说前面的课程更倾向于理论课程,也或者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也或者更偏重于实践的话;那么专业实践课程是纯实践性的课程,它更着眼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相对来讲它也是更加集中的实践。另外这部分的课程从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角度而言,它则深入到了大树的各个部分,随处可见。它是大多数课内活动的延伸。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就好比一棵大树,既有树根,又有树茎和树枝。它是一颗完整的大树。大树没有根基就无法生根发芽,大树没有树茎就无法枝繁叶茂。所以这种课程体系的是完全基于学生的成才而构建的。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离不开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着课程的构建。课程的安排着眼于学生的毕业要求。从知识层面上来讲,“学生应掌握幼儿发展以及幼儿保育和教育的知识;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些知识可以相对划分为四大类,通用知识、基础专业知识、特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拓展知识。其中通用知识主要通过通识类课程来获得,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体育与健康、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基础专业知识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来获得。比如,教育学原理、中外学前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语言技能、教师书写技能、素描、色彩、乐理视唱练耳、钢琴、舞蹈基础等。特定专业知识主要通过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来获得。比如,学前卫生学、幼儿认知与学习、学前教育原理、幼儿游戏设计与应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歌曲弹唱、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幼儿园班级管理、国画、儿童画与绘本创作、儿童简笔画、艺术设计基础、儿童歌曲创编、儿童舞蹈创编、奥尔夫音乐教育、合唱指挥等课程。专业拓展知识主要通过专业拓展课程来获得。比如,幼儿的观察与评定、儿童文学、幼儿园班级管理、0-3岁儿童的保育与教育、家庭与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早期教育课程设置、幼儿动作发展与运动教育等。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七个方面的能力:“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的能力;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的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的能力;幼儿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的能力;与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激励幼儿与评价幼儿教育能力;教育反思与专业发展的能力。”上述能力主要是被称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七大核心能力,则主要是通过专业主干课程来获得的。通过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在获得学前教育专业特定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定能力。比如,学生通过领域教法课程的学习不仅获得了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同时通过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也获得了幼儿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获得除了依靠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获得之外,主要还要通过各种集中实践课程提高专业核心能力。比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等。学生的专业素养方面,根据《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些专业素质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逐步累积和提升的。
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着眼于学生的毕业要求,植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服务于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
3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
3.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根本
我校为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目标为涵盖了四个特点: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和国际化。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也同时具有上述四个特点。在地方性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有专业拓展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讲主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服务本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理念,比如民间游戏开发与应用、园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等课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则在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中体现较为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集中实践课程有24学分,创新创业课程有4学分。这两项共计28学分。如果以总学分170计算,纯实践性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6.5%。教学内容的应用型还体现在其他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中,比如手工、玩教具研发与应用、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创编、儿童画与绘本创作等。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0.5%。国际化的课程设置理念体现在早期教育课程设置、幼儿动作发展与运动教育、典型与非典型成长、艺术设计基础、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
3.2融合教育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着眼于为各种学前教育机构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基于学前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融合教育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既有普通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有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教育类的课程和艺术类的课程涵盖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以及专业实践课程。这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机地整合在课程体系的各个方面。为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3兼顾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七个模块既有必修课程又有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为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学习,通过一定的考核获得相应的学分。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课程。通识类课程大部分为必修课程,也有一部分为选修课程。
除了必修课程,还有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又包括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选修课程则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限选课程主要是指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比如,本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美术方向,将来从事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也可以选择音乐方向,将来从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专业拓展课程被界定为任选课程。通识类课程也有一部分通识类限选课程。任选课程意味着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专业拓展课程中的任何课程,只要修满一定的学分。
3.4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
为了缩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我院既重视理论课程也注重实践课程。让学生毕业即可就业。理论强的课程主要是分布在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实践强的课程主要在集中实践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和部分专业拓展课程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实践课程。从教学内容优化的角度而言,五大领域的教法课,这些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它也是融合性最强的课程,它既涵盖了教育类的知识与技能,又涵盖了艺术类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这一类的课程主要安排第五和第六学期学习。为学生第七学期的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由上观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犹如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既有植根于低下的树根(通识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又有显露于地面的树根(专业基础课程),也有树茎(专业主干课程、实践课程),也有树枝(专业方向课程),还有茂盛的树叶(专业拓展课程)。树根、树茎、树枝、树叶组成了一颗完整的大树,这棵大树的成长离不开树的各个组成部分,这样的課程体系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基金项目:项目课题:姓名:张彩丽。许昌学院2017年教学研究课题,许昌学院教学研究课题资助,课题编号:XCU2017-YB-025,课题名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建国.威斯康星思想与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4(12).
[2] 蔡琳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的多元整合与体系构建[J].现代交际,2017(09).
[3] 任萍.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4] 康耀华.民办院校学前教育本科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
[5] 杨艳青.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